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的一生中都会遇到那么几位特别好的老师,让你一生难忘!今天要介绍的正是一位这样受人拥护、爱戴的老师,他的学生们都以他为荣,以他为榜样。他就是钱学森!
钱学森回国以后,国内科学技术底子薄、人才奇缺。为此,尽管工作已经安排得满满当当,钱学森还是抽出时间举办工程控制论讲习班、导弹概论培训班、工程力学研究班等各种课程并亲自授课。
钱学森为学员们讲课
老师上课前,备课、准备讲稿,这并不稀奇,但一篇讲稿字数达6万字就很少见了。在创办导弹概论培训班期间,为了让学员尽快参与到实际工作中,钱学森编写了一份约有6万字的讲稿——《导弹概论》。
《导弹概论》手稿
从1956年10月导弹概论培训班创建开始,钱学森每年都要为新来的学员讲课,他把《导弹概论》讲了一遍又一遍。
在课堂上,钱学森思路敏捷、讲课细致,并能循循善诱地引导学生领悟基本要点。有时,他启发学生提问题,活跃课堂氛围;有时,他先提问题,让学生现场思考,然后说出正确答案;有时,他会预留问题让学生在课后思考,下次讲课再作解答。学生们都很喜欢上钱先生的课。培训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钱先生敲黑板:这里划重点!
钱先生的很多学生,对这一段经历都有着很深的感触。最年轻的两弹一星元勋孙家栋在回忆钱学森对他的指导时曾这样说:
当年听钱老给我们讲导弹基础知识“导弹概论”,他用深入浅出的方式将复杂的尖端技术、深奥的理论阐述得清清楚楚……
钱先生所办的第一届工程力学研究班学员兼辅导老师,后来成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的何友声曾这样评价钱先生的课程:
他不仅亲自授课,还花了大量精力亲自编写讲义和讲稿……此稿不仅选材简赅精确,具有很强的基础性、经典性,及至今日仍使人感到熠熠生辉,而且清晰耐读……
当时,很多学员为能上钱学森的课而自豪,因此倍感珍惜!后来,钱先生的这些学生中涌现出了一批两院院士、著名教授和在工程领域作出重要贡献的高级工程师。
作为一位老师,钱学森不仅课讲得好,课下他也特别关注学员们的成长。
孙家栋院士是钱学森的得意门生之一,后来在工作中两人也多有接触,结下了深厚的师生情谊。2009年,钱学森在写给孙家栋的信中曾这样说:
孙家栋院士:
您是我当年十分欣赏的一位年轻人,听说您今年都80大寿了,我要向您表示衷心的祝贺!
您是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历程中成长起来的优秀科学家,也是中国航天事业的见证人。自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首战告捷起,到绕月探测工程的圆满成功,您几十年来为中国航天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共和国不会忘记。我为您取得的成就感到骄傲。
希望您今后要保重身体,健康生活,做一名百岁航天老人。
收到钱学森的来信,孙家栋特别感动。他说:
我把自己是“钱学森的学生”的身份当作一种压力和荣誉,我对这个称呼心怀忐忑。我怕我工作没做好,给钱老抹黑,于是我每天告诉自己,从点滴要求自己,要让老师为自己感到骄傲。
当然,孙家栋没有让钱老失望,他是钱老引以为傲的学生。钱学森在写这封信的时候,孙家栋80岁,而他自己也是98岁高龄。尽管钱学森已经走出课堂多年,但他仍记挂着他的学生们,并给予他们最美好的祝福,这种真挚的师生情令人动容!
钱学森对学生的影响还远不止这些,一些留学海外的学子,也因为钱学森而倍感光荣。中国载人航天首任总设计师王永志在回忆钱学森时说:
1955年,我留学苏联莫斯科航空学院学习飞机设计。上空气动力学课时,教授讲到“卡门-钱近似计算方法”,见课堂里有中国人,便郑重地给学生们介绍‘卡门-钱’的‘钱’是钱学森,一位在美的中国人。在此之前,苏联教授从来没有在课堂上专门介绍过中国人。课堂里静寂无声,我却心潮澎湃。1956年,钱学森的《工程控制论》俄文版出版,一周之内即脱销,买不到了。一位苏联教授特意找到我说,你是中国人,你能不能想办法给我找一本?我为此更加感到深深地自豪,学院所有的中国留学生都以钱学森为荣。
当时中国贫穷、落后,远在海外的游子备受歧视,而大科学家钱学森是中国人给他们带来的是安慰、光荣,更是心理支撑。远在海外的游子由此树立了自信,这是钱学森所没有想到的,但是他就是有这样的魅力!
钱先生影响了一代人
钱学森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很多人。在他的呼吁、培养下,一批优秀的人才很快就成长了起来,开始在新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中担任重要职责。
有师如此真是国之幸事!
参考文献/《钱学森的科技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