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车线全顶驼峰(all-Uowty hump of switchinglines)是指在调车线上,以减速顶为惟一调节车辆溜放速度装置的调车驼峰。中国曾于1980年9月将广州北编组站的驼峰改建成调车线全顶驼峰。调车驼峰是调车场咽喉区状似骆驼蜂背的一段隆起线路。1876年,首次在德国施皮尔多夫(Speldorf )车站建成。由三部分组成:推送部分、峰顶、溜放部分。

简介

调车线全顶驼峰(all-Uowty hump of switchinglines)是指在调车线上,以减速顶为惟一调节车辆溜放速度装置的调车驼峰。中国曾于1980年9月将广州北编组站的驼峰改建成调车线全顶驼峰1。

调车线全顶驼峰的特点

调车线全顶驼峰的特点是:

(1)在驼峰溜放部分不设调节车辆溜放速度的装置,而以合理的驼峰平面和纵断面的适当配合,来保证前后车组在分路道岔上安全分路。

(2)在调车场内,以减速顶与线路纵断面的适当配合,来满足车辆安全连挂的要求。

(3)全站调节车辆溜放速度的装置单一,且不需外部能源1。

调车驼峰

调车场咽喉区状似骆驼蜂背的一段隆起线路。1876年,首次在德国施皮尔多夫(Speldorf )车站建成。由三部分组成:推送部分、峰顶、溜放部分。驼峰的平面特征是:驼峰峰顶、馏放部分以及其下面的调车场线路,都与调车场的中轴线相对称。其纵断面特征是:溜放部分具有一个经过特殊设计的纵断面,其下坡坡度前陡后缓。推送部分具有一段足以压紧车钩的上坡坡度。两者之间,设有一段平坡,即峰顶平台。按其是否具备数据自动管理和过程自动控制两种功能,分为自动化驼峰和非自动化驼峰。按其是否以车辆减速器为调速工具,分为机械化驼峰和非机械化驼峰。按其作业能力的大小,分为大能力驼峰、中能力驼峰、小能力驼峰2。

调车线

旧称编组线。进行列车解体、车辆集结和列车编组的站线。设在区段站上的调车线,其数量与该站衔接的线路方向数、有调车作业车辆的数量、调车作业方法和列车编组计划有关。设在编组站上的调车线,其数量与列车编组计划组号的多少、每一组号每昼夜车流的多少和调车线使用办法有关3。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石季英 - 副教授 - 天津大学

调车线全顶驼峰

图文简介

调车线全顶驼峰(all-Uowty hump of switchinglines)是指在调车线上,以减速顶为惟一调节车辆溜放速度装置的调车驼峰。中国曾于1980年9月将广州北编组站的驼峰改建成调车线全顶驼峰。调车驼峰是调车场咽喉区状似骆驼蜂背的一段隆起线路。1876年,首次在德国施皮尔多夫(Speldorf )车站建成。由三部分组成:推送部分、峰顶、溜放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