工具-目标法是由首届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丁伯根提出的,是利用计量经济学模型进行政策评价的一种方法。利用工具-目标法进行政策评价,就是解决确定达到目标变量期望值的最佳政策,目标变量期望值是指内生变量存在着的某种期望水平,这在实际中是经常存在的,而且有足够多的政策变量。工具-目标法必须满足下面的两个条件:(1)模型中每个作为目标变量的内生变量必须存在着某种期望水平,既存在着固定的政策目标。(2)模型中政策变量的个数(L)不低于目标变量的个数(M)。如果低于目标变量的个数,利用工具-目标法就无法得到满足目标变量期望值的最佳政策变量值。工具一目标法进行政策评价计算简单、使用方便,但该种方法也存在着一些缺点:(1)在有些实际情形下,目标变量的期望值难以确定。(2)由于政策之间的关联性,有时难以找到足够的、相互独立的政策变量。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泰尔(Theil)又提出了一种新方法——社会福利函数法(又称“最优控制法”)1。

基本介绍

工具-目标法是一种利用计量经济模型评价政策的方法。它的基本思想是将受经济系统行为控制的政策变量表示为尚未实现的系统行为的函数,然后根据系统期望目标,由上述关系式来确定将采用的政策。由丁伯根于1952年提出2。

工具-目标法的步骤

计量经济模型的结构式可用矩阵方程表示:

式中,是内生变量的向量;是外生变量的向量;是随机扰动项的向量;是前一期若干政策变量所组成的向量,由政策制定者所控制,又称为具变量,若经济系统存在固定的政策目标,即每个内生变量存在着某种期望水平,并且工具政策变量的数目超过或等于内生变量的数目,可由(1)式导出政策变量与目标变量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

应用本法的主要步骤是:

(1)若工具政策变量数目等于内生变量的数目,将模型结构式变量下标加1,以代入,通过矩阵代数运算可求得政策变量相应的数值

(2)若工具政策变量数目多于内生变量,这时可以略去若干政策变量,使它的数目与内生变量数目相同,然后应用上述方法求解其数值。

本法开创了计量经济研究在政策分析方面的应用,不仅使经济学家能由此向政策制定者提供粗糙的量的信息,而且随着探求最优政策,逐渐拉开了经济控制论的序幕2。

工具目标法的缺点

工具-目标法是一种计算简单、使用方便的政策评价方法。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i) 目标之间没有比较权衡,不便于分析对比;

ii) 由于假设条件严格,使决策者不能按照需要选择目标;

iii) 缺乏独立的工具变量,容易造成误差;

iv) 所选取的目标变量可能是不可行的。

缺陷i)与iv)可由社会福利函数法(即“最优控制法”)得以补救。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刘军 - 副研究员 -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工具目标法

图文简介

工具-目标法是由首届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丁伯根提出的,是利用计量经济学模型进行政策评价的一种方法。利用工具-目标法进行政策评价,就是解决确定达到目标变量期望值的最佳政策,目标变量期望值是指内生变量存在着的某种期望水平,这在实际中是经常存在的,而且有足够多的政策变量。工具-目标法必须满足下面的两个条件:(1)模型中每个作为目标变量的内生变量必须存在着某种期望水平,既存在着固定的政策目标。(2)模型中政策变量的个数(L)不低于目标变量的个数(M)。如果低于目标变量的个数,利用工具-目标法就无法得到满足目标变量期望值的最佳政策变量值。工具一目标法进行政策评价计算简单、使用方便,但该种方法也存在着一些缺点:(1)在有些实际情形下,目标变量的期望值难以确定。(2)由于政策之间的关联性,有时难以找到足够的、相互独立的政策变量。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泰尔(Theil)又提出了一种新方法——社会福利函数法(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