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6月7日电 (高黎明)

核资源作为当代可利用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巨大的潜力。

在6月2日举行的“科普中国——绿色核能主题科普活动”的启动仪式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杜祥琬以“核能发展的历史观”为题,讲述了核资源的发展历程。他说,

对核结构和核能的一系列原创性的发现,把人类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提高到一个全新的水平,核科学揭示了微观世界的结构和规律,也揭示了宏观世界的某些内在规律。

中国工程院院士杜祥琬(高黎明/人民网)

杜祥琬对我国核电站的情况做了简单介绍。他提到,目前我国大陆在建和在运核电站均分布在东、南部沿海地区,其中在运核电机组35台,总装机容量3363.2万千瓦,约占全国电力总装机容量的2.04%;2016年核电发电量约2105.19亿千瓦时,约占全国总发电量的3.56%。想要更好地发展核电,就要按照“战略必争、确保安全、稳步高效”的方针,发展规模核电。

杜祥琬认为,要以历史的眼光来看待核电,像任何工程科技领域的创新一样,核电的发展也有一个发育成熟的过程。由于核电站一旦出现事故,其后果具有扩散性和后效性,因此在发展核电时一定要格外小心,安全是核电文化的核心,而

驾驭核能才是核安全的根本之道

通过讲述美国三哩岛、乌克兰

切尔诺贝利和日本福岛的三次事故,

杜祥琬指出,各界对核电安全与环境后果的质疑和担心,重挫

了核电发展的势头,但是

这些事故也为核电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对事故进行

认真、深入的分析,将

提高

核电安全技术和安全管

理水平

。当前核能的和平利用已经进入“稳中求进” 的新常态,其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1、核电发展的速度会适度放慢,在

核电安全方面将投入更多资金、技术的支持,核电发展的步伐将会更稳健;

2、面对资源、环境的制约和能源需求,具有洁净、高效、稳定、高能量密度等特点的核电,是绿色、低碳能源的战略选择。在中国的电力结构中,核电的占比将逐步增大,成为非化石能源的支柱产业;

3、无论是沿海或是内陆,核电都要切实做到安全、可控;

4、对核电的发展方式进行转型,以适应“稳中求进”的新常态;

5、加强我国核能发展的战略谋划,制定近、中、长期的发展规划,使我国的核能科学技术逐步走上国际先进乃至领先的水平;

6、认真谋划核电产业链条各环节的统筹、协调发展,引导我国乃至世界核电进入一个健康发展的新常态。

最后,杜祥琬强调,随着能源的变革与革命,非化石能源将逐步成为主导能源,可再生能源和核能将共同为此做出贡献。核能将在更坚实的科技基础、制度基础、文化基础和社会基础上走向未来。

中国工程院院士杜祥琬:科学发展核能,安全才是核心

图文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