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选自微信公众号雷锋网,微信ID:leiphone-sz,作者:刘家欣,已授权转载)

如果让你回想前互联网时代的样子,你大概会想到90年代中期,那是互联网从政府及科研机构进入寻常百姓家的前夜。在1996年,世界上大约有4.5千万人在使用互联网,其中大概3千万人位于北美,9百万欧洲人,另有6百万分布在亚洲及大洋洲。幸运的是,上网这一行为自1984年以来,已经有了大幅的简化。 


但在互联网成为主流的前夜,人们都是如何上网的呢?最近,我们找到了一个80年代英国科技节目数据库(Database)的视频。从视频中我们看到,当时的上网过程十分繁琐,体验糟糕,从巨大的调制解调器可见一斑。 


视频中,对技术有极大兴趣的格林一家展示了如何使用计算机连接互联网,搜索网页及发送电子邮件。

这个过程远比你想象中的复杂:如果你觉得90年代拨号上网所产生的噪音令人难以忍受,至少你还不需要一条物理的电话线连接电脑。在90年代,我们收听调制解调器上的语音上网。然而在80年代,正如视频中示范,你需要在老式电话机上拨号上网。 

终于,他们进入了Prestel的登录页,输入了1234四位密码。随之,他们终于登上了微网(Micronet),这是互联网先驱Prestel公司在1979年利用可视化技术推出的首页,允许你把自家电视设置为专用终端,然后利用一根电话线连接电脑浏览网页。没听过这家公司?没关系,这家公司1994年就倒闭了,最鼎盛时期在英国拥有9万订阅用户。 


是的,Prestel公司走在了技术的最前沿,但从下载速度上看,他们的速度确实不敢恭维。每秒仅仅有1200位(不是字节,更不是兆),这也解释了为什么Pat Green通过网络发给数据库的邮箱并不是瞬间加载完成,而是逐行加载。 

看了这段视频,不禁感慨短短二十年,互联网发展之迅速。当被主持人问到为什么学习计算机时,坐在巨大的调制解调器及简陋的Prestel界面前的Pat Green女士这么回答:“互联网是未来,我还不想这么快落伍。”这位女士的先见之明令人赞叹,她们才是推动互联网不断向前发展的最大功臣。


编辑:胡青梅


转载及商务合作请联系 jiangq@cast.org.cn

投稿请联系xueyn@cast.org.cn

入驻请联系xintj@cast.org.cn


长按可识别图中二维码

轻松关注科普中国微信公众号

趣味科学:20年前,人们是怎么发邮件的?| 科学爆米花

图文简介

(本文选自微信公众号雷锋网,微信ID:leiphone-sz,作者:刘家欣,已授权转载)如果让你回想前互联网时代的样子,你大概会想到90年代中期,那是互联网从政府及科研机构进入寻常百姓家的前夜。在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