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添加创客君个人微信号(wadilei931770104),获得线上科幻读书会最新信息。本文为科普创客空间第一期线上科幻读书会文字记录,我们邀请了科幻作家星河与大家分享写作那点事。
写实科幻与文学诉求 (一)
大家好,我是星河,是一名科幻作家,这两年的作品少了一些,可能大家已经不是很熟悉,但没关系,大家可以和我进一步交流慢慢了解。 今天主要讲的几个科幻作家的名字是:玛丽·雪莱,雷·布拉德伯里,菲利浦·迪克。我今天讲的题目并不是哗众取宠,而是我个人比较喜欢的方向。如果我们认为科幻文学确实属于文学,科幻小说确实属于小说,那么我个人认为它的文学性是非常重要的,虽然说科幻小说里不能没有科技,但是我总觉得文学是更本质的东西。——举个不一定很恰当的例子,每个人出门必须穿衣服,那么穿着衣服是一个社会人的基本概念,你不可能裸奔,但你再怎么穿着衣服,每天换的不同形式,冬装夏装,更本真的却是你的皮肤和身体,这是标准的一个人的概念。不一定穿着衣服的都是人,给动物穿上衣服,它也不是人。所以我觉得从文学的角度更合理。我们刚刚谈起写实。我们对科幻小说的刻板印象,往往是外星人,星舰,机器人,等等诸如此类。但有的时候我在想,科幻小说能不能跟真实生活一样呢?尽管其中的科技可能是假的、科学可能是伪科学?我这里提的的假和伪的意思就是,在科幻小说里,它的科技不一定是真实的,你按着这个来做的话是不对的,按着这个认知科学也是不对的,但从逻辑上你会认为是很正确的。比如我在这里举一个我自己的例子。就是我在人民文学上曾发表过一篇作品。里面谈到了一些问题,涉及到疯牛病和吃素。现在我仍然很喜欢这篇小说,编辑也挺喜欢,但是后来有一天,他突然给我打电话,说:“有句话我特别想跟你说,但是我实在不好意思说啊,就是你写的东西是不是真实的?”因为我的故事中提到有人因为吃素而得了疯牛病,所以那个编辑吓到了。他告诉我:“我现在正在吃素,我一个朋友也在吃,所以我们看完以后都很担心。”我跟他解释这里有真实的知识,但其实吃素与疯牛病的关系是编出来的,只是编的合乎逻辑,写的又很仔细罢了,让人信以为真。那么当你从一个作家的角度来说是很高兴的事,人家把你编的东西当真的一样,尽管我们知道,它不过是“像那么回事”而已。但对于科幻作家来说,我们说它是文学,而不是说它是真实的——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写实主义”。我原来特别喜欢写校园类科幻。但后来,被读者指责说,你写的太假啊!现在校园早就不是这样了!我这人呢,也还是比较喜欢挑战的,后来我就专门儿又写了五篇“新校园系列”,给自己定的标准是,让任何一个大学新生到了校园以后,都可以把这个小说当成一个新生指南。你们可以到豆瓣上找来看看,其中有两篇发在《科幻世界》上。(二)
