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世上,最痛苦的事,不是你不可以,而是你本可以,却总是犹豫不决,万般纠结。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太多的无奈、有太多的繁琐;很多时候,我们不是身体疲惫了,而是心累了;只想一个人呆着,静静的闭着眼躺着,默默的胡思乱想着。

我们从不去告诉任何人我们有多累,因为没有人会明白,所以,只能自己扛着。

我们从不向任何人诉说有多难,因为没有人会知道,所以,只能自己撑着。

我们从不愿在任何人面前流泪,因为没有人会懂得,所以,只能自己藏着。

大多数的时候宁愿一个人孤独,也不想去打扰任何人;甘愿一颗心寂寞,也不想乞求任何人的安慰。所以,自己的苦,自己的累,自己的烦恼,自己的无奈,自己的悲伤,都只能自己体会。心中的累,只有自己最清楚。

 

刚刚加完班的你,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中,想要给自己一个放松的时间,却发现并不能拥有社交自由,长辈关心式的“唠叨”、恋人的夺命连环call、好朋友们的逐渐疏远.....成为了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这时你的心情几乎是崩溃的,你拖着疲惫的身体,想马上洗洗就睡。然而你并没有这么听自己的话,你瘫倒在沙发上开始漫无目的的刷朋友圈,又不小心打开了某个APP或者视频网站,靠着搞笑的视频、幽默的段子平复自己的心情,可是睡觉的时间被你一拖再拖,最后,还是拖到不得不睡的时间才睡。

 

在心理学上这种现象叫做“睡眠拖延”,明明很累,却在卧床休息这件事上极度缺乏主动性。在某种意义上,睡眠拖延和一般的拖延一样,是自控力差的表现。我们在之前的课程中讲过,不刷手机、不打游戏、按时睡觉,都是需要自控力的。而在一天快要结束的时候,我们的能量已经被消耗得差不多了,控制自己的行为就难上加难。所以,你就会拖延睡觉的时间,然后第二天无精打采,然后自控力更低,继续晚睡,如此恶性循环,睡眠拖延症就会越来越严重。

 

当然,除了自控力的缺失,还有一种可能的原因造成了“睡眠拖延症”,那就是,你根本就不想让第二天到来。也就是说你对第二天的生活没有期待,甚至有厌恶情绪。对很多人来说,睡觉起来也不过是急着去上班,做自己没那么喜欢的工作而已。所以,那还倒不如晚点睡,来做些自己更喜欢的事儿了,让自己开心一点。

上述这种情况,正切中了“心累”的另一重表现——职业疲劳。

 

在详细阐述“职业疲劳”这一概念之前,请先看看下面的这些情况是否和你有点相似

 

说到上班就头大,好不容易到公司,看谁谁不顺眼;

任务堆过了额头,明知道必须要做,但实在不想碰;

觉得自己在职业里一无是处,谁都比我强,但是还得干啊……

 

和你的现状相似吗?那么你很可能陷入到了“职业疲劳”中。

 

当今社会,工作和职场压力越发繁重,人们开始感到劳累、焦虑,甚至进入一种精神衰弱的状态。这是一种“职业疲劳”(burnout),它会影响人们工作和生活中的表现,损害身心健康,也会影响团队合作。“职业疲劳”(burnout)在1974年由美国临床心理学家弗罗伊登贝格尔(Herbert J. Freudenberger)首次提出,弗罗伊登贝格尔将“职业疲劳”用来指人面对过度工作时产生的身体情绪的极度疲劳。

 

事实上,职业疲劳会有三种表现形式,分别是:

 

“心好累”。专业术语叫“情绪衰竭 ( Emotionalexhaustion ) ”,感觉自己情绪和资源都被消耗完了,既不想干,也不想承担任何责任,对什么都没热情;尤其对于要重新上班感到恐惧。

 “不想干”。专业术语叫“去人格化 ( Depersonlization ) ”,对组织和同事都很不满,对客户关系冷淡,不把自己当人,也不把别人当人。这种情况下经常有冲突是必然的。

 “我不行”。专业术语叫“低个人成就感 ( Diminished personal accomplishment ) ”,对自己的工作评价低,觉得自己什么都不行,怀疑自己的价值。经常说的是“我不行,我没用”。

心好累,不想干,我也干不好,但是还得干,这就是超过70%的职场人的悲惨处境,70%这个数目并非随口一说,《中国“工作倦怠指数”调查报告》显示,70%的中国职场人轻微倦怠,13%的人重度职业倦怠,这之中,会不会也有你呢?

