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2017全国科普日北京主场A区(中国科技馆)的“科普中国——绿色核能主题科普展览”(方正/人民网)
人民网北京9月18日电 (方正)“科普中国——绿色核能主题科普展览”于9月14日在中国科技馆开幕。
中国核电发展中心、中国核学会、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公司、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公司、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华能集团公司,华龙国际核电技术有限公司、中国科技馆、中国科协科普活动中心、国家原子能机构核应急响应技术支持中心、环境保护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新华网等共同承办了展览。
(
点击进入“2017全国科普日”专题页面)
“科普中国——绿色核能主题科普展览”展厅(方正/人民网)
展出内容聚焦核能科技和产业变革的前沿热点,通过实物、模型展示、多媒体展示、互动体验等方式,集中体现核能领域科技创新在助力发展、改善民生上取得的新进展、新成就;通过线上、线下等多种方式与公众进行互动交流,就群众关切的问题解疑释惑,以增强公众对核科学技术、核安全和核应急管理方面的认识和信任,为促进核能安全发展及和平利用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点击进入“2017全国科普日”专题页面)
中国自主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模型(方正/人民网)
(点击进入“2017全国科普日”专题页面)
中国实验快堆模型。中国实验快堆,热功率6.5万千瓦,试验发电功率2万千瓦,首炉燃料使用二氧化轴,采用堆本体池式结构和钠-钠-水三回路传热系统,并首次设立非能动事故余热排出系统。中国实验快堆于2010年7月达到首次临界,2011年7月首次成功并网发电,2012年10月通过国家科技部验收。中国是世界上第8个拥有快堆技术的国家,该堆由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负责核岛设计,核工业第二设计研究院负责常规岛、辅助系统及厂房设计,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负责建设管理和建成后运行。
(方正/人民网)
(点击进入“2017全国科普日”专题页面)
医用重离子加速器模型。用同位素、重离子、中子进行肿瘤的放射治疗是目前临床上较为理想的治疗手段。放射治疗是使用放射源或将放射性核素引入体内,利用其发出的射线的电离作用破坏病变组织或改变组织代谢,杀伤病变细胞而达到治疗的目的。其特点是患者无痛苦,安全、简便、疗效好、并发症少,对许多疾病的治疗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方正/人民网)
(点击进入“2017全国科普日”专题页面)
600MW球床模块式高温气冷堆商用电站模型。高温气冷堆应用广泛,除用于高效发电外,还可应用到海水淡化、集中供热、石油化工、稠油热采、煤的气化液化与热化学制氢等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方正/人民网)
(点击进入“2017全国科普日”专题页面)
聚变堆模型。核聚变是轻核(主要是氢的同位素氘和氚)聚合成较重的原子核,同时释放出巨大能量的过程,太阳发光发热和氢弹爆炸就是这样的原理。
磁约束核聚变是利用磁场把氘、氚以及处于热核反应状态的超高温等离子体,约束在一个有限的体积内,使它们能够在受控制的条件下发生原子核聚变反应。
(方正/人民网)
(点击进入“2017全国科普日”专题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