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译文由科普中国微平台原创首发)





西藏建筑, 以稳重的建筑轮廓和壮丽雄伟的艺术造型, 以富丽辉煌的艺术装修和醒目的装饰意趣, 以对比强烈的建筑色彩和雄宏的佛教性格, 以别致的木构柱式与卓越的工艺美术而别具一格, 成为独特的藏族建筑体系。


碉楼

 

西藏建筑使用的材料为石材、木材、土坯、阿嘎土、黄土、红土、白土, 用这样一些原始的天然材料能够建八九层的楼房, 足见藏族工匠在石作、木作、土作方面所达到的相当高的技术水平。在装饰方面, 馏金、琉璃、彩画主要受汉族的影响,壁画则借鉴于印度、尼泊尔, 经藏族人的融洽、创新, 形成了浓郁的本民族特点,都有一套成熟的技术。碉房建筑是石墙或土坯墙与木梁柱的混合结构, 外墙和内墙承重,全部用块石砌筑或全部用土坯砌筑,也有二者混用的。砌墙的石材选择较方整的毛石以阿嘎土作灰浆, 不色缝, 混水墙抹白土、红土或黄土。西藏地表层很薄,墙根直接砌在基石上,一般不做基础处理。

 

碉房建筑的平面一般呈方形或接近方形,不论规模大小, 一般其形式分为以下四类。

 

实体式:最简单的形式, 各房间的采光全部依靠外墙开窗,小型的住宅、宫殿、经堂、佛殿均采取这种形式。

 

天井式房间比较多,则做内天井, 以解决采光与通风,很像我国江南民居。天井也有设在第二层的,宫殿和邸宅多半采取这种做法。前者的首层设大空间的经堂, 二层以上是小空间的起居用房,围绕整个天井。后者的首层用作仓库和杂务房间,二层以上为居室和经堂。


天井

 

都纲式寺庙的大经堂和佛殿需要高大宽敞的内部空间, 周围作夹层, 中央通高二层或若干层利用屋顶的天窗采光。有的经堂沿着外墙的四边设置小佛堂。

 

廊院式在建筑物前面建一圈廊子, 围合成庭院,采取这种形式多半为等级较高、较讲究的建筑物,如扎仓、宫殿、邸宅等。

 

西藏建筑有其自己民族的特点, 它是在发展中不断完善成熟而成为自己的一个完整的西藏建筑体系。大约在公元世纪, 也就是西藏吐蕃王朝的后期, 藏族文化的发展已逐渐进入成熟阶段,其建筑、宗教、哲学、天文、历算、医学、文学也在发展, 这样西藏建筑也在演化, 以持续稳定的发展过程, 以广阔的分布, 以多种的建筑类型, 以独特的建筑风格, 以完备的建筑技术而形成一个西藏建筑体系。

 

西藏境内各部由于地理环境、气候条件不同,建筑的形式也并不完全一样,雅鲁藏布江中下游一带土地肥沃, 出产石材和木材,盛产石、木混合结构的“碉房”建筑。阿里、藏北草原牧民逐水草而居,普遍使用“帐房”建筑。藏东的康巴林区, 常见纯木构的“干栋”建筑。这三种建筑形式之中,碉房建筑流布最广,是历来藏族建筑活动的主流, 因而也是藏族建筑的代表形式。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昌都的卡若村发掘出来的四五千年前约当新石器时期的先民聚落遗址中,就有碉房建筑的原始雏型。


本期推荐:《知识就是力量(藏文)》

出版机构:《知识就是力量》杂志社

作品(期刊、书刊)简介:《知识就是力量(藏文)》是一本面藏族聚居区同胞,特别是青少年的综合性少数民族科普刊物,旨在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弘扬科学精神,为提高藏族群众科学素质服务,特别是向广大藏族青少年播种科学种子,启迪科学智慧,点燃科学梦想。



藏文编辑:恩布

新媒体编辑:赵翠

少数民族科普:西藏建筑有多独特,你了解吗?|藏文科普

图文简介

(本译文由科普中国微平台原创首发)西藏建筑, 以稳重的建筑轮廓和壮丽雄伟的艺术造型, 以富丽辉煌的艺术装修和醒目的装饰意趣, 以对比强烈的建筑色彩和雄宏的佛教性格, 以别致的木构柱式与卓越的工艺美术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