我刚才说了,科幻有很多的门类,大家的爱好也都不同,我说的两点都是我的个人喜好,而并不是认为科幻应该就是这样。我举一些历史上的例子——比如说雷·布拉德伯里,现在国内出了他的一些新书,我们可能比较了解的有《火星纪事》。我在文艺报发了一篇评论《诗人的世界》,你们可以在网上搜来看,具体我就不讲了。布拉德伯里有几个篇我们都知道,比如《冰霜与烈火》,描写的是一个种族与自然环境抗争的故事。《狐狸与森林》描写的是时间旅行,但是他把时间旅行和战争合起来了,比较有意思。然后还有《一声霹雳》,我不知道大家了解不了解这个作品。讲的是有一个人通过时间机器回到过去,之后不小心踩死了一只蝴蝶,结果引发了所谓蝴蝶效应,引起未来巨大的变化。后来也拍了电影,但说实话,电影拍的的非常糟糕,把布拉德伯里的精髓全部弄没了,变成了一个乱打乱闹的一个电影。原作品非常漂亮——可惜很短。然后呢我要提布拉德伯里的一个非科幻小说,这个大家可能都没有读过。所以我讲一讲,比如《碗底的果子》,我把它定位成心理小说,故事的一开始是一场凶杀案。情节也很简单,就是因为欠钱而争执,一时失手杀了人。重点是主人公杀人以后他为了逃避这种惩罚就要毁尸灭迹处理现场,那怎么办?正常的程序也就是搬走尸体擦去血迹等等。开头都是这样,很正常的一个犯罪片。然后呢?他就开始擦血迹,把地擦干净,把尸体都处理好。可之后他觉得不对——我进来的时候,死者让我喝一杯酒,结果留了指纹了。好吧擦擦酒杯。后来又让我吃烤肉——好吧!擦擦盘子。我这有点胡说了,具体情节我也不记得啊,总之就是他把所有用过的的东西都擦了一下。好不容易擦完,又回想起自己刚来的时候,主人说你看我的房子多豪华,这个墙用的是什么材料,你摸一摸等等等等,得,他又把墙擦了一下。然后呢,他擦这个墙的时候呢,眼看着一个蜘蛛爬到另一面墙上了。一个蜘蛛能怎么样呢?但他这个时候。已经陷入一种强迫症,或者说心理恐慌了。他擦了墙又开始擦厨房,擦卫生间,把锅碗瓢盆全擦了一遍,最后邻居听到有声音,觉得不对劲就报警了。警察把他带走的时候,那人拿出一块布,最后擦了擦门把手,说:好了,走吧。我是很理解这种感觉,人或多或少可能都稍微有点强迫症。其实他本来做好了前面的工作就可以走了,这事就和他没关系了。但是,由于他的这种强迫症,反而导致自己被警察抓住。这个作品,是我很小的时候读的,我觉得特别漂亮,后来我才发现原来是布拉德伯里写的。我也找了一些他的其他作品。他的非科幻也都很漂亮。在心理描写上尤其突出,这点你从《火星纪事》里面完全可以看出。但他比较重要的作品其实就这两个:《华氏451》和《火星纪事》。前者被很多科幻选集收录,这个故事可能大家都知道。简单说一句就是说,在未来,谁拥有书籍就可以视为非法。消防队员的工作不是去救火而是去焚书。这个故事记录了一个焚书的消防队员的心路历程。主角开始是焚书,但是最后他一步步走向爱书、保护书。华氏451就是摄氏度的233度——纸张的燃点。布拉德伯里写这个书,有人认为是影射麦卡锡时代。当时就是很多书列为禁书,不许卖不许借,所以理所当然认为这是他反抗专制的宣言。但实际上他自己,包括我其实认为,这本书不是对抗某种体制,而是在对抗大众。实际上他想写的是当现在这种电视,电影、杂志这种大众传媒正在威胁传统阅读时,我们应该何去何从。讽刺对象并不是政府,而恰恰是公众——是我们自己埋葬了书。不妨看看你的周围,看看你现在的情况是不是这样。我们不阅读是因为什么原因?是有人禁止吗?不是吧?那我这里可能还要说一个更极端的观点。在如今这个时代,你去对抗一种体制,你去谩骂专家,我觉得还不算真有本事。你作为一个有良知的知识分子,你敢不敢站在大众的对立面儿来宣扬真理,我觉得这才能表达一种良心。很多大众这种流行的趋势或者认知是错的,你敢说吗?你敢出来说吗?会面临很多很多问题,对吧?.(三)
