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锢囚点开始螺旋状旋入气旋中心的那一部分锋面云带。锢囚锋云带环绕低压旋转同时演变为逗点云系。锢囚锋云带常表现为沿螺旋云带越往中心去的色调越变暗,螺旋中心处云高度最低。

锢囚锋

锢囚锋,暖气团、较冷气团和更冷气团相遇时先构成两个锋面,然后其中一个锋面追上另一个锋面,即形成锢囚锋。我国常见的是锋面受山脉阻挡所形成的地形锢囚;或冷锋追上暖锋,或两条冷锋迎面相遇形成的锢囚。它们迫使冷锋前的暖空气抬离地面,锢囚到高空。1

锢囚点分析

在锢囚锋云型的分析中,常常根据如下特征确定锢囚点:(1)在锋面凸起处的卷云羽的赤道一侧;(2)在锋面云带中云的顶部从卷云向积状云变化的突变点;(3)急流轴与锋面云带的相交点。在实际分析中,并不完全按螺旋云带环绕着气旋中心分析锢囚锋,而仅仅把它们分析到气旋中心的北或西北象限。1

天气形势

锢囚锋具有冷暖锋的特点,锋面过境时,两侧均为降水区,先是暖锋云系和连续性降水,而后转为冷锋云系和阵性降水。 影响我国的锋面天气主要有冷锋天气和准静止天气。冷锋几乎全年都有,多来自俄罗斯、蒙古,夏天,冷锋只到达黄河流域,冬天,冷锋还时常南下,影响到华南地区。准静止锋每年春夏之交出现在我国长江中下游、黄海南部到日本一带,这些地区多形成梅雨天气。说到梅雨天气还有一段有趣的来历。 我国长江中下游至日本南部一带,在春夏之交,常常出现湿热阴雨天气,这时正值江南地区梅树的果实――梅子黄熟季节,故叫做梅雨或黄梅雨,又因为该时期家中器物容易发霉,也称为霉雨,其英文名称为“Plum rain”。其实,梅雨一词在古代就有了,公元6世纪中期,我国梁代《篡要》中称“梅熟而雨曰梅雨”。唐代柳宗元在《梅雨》中写道:“梅实迎时雨,苍茫值晚春”。宋代大文豪苏东坡也有“三时已断黄梅雨,万里初来舶棹风”的诗句,把梅雨季节的时间和东南季风的关系描写得惟妙惟肖。梅雨一般在6月上旬开始,开始的日期叫做入梅或主梅;7月下旬结束,结束的日子叫出梅或断梅,历时一个月左右。这段时期称作“梅雨期”。受气候影响,每年的入梅和出梅日期一般不相同。据统计,在长江中下游,20世纪50年代,平均在6月10日入梅,7月12日出梅,梅雨期33天;20世纪60年代,平均入梅日期为6月17日,出梅日期为7月6日,梅雨期为20天;少数年份可能不会出现梅雨,此时叫做空梅。为什么在梅子黄熟季节阴雨绵绵呢?每年六七月间,南方天气变暖,湿暖的空气向北移动,遇上北方南下的冷空气,冷空气和暖空气相互碰撞,势均力敌,互为中和,便在长江中下游至日本一带形成一条准静止锋或缓慢移动的冷锋,造成江淮地区连续不断的低温、潮湿和阴雨天气。大约经过一个月的时间,南方的暖空气逐渐强大,就把来自北方的越来越弱的冷空气远远推向北方,这时梅雨季节就过去了,天气也就放晴了。 梅雨天气时,经常出现多云、多雨、多雾、多雷暴等现象,在我国东海、黄海至日本南部海域的梅雨锋带上,能见度很低,还经常出现锋面气旋,使海面刮起大风,影响到舰船航行的安全。2

云系特点

1.锢囚锋云系表现为一条宽约300公里、从暖区顶端出发按螺旋方式旋向涡旋中心的云带,螺旋云系中必与大气环流中心重合;

2.锢囚锋云系的后部,由于冷空气侵入,形成云带后界整齐光滑,象舌一样的黑色无云区,称做干舌。干舌的形状和范围常表示冷空气的活动情况;

3.锢囚锋云带常表现为沿螺旋云带越往中心去的色调越变暗,螺旋中心处云高度最低。3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刘勇 - 副教授 - 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锢囚锋云型

图文简介

从锢囚点开始螺旋状旋入气旋中心的那一部分锋面云带。锢囚锋云带环绕低压旋转同时演变为逗点云系。锢囚锋云带常表现为沿螺旋云带越往中心去的色调越变暗,螺旋中心处云高度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