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行驶第二条件(driving adhesion condition of motor)又称汽车行驶黏着条件、汽车行驶充分条件或汽车行驶附着条件。为保证汽车向前行驶,汽车驱动车轮与道路接触面之间产生足以使车轮不在路面上打滑的附着力所具有的条件。

简介

汽车行驶第二条件(driving adhesion condition of motor)又称汽车行驶黏着条件、汽车行驶充分条件或汽车行驶附着条件。为保证汽车向前行驶,汽车驱动车轮与道路接触面之间产生足以使车轮不在路面上打滑的附着力所具有的条件。

采用增加汽车发动机扭矩和加大传动比等措施,可增大汽车驱动轮对路面的作用力,但只有当此作用力小于或等于车轮与路面间的附着力时,路面对车轮才能产生与作用力相等的切向反作用力,否则将发生车轮在路面上的滑转现象。

切向反作用力不随作用力的增大而增加,切向反作用力的极限值等于附着力。路面对车轮的切向反作用力即是汽车的牵引力,所以牵引力只能小于或等于附着力时,汽车才能向前行驶1。

汽车行驶的附着条件

由于汽车驱动条件并不能保证汽车正常行驶,这是由于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只有外力作用才能使物体产生运动,汽车启动时,发动机的旋转带动车辆顺时针方向的转动,这使车轮在地面上有向后滑动的趋势,于是地面对轮胎的静摩擦力阻止滑动的产生,它与滑动趋势的方向相反,所以向前的静摩擦力为驱动力,只有发动机的内力并不能使汽车运动,它要通过静摩擦力这个外力起作用,才能推动汽车向前运动。又由物理学可知,在一定的正压力下,两物体之间的静摩擦力有一最大值,当推动力超过此最大值时,两物体便会相对滑动。对于汽车而言,若想通过加大油门而增大驱动力,则将会出现驱动轮的滑转。因此汽车牵引力的发挥必须受到驱动轮与路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的限制,也称为汽车行驶的附着条件2。

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

充分条件,亦称“充足条件”,如果有甲必有乙,则甲是乙的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如果无甲必无乙,则甲是乙的必要条件。显而易见,由牵引力小于或等于轮胎与路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并不能得到汽车行驶的结论,因此,附着条件并非汽车行驶的充分条件而是汽车行驶的另一必要条件。

一般均把驱动条件和附着条件结合起来即得下式称为汽车行驶的充分和必要条件,也有文献称为充要条件。所谓充要条件是指,如果有甲必有乙,无甲必无乙,则甲是乙的充要条件,充要条件又称充分和必要条件。显然并不适用上坡减速行驶状态,因此也就意味着并不能适用于所有的行驶状态,而仅是当汽车启动或维持行驶状态时,汽车牵引力必须满足上式同时,由上式则必然得出汽车开始或正处于行驶状态的结论,故这里的汽车行驶也仅指汽车启动或维持汽车行驶,而并非指所有行驶状态3。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石季英 - 副教授 - 天津大学

汽车行驶第二条件

图文简介

汽车行驶第二条件(driving adhesion condition of motor)又称汽车行驶黏着条件、汽车行驶充分条件或汽车行驶附着条件。为保证汽车向前行驶,汽车驱动车轮与道路接触面之间产生足以使车轮不在路面上打滑的附着力所具有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