然后关于《华氏451》还有其他那些故事我就不讲了,我有文章写了,你们可以看一下。在这个里面其实你说“科”的内容是很少的,他只放了一个未来背景。再来看这个《火星纪事》。按他自己的说法,这是一个纯幻想小说,而不是科幻小说。这个故事我就更不用介绍了,是一组短篇作品集。我们国家刚改革开放时候曾介绍过一些国外的西方文学,其中有一本当代美国短篇小说选读,里面就收了十篇短篇小说,我记得里面还有库尔特·冯内古特。然后其中最前面的两篇就是布拉德伯里的,第一篇就是《火星纪事》中的一篇。我始终认为他在这本书里表达了一种情绪。火星的文明已经逝去。而人类文明到达火星的时候,面对的是一个文明的废墟。两种文明没有能够进行交往,只能一声叹息,擦肩而过。他的依据是一种有些机械的近乎神秘学的天文学。当时有一种说法,我们太阳系的形成是源自于太阳的收缩,每次收缩都喷吐出一个行星,比如先吐出土星,接着又是木星...那么从历史来说应该是土星最长木星次之。同理,火星比地球长,金星就比地球短了。对吧?所以他们就认为,如果在这些地方都有生命的话,那么火星一定更老,金星的生命一定更年轻,可能是爬虫类。火星则已经进化到很牛,或者已经消亡了,而我们地球正在壮年。这个我没好意思写在文章里——毕竟并不是一个很科学的东西。这就是这个故事的背景,然后他就描述地球与火星两个文明一些近乎神秘的交往。在他那个年代。火星已经基本上被考察清楚,没有生命,但他还要表达这种感伤的情绪。很多日本作家受布拉德伯里影响非常重。比如星新一,他当年是个二代,老爸开公司,本来挺有钱的,后来结果经营不善,公司倒闭。后来他生病了,生病的时候觉得有点绝望了,结果这时候他读了火星纪事,感动的热泪盈眶,从此走上了科幻道路。这个星新一的故事还很多,比如参加飞碟研究会,里面有各种各样的人,日本好多名人也都在里面。布拉德伯里的作品在美国一直就是更被文学圈子认可的,而不是在科幻方面。你看他这个人,雨果啊星云啊都没得过。后来科幻界觉得挺不好意思的,结果就干脆授予他星云奖的大师奖。后来又以他的名字命名了一个科幻编剧奖。他也有一些别的看法,比如说对科幻里的赛博朋克之类是比较鄙视的。这些我们就不在这介绍了,我也都写过。举他为例子呢,就是讲他是一个文学性比较强的作家。 (四)
如果布拉德伯里不管怎么说多少还是带有光明的气息,那么另外一个作家——菲利普·迪克,就会让我们觉得比较的阴郁。我也写过一篇文章。当时咱们国家翻译他的书,让我写个导读。给我的那本是《流吧,我的眼泪》。我写了个导读,把他的生平介绍了,这个网上也有。迪克是一个很让人奇怪的作家。他描述的东西,一般都比较阴暗,他写的未来都是高楼大厦下面肮脏的一些街道,这种阴郁的故事。生前他的作品特别不受欢迎,这个作家最穷的时候吃不上肉,于是花三十五美分买一磅给狗吃的那种马肉杂碎吃,穷的连图书馆的那个逾期罚款都交不出来。然后他也吸毒。他几乎可以说是穷死的。但是他死后呢,跟曹雪芹似的,作品火了,又拍成科幻电影。像前州长施瓦辛格演的《全面回忆》,经典的《银翼杀手》,《少数派报告》等等。迪克作品的电影票房2004年已经达到了七亿美元,2009年的时候到了十亿美元。那他写的东西都是时间,命运,记忆等等,《流吧!我的眼泪》几乎就是一个主观唯心主义到极致的状态,一种唯我论状态。最后你发现整个故事以及这个主人公,都是某一个人的想象!他的作品你要读的话,那情节不是很好看。语句也比较的拖沓啰嗦。现在电影改编了他很多短篇,要的就是那个故事的核儿。然后,里面加一些打斗加些乱七八糟的事情。真正他的作品要是照原样拍出来。其实有很大问题。