 

说到底,员工出现职业疲劳是有很多原因的。简单归类下,其中有公司的原因,比如,员工对组织缺乏自豪感,认为自己的公司不值得骄傲;认为公司言行不一,没有践行好的价值观;有工作成就感和价值感的原因,比如,认为自己的工作缺乏挑战性和意义;认为公司对员工缺乏欣赏和认可;认为公司对自己不公平,但是自己却没有办法来改变这一点,自己在组织中缺乏话语权;也有自己的原因,这些职场人认为自己在公司成长和发展的机会太少,但是,自己却只愿意完成最低限度的工作,即使时间精力都有富余,也不愿意在工作上多付出一些努力。

 

值得一提的是,优秀的员工尤其容易职业疲劳,这是因为管理者通常会让优秀员工去处理最棘手的项目。表现优秀的员工常被要求一遍又一遍地执行最困难的项目,但如果你一次又一次地让能者多劳,其实会给他们带来伤害。此外,有时候管理者会派优秀员工去支持团队中比较弱的成员。大家都会期待优秀员工能够去支持和指导他人,但假如管理者因为有优秀员工的支持和指导,而放过较弱的成员,优秀员工可能会恼羞成怒。最后,优秀员工常被要求做一些与工作无关的小事。表现优秀的团队和员工经常被要求帮他人一些小忙,这样的帮忙很难划分界限,也难以拒绝,优秀员工就要为这些小事花费不少工作时间。基于以上原因,

优秀员工很容易丢失对管理者的认同感,工作成为了一种内耗,从而陷入了职业疲劳的陷阱。

 

职业疲劳一视同仁地影响着职场中的所有人,无论是优秀还是平庸,这种莫名的心累感逐渐成了现代人生活的底色,避之不及,挥之不去。如果正在听这段音频的你也曾在深夜拖延不睡,只因惧怕第二天的到来,如果你也被接连不断的工作逐渐磨灭过斗志,如果你曾经喜欢着你的工作,现在却再也找不回那种感觉,那么以下几条建议,也许适合正在心累的你。

 

1、面对倦怠,做坚定的行动派

 

想要对治“心累”导致的倦怠,有一个原则,叫做“倦”可以,“怠”不得。“倦”,是疲倦、厌倦,是心理感受;“怠”,则是怠工,懈怠,是外界行为。

很多人一旦开始“倦”,就自己主动“怠”起来。这样其实会更加疲劳,形成恶性循环。电影里爬山要冻死的人,队友会抽他的脸——不要睡不要睡!其实越是倦,越是要打起精神去应对自己,不要怠起来。

森田疗法中有八字真言叫做“顺其自然,为所当为”,应用到职业疲劳上,就是无论状态如何,都去尽全力做好该做的事情——永远不要去等待状态好的时候再行动,你的状态永远不会在“等待”中恢复,而是会在“行动”中爆发。真正的职业高手都懂得和“工作倦怠”这个老朋友打交道,并能够从倦怠里快速反弹,我有个朋友,是个应付职业倦怠的行家,他对我说道:“把每一次倦怠,当做跑步三公里的极限期一样,保持节奏、深度呼吸、放松心情——只要熬过去,你会觉得自己又能跑一大截。”这实际上是在告诉我们:要以目标为导向,只管精进,无问西东,不要以情绪为导向,阴晴不变,毫无长性。

要知道,心累是“精神和体力的入不敷出感”,也是快节奏工业社会的现代病,它具有现代病的一切特征——和时代特征相关,大范围流行,周期性出现,谁都没法幸免,也无法被根治。在“心累”的大背景下,不要忘记前进的“小目标”,日进一寸,日拱一卒,即使倦怠拖慢了自己的脚步,只要战略方向正确,我们终究能冲出迷雾,成就感是对治“心累”最好的良药。

 

2、唤醒热情,补充心理能量

 

热情是一种能量,它来源于一个人内部的动机,也就是你发自内心干自己想干的事儿,内部动机越强,能量就越大。如果你找到了自己喜欢的事,热爱的事情,那你就会明显感觉到自己身体状态会发生一些变化。你会精力充沛,就算你一天只睡几个小时你也是生龙活虎,而且你特别容易沉浸在做的事情里面,时间会过得特别快,你就一门心思地要把它干好。就算身体上特别累,但是心里还是特别愉悦。你可能会说,我也知道找到热情是好事儿,但是我没有热爱的事情怎么办呢?这个要靠一点点悟性,当看到吸引你的东西时,你就会有一见钟情的感觉。

 

