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缟夜
故事简介:
一颗不知名的绿色星球上,人类开始摆脱宗教的愚昧,进入科学启蒙的时代。
新科学的先驱,即将与旧宗教的守护者,开始最后的决战
为了获取燃料“原木晶”,他们将要砍伐那棵曾经被奉为现世神的巨木——星之母
这是蒸汽机与权杖的对抗,是观念与利益的双重冲突
谁会是最终的胜利者?
[attach]926[/attach]
第一章
看见菲洛戴安忒向她走来,潘缇涅转过了身,把他和这世界上的万物拋在背后。
现在,只有星之母充斥着她的眸子。高不可攀,坚不可摧,温柔,慈爱,宽容,冷酷,肃杀集于一体的星之母,大地的基石,天空的支柱,人类的守护。苍绿的树冠向深远的青空无限伸展,伸向投射出霞光的千万层乱云,伸向熔金的朝阳与暗蓝的落月,伸向一切未知的秘密与希望。
菲洛戴安忒略微粗哑的嗓音穿透了群鸟凄清而和谐的鸣叫。“时间到了,祭司长,”他说。“是你离开的时候了。”
她没有回答他,也没有转身。她只是凝神仰望着星之母,仿佛它是自己的起源与归宿。
“和我走吧。”他向她又靠近了一点。
而她仍然保持沉默。
在大河沉静的水流低响与丛草间小獾与野兔的追逐声中,他们的沉默持续了一段时间。不知是多久,也许跨越了几个纪元,也许只是一次转瞬。然后她听见他微微地叹气。她听得出,他的叹气中包裹着的不是失望,不是烦躁,也不是怜悯,而是无法解脱的疑惑。
“为什么?”潘缇涅在他再次开口之前先向他发问。她知道菲洛戴安忒也会问她同样的问题。
“为了每个人。”他对着她的背影耐心而简单地回答。其实她早已知道他的回答,她已经追问过他无数次,而他的答案从未改变过:“为了每个人。”
“我是想问,”她犹豫了一下,慢慢向他转过身。“为什么你会背离神?”
“因为我希望你的神向我揭示万物的真理,可她没有。而且,她也做不到。”菲洛戴安忒冰冷地注视着她:“现在我在另一个国度找到了真理。”
她紧握住权杖,平静而讽刺地对他微笑。至少在外表上,他永远是那么可爱,锐利的双眉下,浅蓝色的瞳子像春日里解冻的湖水,栗色的卷发披散在肩头,额角上微微闪烁着汗水的光亮。而他淡绿的皮肤依旧是那样的温润光洁。潘缇涅仿佛重新感受到了她第一次触碰到那皮肤时自己指尖的战栗与灵魂深处的喜悦。
那是太过遥远的事情了,似乎是远在星之母尚是一茎幼苗的时代。
“你在另一个国度找到了真理。”她慢慢地重复他的话,一边试图遗忘那些不该出现的记忆。“那么,睿智的人呵,请你告诉我,为什么你的真理会让你妄图杀死我的神?”
“星之母不是什么神。也许你是这个世界上最后一个相信她是神的人。”他轻声说,“她只是一棵树。”
“可正是这棵树孕育了我们,孕育了这个世界的一切,给予了我们所需的一切。”她觉得自己有点可笑。一切已经无可挽回,除去她自己,所有人都背弃了神,她却仍然想无谓地和他争辩。但只要一息尚存,她就仍然是祭司长。星之母是世界的守护者,而她是星之母的守护者。
“星之母给予了我们所需的一切?”他的声调骤然变得悲伤而愤怒,“你告诉我,当我的母亲奄奄一息时,星之母给了她重生的机会吗?”
