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龄的增长、生理功能的逐步退化等因素影响着老年人的饮食和健康。那么这些因素究竟给老年人的饮食和健康带来了哪些影响?老年人又如何才能做到健康饮食?

关注老年人饮食健康,摆脱“吃不好”五大“难关”。(张瑾琳/人民网)

《生命时报》列举了五大老年人的进食难关:

1、咬不动。中国营养学会老年营养分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华东医院临床营养中心主任孙建琴表示,老年人因龋齿、牙周病等原因,可能出现明显的牙齿松动、脱落,严重影响咀嚼能力,即使装配了假牙,若装配、使用不当,仍会使老年人咀嚼困难,导致“咬不动”。

2、嘴发干。孙建琴指出,进入老年后,唾液腺发生萎缩,唾液分泌随之减少,分泌量可能降为年轻时的1/3,且淀粉酶含量也随之降低。然而,唾液不仅有利于吞咽,还有助于消化。因此,老年人唾液减少,随之而来的就可能是吞咽困难、消化不良等问题。

3、食无味。中国营养学会常务理事、四川大学教授黄承钰表示,随着人体的衰老,舌头上的味蕾数量会逐渐减少,导致味觉降低。一旦食之无味,老年人的食欲便会大大减低,不利于营养元素的摄入。有些老人为了满足味觉,过量加入盐、酱油等高钠调味品,久而久之,使血压居高不下,加重心肾负担,对健康非常不利。

4、

不消化。黄承钰指出,研究发现,年过60岁的老人,其中50%的人存在胃黏膜变薄、肌纤维萎缩,造成胃肠蠕动缓慢、无力,同时胃液分泌减少,且胃酸度下降,导致消化功能减退。因此,很多老年人在饭后容易打嗝、胃胀,以及消化不良和便秘。

5、

心情差。黄承钰提到,如果子女或晚辈不在身边,很多老年人心情较差,因此,对饮食的兴趣和重视程度就会降低。另外,老年人如果受到意外刺激出现生气、紧张、孤独、忧郁等情绪时,对食物的摄入也会减少,不利于营养平衡。

那么老年人如何才能做到健康饮食?

据人民网人民健康网报道,中国营养学会2016年修订的《中国老年人膳食指南》提到,老年人想要更好地适应身体机能的改变,延长健康生命时间,应努力做到膳食合理、营养、均衡,减少和延缓营养相关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国老年人膳食指南》还提出了有利于老年人健康的膳食指南:

制作细软食物。可将食物切小切碎;多采用炖、煮、蒸、烩、焖、烧等进行烹调,少用煎炸、熏烤等方法制作食物;有咀嚼吞咽障碍的老年人可选择软食、半流质或糊状食物,液体食物应适当增稠。

保持身体水分充足,利于唾液分泌。老年人应养成定时和主动饮水的习惯。正确的饮水方法是少量、多次、主动饮水,每次50到100ml。比如在清晨和睡前1到2小时、运动前后等时间都应饮水,不应在感到口渴时才饮水;老年人每天的饮水量应不低于1200ml,以1500ml到1700ml为宜;饮水首选温热的白开水,也可根据个人情况选择饮用矿泉水、淡茶水。

少量多餐。老年人牙齿缺损,消化液分泌减少,胃肠蠕动减弱,容易出现食欲下降和早饱现象,以致造成食物摄入量不足和营养缺乏。因此,老年人每日进餐次数可采用三餐两点制(三次正餐两次点心餐)或三餐三点制(三次正餐三次点心餐);每次正餐提供的能量应占全天总能量的20%到25%,每次加餐(点心餐)的能量应占5%到10%,且宜定时定量用餐。

积极交往,愉悦生活。良好的沟通与交往是促进老年人心理健康、增进食欲、改善营养状况的良方。老年人应积极主动参与家庭和社会活动,主动参与烹饪,常与家人一起进餐;独居老人可去集体用餐点或多与亲朋一起用餐和活动,以便摄入更多丰富的食物。对于生活自理困难的老年人,家人应多陪伴,采用辅助用餐、送餐上门等方法,保障老年人及时摄入食物和摄取营养。(李蕾)

本文由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陈信义主任医师专家团队进行科学性把关。 

“吃”也让老人力不从心?健康饮食助你摆脱进食难关

图文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