在职业中,也是如此。当你认为你做的事儿是一份天职的时候,感觉就像打游戏,这个过程非常享受,别人还会愿意为你的过程和结果买单,那你会感觉到真正的幸福。所以时时刻刻地注意自己感兴趣的事儿,碰到了就不妨大胆地试一下,说不定就能碰到你的热情所在。把热情当作提示器,会让你更好的发现自己的天赋。

 

触碰到了热情后,我们通常会有“心流”体验,所谓的心流,说的是这样一种状态:就是人们在全神贯注做一件事的时候,那种沉浸其中的忘我状态。这个词英文是 flow ,流动的意思。你看,用它来表示那种水到渠成的心理感受是不是很形象,它就像海底看不见的洋流,只要专注地保持浮力呆着,水流就能带着你在海底畅游。很多顶级的艺术家、运动员、作家、主持人都有这样的体验。其实你肯定也有过心流体验,比如画画、下棋、上网、打游戏的时候,当你忘记时间、忘记吃饭、忘记上洗手间,你就已经处在心流当中,在心流当中,我们非但不会“心累”,还会体验到极度的快乐,恢复能量,在心流状态结束的时候,我们也不会产生心理疲劳的感觉,反而会像刚出浴一样舒服畅快。

 

坚持天赋所能,天生所爱,在做事情的过程中可以唤起心流,方可以告别“心累”。

 

3、用“主动式休闲”调节你的心理状态

 

我们在“心累”的时候到底做点什么好?在此普及一个做法,叫做“主动式休闲”。

 

什么是主动式休闲呢?就是那些需要动些脑筋、花些心思才能享受到乐趣的活动。比如下棋、看书、烹饪、打篮球……这些是主动式休闲,需要你一直投入精力,琢磨每一步棋的走法,每一页书的意思,做菜的每个步骤,才能达到理想的结果。而看电视这项活动,虽然轻松愉快,但是它不需要你集中精神,也没有任何难度,所以大部分人在看电视后还是会觉得空虚。

 

有一项调查,美国青少年的心流体验中,有13%出现在看电视的时候,34%出现在爱好活动中,而高达44%出现在体育和游戏中,也就是说体育活动和游戏带给人们的心流体验是看电视的三倍,但大部分孩子用于看电视的时间却是其他活动的三倍。成人也是一样。

 

人们不愿意在休闲的时候还费心琢磨,尤其是疲惫的时候更加想要放松。放松并不是坏事,但一旦放松成为了休闲的主要模式,成为了习惯,它将会大大降低生活体验。20世纪初,心理分析师弗伦茨就注意到,抑郁症患者在周末病情恶化的概率远远高于其他日子,因为人们没事可做,也较少跟人交流,注意力就会开始涣散。一旦心念分散,人往往会钻牛角尖,或者胡思乱想,徒增烦恼。

 

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找到自己爱好的活动似乎更容易些,避开漫无目的的休闲,让那些能够使你投入精力的活动带给你更有意义的生命体验,比如养一些品种稀有的花、研究一下怎么制作专业水平的视频、开发一些从没尝试过的菜肴、业余时间成为一个茶艺高手、用自己插的花布置房间等等,只要你发现你的喜好,关键是这项活动要有一些难度和挑战,你的空闲时间就会变成真正的心流时刻,你的潜能就会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

 

在这个意义上,“主动式休闲”才是我们在“心累”的时候应该做的事情。

 

回到一开始的例子,对于前文提到的“睡眠拖延”,我来告诉你一个我朋友的做法吧——他一开始也深受“睡眠拖延”的影响,同时,他也有一份很令自己倦怠的工作,但是由于他很喜欢画漫画,也有个画家梦,于是他刻意选择把这个自己热爱的事业放在了一天的最后,每次睡觉前,他都会认真地完成一幅自己的画作。在看过自己的画作之后,他才会满意地告诉自己“好,这一天可以结束了!”然后选择去睡觉,躺在床上的那一刻也许他的内心不再是对第二天的忧虑,而是对自己美好未来的畅想。

 

我的这个朋友就做到了“主动式休闲”,还顺带着去为自己的梦想布局。你看,虽然生活让人疲惫,职业令人心累,但是我们在任何时候,都有机会去调剂自己的心理状态,而有时候,调剂心累最好的良药,其实,是对生活的热爱,只有热爱生活,生活才有可能真正热爱你,人生知己难求,最好的知己其实是自己。

 

 

、、


心理科普 || 如何在“劳累”中,让你的重新生发生活的热情

图文简介

当今社会,工作和职场压力越发繁重,人们开始感到劳累、焦虑,甚至进入一种精神衰弱的状态。这是一种“职业疲劳”(burnout),它会影响人们工作和生活中的表现,损害身心健康,也会影响团队合作。“职业疲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