这里也可以顺便说一句,电影改编(不限于科幻电影),应该怎么做呢?有的作家的作品现场感和视觉效果很强,但是拍成电影以后味道不对。电影有它独特的规律,和小说是不完全一样的,所以你应该怎么去处理它?我觉得这是中国电影界或者科幻电影界都应该面对的一个问题。并不是说这个作家作品他视觉效果强,你就找他拍,那拍的肯定是不对头的。有很多失败的例子,我就不举了。尽管说迪克走的比较偏,但是他追求的东西。还是比较文学化,你看他这里的科技的东西基本上只不过是个由头。很多作品就是他在幻觉状态写出来的,这不是个例,我们所谓那个上世纪六十年代到七十年代的新浪潮作品,那个时代大家都崇尚一种叫迷幻药的东西,使用以后写诗写的都很美,就这样一种状态。迪克就有点接近这个。哦,还有我们特别著名的《2001太空奥德赛》,当时票房会那么高,这是为什么?有大家跟风的原因,但是很多因素是什么呢?它中间的那个特效。当时没有电脑,但电影把那个特效依然做的特别的迷幻,据说就和他们吸毒之后的感觉一样。所以很多那些年青人他们就是吸high了以后去看,然后要这种感觉。说起来,迪克死的时候也挺倒霉的。他出生的时候有一个双胞胎妹妹,结果她这个父母也不是很负责,可能妹妹最后就因为营养不良死了。所以他的内心中一直有这么一个情结,他特别喜欢写双胞胎。他是二八年生的,到了八二年的时候。他因为中风导致心衰然后就去世了,其实五天以前已经脑死亡了。这天是宣布死亡而已,结果他年迈的父亲,哦对,他父亲还在,真是白发人送黑发人。他父亲把迪克带回到他妹妹的那个墓地,墓碑上只刻了他的名字和她妹妹的名字,以及他们俩的出生日期。这个特别伤感。 (五)
我们追本溯源,来看看早期的,甚至按照定义来说第一部科幻作品:玛丽·雪莱的《弗兰肯斯坦》。在这里面基本上就没有更多的科学内容。虽然他使用了当时的先进的科学,比如电化学啊生物学啊,但实际上他主要在表达一种情绪。雪莱的故事我就不讲了,她的身世很复杂,家族故事能写一黑板。她的文风和她的身世有很大关系,与诗人雪莱这种情感关系也有很大影响。所以弗兰肯斯坦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文学作品。英国的科幻评论家奥尔迪斯把它定义为科幻的源头。这个奥尔迪斯原来做过欧洲科幻协会主席,后来做到世界科幻协会的主席。有一个作品叫《亿万年的狂欢》,是一部科幻史。我在那里面发现这么一句话,说:雨果·根斯巴克,对科幻文学的这种损害,我们有目共睹。原话差不多就是这个意思。我很奇怪他怎么这么说?他的意思是雨果过于把科技的东西加入了科幻文学,所以破坏了它的文学性。在早期的玛丽·雪莱时代。在威尔斯时代,再后来,黄金时代之后的这个新浪潮时代,基本上都是把文学作为科幻的一个比较基础的东西。玛丽·雪莱实际上还写过一部科幻《最后一个人》,这个比较小众。讲的是一场瘟疫。在零三年非典的时候,报纸上介绍些科幻小说和科幻电影。我举了这个例子。这本书上半部分几乎就是个现实小说。每个人都有原型,有的是作者自己,有的人是雪莱拜伦等等。前半部就是一个上流社会的生活,然后到了下半部一场瘟疫袭来,很多人一个个死去,最后的结果就是主人公驾着一叶扁舟独自漂流。我说的具体细节不一定完全真实,只是强调作品里的孤独。这和玛丽·雪莱本身有关系,在她一出生就伴随着死亡。她出生十天,她的母亲因为产褥热而去世;此后她的一生遇到了很多的死亡,和雪莱在一块的时候多次流产,只有两个孩子完整的生下来,其中一个还在小时候夭折了,只有一个长大成人。