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译文由科普中国微平台原创首发,转载请标明出自科普中国微信公众号)

在西藏,遇到这些急症怎么办?

作者:拉毛才让

作为不具备医学常识、尤其是急救医学知识的普通人群,在西藏如果遇到突发事件引起的意外伤害,如机体开放性损伤、急性失血、昏迷、休克等症状,一般都会预见其对生命的严重威胁而紧急求医。而对某些突发疾病出现的症状,如发热、疼痛、昏厥、呕吐等等,要判断出是一般性疾病还是急症,是采取一般性治疗方案还是立即救治,恐怕难以抉择。下面简要介绍一下有关昏厥和外伤的救治知识。


昏厥

昏厥就是俗称的昏倒,症状表现是在发生前和失去正常步态或姿势时,有虚弱、头昏、头晕、眼前发黑、心慌等症状,是一种突发性、短暂性的急性脑组织缺血、缺氧引起的一时性意识丧失、肢体姿势性张力丧失而跌倒的一种有伤害性急症。

对于昏厥病人,要冷静处理,不要惊慌失措。处理需要特别注意几点:

1. 一旦身边有人昏厥,要立即搀扶,使其缓缓躺下。避免和防止因突然晕倒而引起的损伤。

2. 松开衣领和裤带,取头高足低姿势的平卧位,并将患者头偏向一侧,以维护病人呼吸道畅通。

3. 不要大声喧哗,不要频繁搬动患者,注意保暖和保持安静,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和清新。


4. 如果患者在短时间内无好转,则多为器质性昏厥,应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送附近医院急救治疗。

5. 注意健康体检,了解心脑血管结构、功能情况。一旦发现有可能引发器质性昏厥的苗头,要注意自身防护。如尽量不要一人单独行动或从事较大运动量的锻炼(如快步行走、爬高楼、登山等),要控制情绪,避免大悲大喜。

6. 要将必须的急救药物放在方便自己取拿的衣袋里,这有利于急需时在第一时间内服用。

外伤病人入院前急救

1.外伤病人的应急处理  

在突发外伤事故中,伤员有可能发生骨折和脱位,也有可能同时发生其他器官损伤,应注意发现并首先处理对生命威胁最大的伤害。

伤口出血,首先应用止血带来止血。如无止血带,可用哈达、围巾、腰带、领带、裤带、布条、手帕等代替,但不可用铁丝、细线等捆扎,以防勒压引起坏死。注意一定要扎紧,至出血停止。但也不能过紧,以防损伤皮肉、血管和神经。位于头颈部的动脉出血,可用手指按压处血动脉的近心端。

现场无法得到这些东西,可以用干净毛巾、手帕、卫生纸或衬衣等代替,进行包扎。


2.骨折病人的应急处理及运送

有时开放性骨折,断端刺出皮肉外,不可将其放回伤口内。因为断端接触到外界可能被细菌污染,不做清洗或消毒处理直接放回伤口内,可能加重伤口内的污染。甚至导致骨膜炎、骨坏死等严重后果。

骨折或关节脱臼伤员十分痛苦,锐利的断骨活动可能刺伤附近的神经、血管,应设法固定,以减轻疼痛,防止继发损伤。可以用树棍、木板、竹竿、硬纸板、硬塑料片等代替。一般固定物长度应超过两端关节。

骨折病人送往医院的过程中,千万不能用软布(如床单、衣物等)将骨折病人包裹后托在马背或摩托车上运送到医院(如此现象在高原地区并不少见),也不宜用小轿车运送骨折病人,这样将导致断骨刺伤血管、神经等引起继发损伤甚至瘫痪。正确的做法是求救于“120”用救护车运送。在没有开通“120”的偏远地方,可用木板、门板等将伤员就近抬到公路旁,选择拖拉机、农用车等运送。为避免车辆颠簸,可在车厢内垫上沙土并缓慢行驶。


本期推荐:《科学的旅程》

出版机构:北京大学出版社

作品(期刊、书刊)简介:从古希腊到今天我们生活的21世纪,该书将“科学的旅程”按不同时期分作“科学诞生”“理性兴起”“综合时代”“现代科学”以及“科学前沿” 等五编,仅从每一编的标题就可以约略看出科学在不同时期所呈现出的不同特征。在这一总体框架下展开线索,除了对科学事件的选择与描述之外,该书之好看还体 现在以细节刻画人物的书写方式上。


藏文编辑:才让  

新媒体编辑:薛燕男


投稿及转载请联系xueyn@cast.org.cn

商务合作请联系jiangq@cast.org.cn

入驻请联系xintj@cast.org.cn


长按可识别图中二维码

轻松关注科普中国微信公众号

少数民族科普:在西藏,遇到这些急症怎么办?| 藏文科普

图文简介

(本译文由科普中国微平台原创首发,转载请标明出自科普中国微信公众号)在西藏,遇到这些急症怎么办?作者:拉毛才让作为不具备医学常识、尤其是急救医学知识的普通人群,在西藏如果遇到突发事件引起的意外伤害,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