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线加桩是指在路线测设过程中,对重要的位置设置加桩,即路线整桩号的中桩之间,根据线形或地形变化而加设的中桩。路线加桩分为地形加桩、地物加桩、曲线加桩和关系加桩,传统的方法是逐渐趋近法,速度较慢。1

简介

随着全站仪和便携式计算机(包括Pc—E500类的袖珍机)的发展和普及使用,因极坐标法放样的优点,道路中线测设常采用极坐标法,特别是在高等级的公路和复杂的线型如互通式立交的匝道的测设过程中。而在中桩测设过程中经常要在现场确定一些重要加桩(如交叉,河岸边等)的位置和里程。2

逐渐趋近法原理

先估计加桩P点的里程,然后用极坐标法把估计里程的点放到地面上,再与实际相比较,修改估计的里程,反复这个过程直到与实际相符。

缺点

这种方法速度慢,盲目性大,对于一些需精确确定的加桩产生的误差较大。

改进方案

在经过加桩的一条截面的直线上测量二点P1、P2,通过解析计算的方法就能得到加桩P的位置和里程,如右图所示。32

此法测定P1、P2二点坐标很简单也很快,关键是求P1、P2直线与路线的交点即一条直线与路线相交点的坐标和里程。

程序设计

在实际路线测设时,虽然并不知道加桩即P1P2直线与路线的交点在哪一个曲线单元里,但可以知道在某里程Lm后的曲线单元里,因为在放样时一般放到某个中桩Lm。后,需测设加桩,这样求P1P2与路线交点时,就没有必要从路线的第一个曲线单元开始,而只需从Lm所在的曲线单元开始往后进行判别,这样就可以提高计算速度。程序框图如右图所示。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尹维龙 - 副教授 - 哈尔滨工业大学

路线加桩

图文简介

路线加桩是指在路线测设过程中,对重要的位置设置加桩,即路线整桩号的中桩之间,根据线形或地形变化而加设的中桩。路线加桩分为地形加桩、地物加桩、曲线加桩和关系加桩,传统的方法是逐渐趋近法,速度较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