她想辩驳,却失去了勇气和智慧。她重新记起了他的母亲,记起了那个勤苦、虔诚而温柔的妇人临终前的双眼。她已经不能发出声音,但是那双眼睛中充斥着控诉和恐惧,生命从她的躯体中飞速地逝去,可眼眶中充盈的泪水仍然闪耀着不甘的光芒。
那之后的第三天夜晚,潘缇涅自己的母亲也带着同样的不甘离开了她。
潘缇涅必须承认,那一刻连她自己也产生了动摇,她质疑星之母的残忍与冷漠,她质疑神典中“死者将归入泥土,然后在绿色的生命中复活”的教诲,质疑自己和万物存在的意义,质疑这个世界的规律与命运。
但是她终究回到了神的身边。葬礼结束,她和他的母亲都归入了泥土。而她重新开始相信,她们,以及死去的每个人,都已经复活。他们活在大河两岸的芦苇中,活在奥尔喀山的梨树与铁松中,活在铃兰与蔷薇、苜蓿与昙花中。活在星之母中。
而菲洛戴安忒选择了离开。离开了她,离开了神,离开了她与他曾经共同坚信的一切。
她知道他不会回来,于是她成为了修女。反正她不会再爱上其他人。或者,她只是想防止自己再爱上其他人。
在漫长的岁月里,她默默见证着这个世界的变化。背离星之母的人与日俱增,而背离神典的异端研究,也随之日益壮大。最终的结果是,异端的所谓“科学”取代了她的宗教,她成了世界上唯一残存的固执的信徒,但她并不介意,也从未忧愁。星之母是宽容的神,慈爱的神,她允许自己的孩子们忘记她,背叛她,以自由的意志选择他们渴求的道路,而她仍然会慷慨地赐予他们她所能给的一切。
但是她没有想到的是,他回来了,而且,他要杀死星之母。
“我的母亲,还有你的母亲,”见她长久地沉默不语,他主动打破了僵局。“她们感染的瘟疫,其实非常容易治愈,如果我们的科学再早一点诞生,如果是让医药,而不是愚蠢的祭司去治疗……”
他停顿了一下,似乎意识到自己不该使用这过分侮辱的言辞,虽然他已经不再相信神,但她毕竟是和他口中“愚蠢的祭司”同样身份的神职者。他爱过她,他应该尊重她。
她看着他,让他从自己的眼神中知道她并没有在意。无论睽隔怎样漫长的岁月,她和他仍然能默契地用言语之外的方式交流。于是他继续讲下去。
“祭司长……潘缇涅,”他用她的名字称呼她,“为什么你就是不明白?除去欺骗与蒙蔽,你的神什么也给不了你。科学,只有科学才能帮助和拯救每个人,让这个世界变得更美好。这么多年来,是科学给予了我们治愈疾病的良药,给予了我们更容易丰收的小麦与稻谷,给予了我们更健康的牲畜,给予了我们保卫家园的火枪,给予了我们重新认识这个世界和自己的机会……”
“也给予了你们无穷的贪婪。”她忽然冰冷地打断他。
“如果你认为这是贪婪,那么,这就是贪婪。”他并没有丝毫地退缩,“潘缇涅,每个人都有权利去得到更好的东西。我们诞生在这个世界上有多久了?神典告诉你,从星之母创造第一个人类至今,一共有一万一千年,是吗?不,科学让我们看到,远在数十万年前,大地上就出现了我们的先祖。星之母没有给予我们任何东西,我们所获得的一切,都是依靠我们自己,从这个险恶的世界获取,无论一只羚羊,还是一粒野麦。我们一直是贪婪的,贪婪地渴望活下去,渴望活得更好。我们渴望了数十万年,终于寻找到了我们所渴求的真理,现在,没有任何人可以阻挡我们成为更完美的人,这个世界成为更完美的世界。”
菲洛戴安忒的声音逐渐由最初的粗哑,变得豪放而充满热情,有一瞬间,她觉得他就像星之母一样,高不可攀,坚不可摧。她看得出,他对自己的新信仰是怎样的热爱与坚定,她也看得出,他真的坚信自己的信仰可以让每个人获得幸福。
她不认识这样的他,却并不厌恶这样的他。
“所以,只要有了足够的原木晶,这个世界就会更完美,是吗?”
她一边发问,一边侧过头,看着星之母。他之前对她说过,这种称作原木晶的物质,比任何草木都更容易燃烧,也能释放出比任何草木都多的光与热。它存在于一切古老树木的体内,星之母也不例外。越是古老,孕育的原木晶也越丰富纯粹。他说,星之母体内的原木晶,粗略估算,足以满足这个世界未来百年的需求。当他这样对她描述时,也和现在一样热烈而激动。在她的耳中,原木晶与炼金术士的点金石或者邪教巫师的万灵药听起来同样荒诞,但她知道,他并非那种以谎言诈取钱财的骗子。她相信他的每一句话,但她不能容忍他的渎神的罪念,不能容忍他像拔下一株野铃兰那样杀死星之母。
“原木晶并不是让世界完美的唯一条件。”他似乎有些抱歉地耸耸肩,“有朝一日我们会发现更好的燃料,科学会给予我们无穷无尽的智慧。但,原木晶是现在我们最需要的,有了它,我们就能够开动那些力大无穷的机器——”
潘缇涅轻轻地摇摇头。这意味着她已经不想再听下去了。他已经很多次对她说起过那些机器,它们可以像永不疲倦的耕牛一样开垦荒土,可以像抓起一只毛线球那样提起千斤的巨石,可以让装载着成百上千水手与乘客的巨舰飞速地在大河和海洋上行驶,而不需要一个船员划桨,也不需要半寸大的风帆。而驱动这些机器的,不过是一件每个人每天都会见到的东西——烧滚的水所释放的蒸汽。
这神奇的描述让她也几乎同样兴奋起来,即使它们是如此异端的存在。
“这些我都知道。”她向他走近,“我也知道,我终究无法阻止你。”
她就这样毫无征兆地放弃了抵抗。他因此反而显得不知所措。
“那么……”他拘谨地抬起手抚摸着胸前的银徽——王室首席科学顾问的徽章——仿佛那个徽章能告诉他下一步的对策。
“那么,你能不能答应我一个要求?”她温和地问他。
“什么要求?”
