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勘探法又称“伽玛法”,是借助于地壳内天然放射性元素衰变放出的α、β、γ射线,穿过物质时,将产生游离、荧光等特殊的物理现象,来寻找放射性元素的矿床以及解决有关地质问题的一种物探方法。放射勘探法是目前寻找勘探铀矿床的有效方法之一。1

简介

放射勘探法即伽玛法,而伽玛测量就是利用专门记录Y射线强度的辐射仪,对岩石,土壤的了强度进行测量的一类野外测量方法。根据测量时采用方式不同,可分为地面、航空和井中伽玛测量;伽玛能谱测量是利用分别记录几种不同能量段内射线强度的能谱仪,测定岩石、土壤中的铀、钍,钾含量的一类野外方法,相应的也有地面、航空和井中伽玛能谱测量。2

原理

放射性勘探,是利用一种精密的仪器,来测定岩石或土壤的放射性物质的含量和变化情况来寻找地下的石油矿藏和一些放射性物质矿藏的。

大家都知道,物质是由很小很小的原子组成的,原子有个外壳(电子组成),里边是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通常原子间互相紧紧的结合在一起,就构成了各种物质。从表面上看来,物质都好象很安静在那里动也不动,变也不变。实际上并不如此,任何物质都在运动着,变化着。比方说,在自然界中,有一些物质(原子)如镭、铀等,它们很不安稳,整天在那里变动着,天长日久慢慢地就变成和自己的面貌全非的另一种物质(原子)了。物质(原子)的这种变化叫做蜕变。能够发生蜕变的物质叫做放射性物质。

所谓放射性物质,就是指物质的原予核发生蜕变放射出射线以后变成另一种物质。比方说吧,放射性元素镭放射出射线以后变成氡。放射性物质的原子核发生蜕变,蜕变时放射出三种不同的射线出来。这三种射线,人们分别给它们起了三个名字α射线、β射线、γ射线。

α射线就是氦原子核,β射线是电子,γ射线是一种不带电的电磁波。实质上这三种射线都是运动速度非常快的粒子。但这三种射线的性质是不一样的。α射线穿透能力最小,一般只能穿透千分之几厘米厚的固体或几毫米的空气。β射线的穿透能力稍强一些,一般能穿透百分之几厘米的固体或一厘米的空气。γ射线的穿透能力最强,可以穿透几十厘米的固体或几百米的空气。可见γ射线的威力是相当大的,但是它要碰上石油和天然气,它的穿透能力(幅射)就大大削弱了。人们就根据γ射线这一特点,利用精密的仪器,测定岩石或土壤中含γ射线的强弱来直接寻找石油。3

实际应用铀矿地质勘探

1957-1960年,我国的地质考察队找矿探矿全部使用苏联的仪器,找矿方法以地面伽玛法为主,射气、航放测量法为辅,部分地区采用电法、磁法。找矿对象主要是出露地表的矿化点带及浅埋(几米以内)矿。勘探技术主要是用伽玛测井、测斜为储量计算提供必要的参数。4

核测井

核测井是以岩层自然或人工放射性为基础的一类测井方法,它又称为放射性测井。核测井种类较多,按其探测的射线类型来分,可分为伽玛法和中子法两大类。伽玛法包括自然伽玛、密度测井、选择伽玛和岩性密度等测井方法。5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刘军 - 副研究员 -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放射勘探法

图文简介

放射勘探法又称“伽玛法”,是借助于地壳内天然放射性元素衰变放出的α、β、γ射线,穿过物质时,将产生游离、荧光等特殊的物理现象,来寻找放射性元素的矿床以及解决有关地质问题的一种物探方法。放射勘探法是目前寻找勘探铀矿床的有效方法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