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 达医晓护 的第 1516 篇文章

小李同学最近有点烦。在学校组织的一次健康体检中,他被医生告知血压偏高,需要对血压进行监控。于是小李同学每天早晚在家里测量血压,结果都是正常的。学校卫生老师建议小李同学到医院去复查,可到了医院,小李同学一看见医生,血压又莫名其妙升高了。小李同学的血压到底算正常还是偏高呢,是否需要服用降压药治疗?像小李同学这种,在医院由医生测量血压时血压升高,而在家自己测量时血压正常的现象,临床上被称为“白大衣高血压”(WCH)。


过去人们普遍认为,“白大衣高血压”是由于被检查者看到穿着白大衣的医生,会不由自主的精神紧张,从而体内分泌过多的儿茶酚胺,使得心跳加快,外周血管收缩,血流阻力增加,导致血压上升,产生所谓的“白大衣高血压”。人们认为白大衣高血压是良性的,与心脑肾等靶器官的损害无关,可以不予治疗。


近年来,随着高血压诊断及防治研究的进展,白大衣高血压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许多学者对白大衣高血压的发病机制、诊断标准、靶器官损害及治疗原则和方案等提出了新的观点。现在认为,白大衣高血压可能是处于正常血压与持续性高血压之间的一种中间状态,白大衣高血压在初诊原发性轻、中度高血压人群中的发生率约为12%~50%。成人高血压中的白大衣高血压具有一定的靶器官损害和代谢危险性,患者常伴有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仍有较高发生心血管疾病的危险。白大衣高血压在青少年中不是一种良性现象,可能代表了成年以后持续性高血压的开端,如果有这种现象存在,日后患高血压的风险会增加。像前述的小李同学的情况,属于青少年白大衣高血压,需要引起重视。


白大衣高血压的诊断


对白大衣高血压的诊断标准是:受检者诊室血压≥140/90 mm Hg,家庭血压监测多次测量所得血压均值<135/85 mm Hg,动态血压监测<130/80 mm Hg (24小时) 或<135/85 mm Hg(白天) (2013年欧洲心脏学会/欧洲高血压学会高血压管理指南)。需要注意的是,在医院中偶尔测得的血压并不能反映受检者在日常生活中的真实血压水平,如果临床上怀疑单纯“白大衣高血压”时,应通过家庭血压测量或动态血压测量来协助诊断。受检者在医院测血压高于正常标准而24 小时平均血压正常或家庭血压正常,则可以诊断为白大衣高血压。


白大衣效应


白大衣效应跟白大衣高血压是有区别的。白大衣效应是指在医务人员在场时受试者的血压普遍升高的现象。白大衣效应是量的概念,可以发生在正常人群、白大衣高血压患者、持续性高血压患者,甚至孕妇、糖尿病患者中。而白大衣高血压是一种疾病,是质的概念。有白大衣效应的人并不意味着就一定是白大衣高血压。


如何破解白大衣高血压


总体来说,“白大衣高血压”危险性不大,不必太过于引起紧张,尤其是青少年,无需因此而产生不必要的心理负担。一般情况下无需用药,但应该加强随访观察。特别是有高血压家族史的人,应当在家里多多测量血压,争取每年做一次动态血压监测,并进行积极的生活方式干预,主要包括:戒烟,限盐,适当饮酒,低脂饮食,多食蔬菜、水果;控制或减轻体质量,经常参加体育锻炼。青少年由于学习紧张,面临升学考试等压力,更需要放松心情,适量运动,消除紧张,保证睡眠。对已经出现了靶器官损害的患者,除了生活方式的改变,则应该接受适当的药物治疗,包括降压、保护靶器官功能等药物治疗,及时纠正血糖、血脂等指标的异常,并定期随访。


作者:上海市黄浦区体检站 

施佳华 副研究员


“白大衣高血压”是病吗?

图文简介

过去人们普遍认为,“白大衣高血压”是由于被检查者看到穿着白大衣的医生,会不由自主的精神紧张,从而体内分泌过多的儿茶酚胺,使得心跳加快,外周血管收缩,血流阻力增加,导致血压上升,产生所谓的“白大衣高血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