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选样本时被选入样本的单位是根据有意识地抽选某些有代表性的抽样单位或单位群的一种抽样。有意抽样有时可以得到比随机抽样更确代表性的结果,但这种方法可能出现由于主观判断产十的偏差而无法计量。有意抽样是一种非概率抽样,它不能根据概率理论来处理和评价抽样结果。在实践中,随机抽样与有意抽样应根据不同的情况采用。1
简介所谓有意抽样,就是在抽样时,只抽取自己认为需要的样品,例如生产方为了推销产品,挑选精良的产品去展销,以此招引顾客。而订货方为了保证购入的产品价廉物美,总喜欢挑产品的毛病,千方百计抽取质量差的产品,以便讨价还价。这都是有意抽样。2
特点这种从总体中抽出自己认为需要的样品的方法,在对总体质量状况相当清楚时,可以达到预期目的。但这样散,常常不能客观地评价总体的质量,或者避开质量差的,只抽质量好的,或者避开质量好的,只抽质量坏的,都带有片面性,往往导致错判。
我们提倡的不是有意抽样,而是随机抽样,随机抽样才是符合概率论和统计理论的一种正确的抽样方法。3
分类典型调查典型调查是从调查范围内选择有代表性的对象作为典型进行深入调查,以认识同类现象的本质和发展规律。常见的典型有:以总结和推广先进经验为目的而选择的先进典型,以总结教训为目的而选择的落后典型,以了解某种新事物的出现或解决某一突出问题为目的而选择的特殊性典型,以了解某些事物的主要特征与发展过程为目的而选择的全面性典型等。
重点调查重点调查是选择能够集中反映某种现象、对掌握全局的情况有决定性作用的单位作为调查对象。要注意区别重点和典型调查,重点调查侧重集中,侧重对重点的总体情况的了解和数量的估计以把握全局;典型侧重代表性,侧重对典型的全面深入的分析和本质的认识以总结规律。
个案调查个案调查是以一个具体的对象作为调查对象,调查其具体状态和发生、发展过程,并依此了解和分析。4
抽样方法抽样的方法分有意抽样及随机抽样两种。
有意抽样是抽取有代表性的样品,抽样检查的结果往往夸大了母体的问题,子样不能充分反映母体的情况,因此,在一般检查中不主张采用。但是,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例如,只想了解到货批中有或没有不合格品,或者要求特别严的到货,只要混有不合格品,到货批则不合格,在这种情况下,可采用有意抽样,以尽快得出结果。在配送管理工作中,往往由于供需双方在抽样时都采用了有意抽样的办法,一方有意抽取质量好的,另一方有意抽取质量差的,容易造成双方的争执。就我国当前的实际情况,为了促使产品质量的提高,应当特别防止主观因素的干扰,不提倡有意抽样的方法。
随机抽样是运用统计手法进行检查的现代方法,如抽签一样,从到货中抽取试样。这样做可以使到货批中的任一部分都有相同的机会(概率)出现在试样中,试样检查的结果排除了某些主观因素的干扰,对母体有较强的代表性。所以,一般的到货抽样检查,采取随机抽样为好。5
抽样层次与数量确定了随机抽样的原则之后,还要解决抽样的具体方式,即层次与数量问题。
(1)一次抽样。从到货批中一次抽取足够的检查试样,为保证抽检的准确性。抽样数量一般不能太低,因而检查工作量较大。一次抽样的数量一般按标准及合同规定,或通过概率的方法确定。
(2)二次抽样。从到货批中先抽取一定数量的试样(试样数低于按一次抽样法的数目),如果能明确判定是否合格,则以此为结论,不再抽样;如果第一次抽样检查结果不能明确判定是否合格,则第二次扩大抽样数量再进行检查,根据两次抽检结果判断到货批是否合格。
(3)多次抽样。多次抽样是在二次抽样基础上的繁衍,每次抽样数量较少,直到能够作出合格与否的判断为止。
(4)连续抽样。从到货批中每次抽取一个试样进行检查,然后决定是否继续抽样,如不能判定合格与否,则再抽一个试样,如此反复,直到能够判断是否合格为止。5
抽样结果检查对抽样检查的处理有两种方法,一为界限控制法,二为范围控制法。界限控制法规定不合格的界限,试样不合格品率高于此限,则到货批全不合格,应退货或改用全检法剔除不合格品;试样不合格品率低于此限,则到货批定为合格,准予验收。5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王慧维 - 副研究员 - 西南大学有意抽样
图文简介
抽选样本时被选入样本的单位是根据有意识地抽选某些有代表性的抽样单位或单位群的一种抽样。有意抽样有时可以得到比随机抽样更确代表性的结果,但这种方法可能出现由于主观判断产十的偏差而无法计量。有意抽样是一种非概率抽样,它不能根据概率理论来处理和评价抽样结果。在实践中,随机抽样与有意抽样应根据不同的情况采用。
- 来源: 科普中国科学百科
- 上传时间:2018-06-13
科普中国公众号
科普中国微博

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