你去看她的传记,每过几年就死个人,当然有一种很压抑的感觉。所以她的作品很真实,因为算是她的写照。(六)那么我刚才讲的科幻里的文学这部分。并不是说我认为应该一切靠文学。那种和科学没有一丝关系的“科幻小说”我是嗤之以鼻的。我认为科幻之所以能够受到大家欢迎,就是它在描写——不光人类的情感是美的,不光人类的政治是错综复杂的,不光人与自然的斗争是残酷的,科学也是一种美的,与我们息息相关相关不可或缺。但是曾经有一些科幻作家对“科”了解的不多的时候,他们老强调文学性,我是极其反感。说的不好听,你不懂科学,所以你在这儿鼓吹文学对吧?但是如今我们的科幻,确实是更迷恋于他“科”这方面的时候,我觉得我们应该有所警惕。我说的写实主义呢。不是说一定要向纯文学靠拢,但你的细节至少要真实。如果你的故事非常漂亮,表达的很好,惊心动魄。但是你的细节总有问题,那么,这个我觉得不是好作品,我们拿电影举例啊!经常看到一些电影,在明星这个部分花很多很多钱。其实你背后想想不这么简单,有的明星,他演技就是高,细节做的非常好。和你随便请一个人来演,哪怕他特别认真的去表演,你觉得还是假,他就不一样,对这个作品就影响非常大。可能有些朋友是投过稿。过去的话投稿肯定困难啊,编辑老用名家的稿子,然后你新手挤不进去。我也帮人看过稿子,不是说名家写的一定就特别好,而是这名家的稿子拿来一看马上就能用。你写的那个特别有活力,特别漂亮,但是因为你的细节做的不好,编辑想改的话都非常费劲。那我现在不讨论这个投稿机制问题,我说的写实就是说,不管你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你要写一个叙事的科幻文学,我认为细节很重要。我们说克拉克,他有几个不写:比如从来不写外星人。但实际上你看他写的人类文明包括宇宙文明,非常精彩对吧!但是他不写真正的外星人,或者说,不用那种近距离的那种视角来写。为什么要这样?因为想写得像很难。我现在先不谈电影。电影更复杂,受很多因素影响。我们就谈小说。现在所谓好的很多小说都以科技为亮点,我觉得不是说不能有,但不应该是唯一的啊。比如《科幻世界》,我现在在那写的稿子少了,原因之一就是科幻世界的编辑总觉得,你要把文学写的越来越漂亮,有什么用?我的读者想读可以读纯文学去,为什么要读科幻呢?我无法反驳,但总觉得这不对,或许是我们认知上有差距。我不知道大家都喜欢什么样的科幻。《安德的游戏》很多人都喜欢,可我读不下去。为什么呢?很多人都觉得很精彩,但我就是读不下去,可能是翻译的问题,我觉得文学色彩很苍白。包括现在的很多译著也是,和过去那种文学性强的不同了。当然《安德的游戏》应该是一部好作品,因为很多人推荐过,但我就是读不下去。所以语言实在太重要了。像那个网络文学,我不是一概否定,但确实有很多写的太糙,我就看不下去。那这一点我觉得也可以探讨,追求科幻小说的文学性到底应该到什么地步?我今天说的基本上就这些。谢谢大家。欢迎提问。
写实科幻与文学诉求|星河线上读书会笔记整理
图文简介
欢迎添加创客君个人微信号(wadilei931770104),获得线上科幻读书会最新信息。本文为科普创客空间第一期线上科幻读书会文字记录,我们邀请了科幻作家星河与大...
- 来源: 科普创客空间
- 上传时间:2016-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