“和我一起登上星之母的树巅。”
“怎么可能?我没有资格。”他下意识地向后退了一步。在星之母的树巅俯瞰大地,那是祭司的专利。
她狡黠地笑了。你看,虽然他背弃了神,却仍然无法忘记神所设立的仪轨,仍然无法抛弃心底对神最后的敬畏。
“作为祭司长,我赋予你这个资格。”她把权杖的顶端轻轻压在他的肩头。
“为什么?”他似乎有些不安。
“我想让你看一看你的完美世界。”
沿着星之母树干上螺旋的明梯向树巅攀登时他们再没有交谈过。潘缇涅无数次登上过树巅,但每一次她都会感到这段旅途令她难以忍受地漫长而疲劳,仿佛永远无法到达终点,或者,永远无法知道终点在哪里,就像她可能永远无法知道,我是谁,我的起点在何处,我的归宿在何方。神典的最后一章庄重地宣布,这三个问题,才是最终的真理与奥秘,但神典并没有启示这真理与奥秘。让所有人背负着这个巨大的问号不断前行,才是星之母真正的目的,就像站在星之母的树巅所见的景致,本质上其实平淡无奇,毫无神圣感可言,重要的是在攀爬过程中所产生的强烈的好奇与纷繁的幻想。
但是这一次潘缇涅可以确定,菲洛戴安忒即将见到的景致,一点也不平淡无奇。
当他们一起到达树巅的祭坛时,他瞬间褪去了绿色,几乎变得完全惨白的面孔,还有那剧烈抖动而无法发出半个字的嘴唇,可以证明潘缇涅的设想一点也没有偏差。
纵横交错的枝桠与半透明的苍绿色树叶环拥着他们,在清晨的微风中摇摆,摩擦着他们的头发与面颊,但在他们的面前是经过修剪的空阔的缺口。他们站在这仿佛世界之巅的树冠顶端,俯瞰着大地。
浓绿如海的大地不知何时已经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片令人作呕的灰黄。深褐色的城镇与村落如散落在沙漠中的乱石,高耸的烟突喷吐着或浓或淡,黄色,灰色,黑色,惨紫,乳白的烟雾,在风中四处扩散,又与其它的烟雾汇集,形成一片无处不在的,无法描述其色彩的奇异雾霭,波浪般翻腾地反射着已经升起的太阳的烈光。笼罩雾霭的大地一直延伸,伸向地平线上锯齿般的群山。那些山原本也是常年苍翠的,铁松,黄松,雾杉,冬青与大叶樟是它们的外衣,但现在只有黑曜石色的裸露身躯,与头顶的一抹惨白。横穿平原的灰蓝色大河上,喷吐烟雾的船只往来不息,密如游鱼。而在他们的脚下,环绕星之母的若干里内,残存着最后的一抹绿色,而这最后的禁区也即将消失,潘缇涅仿佛能听得到,在绿色与灰黄的交界上,无数有如蠢动的蠕虫般的机械与人群,正在熙熙攘攘地进行着吞噬的准备。他们所缺少的,只是一个人的一道最后的指令。
而这个人此刻正站在她的身边,眼中写满惊恐与痛苦。
“那是什么?”他不知是在自言自语还是向她发问。
“你创造的新世界。”她带着一点快意答道。
他转向她,面目有点扭曲。“无论如何,潘缇涅,你知道,我不会放弃的。这是必需的代价。”
“我并不是要说服你放弃。我甚至在某种程度上相信,你和你的科学,确实会让这个世界变得更美好。”她以祭司长的庄严语气说道,“菲洛,我只是想给你最后的忠告。”
他没有作声。
“你可以不相信神,但,请不要过度信任和放纵你的科学。此时此刻,我正在看着你无所顾忌地驾驭着科学走向一个不可知的未来,如果科学是美好和理性的,那么你需要在科学中发现另一种更高的科学,来约束你的所作所为。我希望和期待着,有一天你会用你新的科学,把绿色还给这片大地。”
潘缇涅停下来,将她的祭司长权杖高高地举向碧蓝的天空,仿佛它是一切真理的指南针。
“再见,菲洛。”她回头对他惨淡地一笑。
他没能来得及阻止她。他甚至没能来得及喊出她的名字,她已经轻盈地越出了祭坛的边界,洁白的缀满宝石的祭司服在阳光下璀璨夺目。有那么一瞬,她似乎在空中停留了一下,然后她无可挽回地坠落了下去,像一颗流星,消失在最后的碧绿的树海中。
第二章
From: 乔治·R·凯廷顿
To: 杰奎琳·S· T·米利班德
Date: 2478年8月25日上午4时27分
Subject: 一个令人不安的故事
Mailed by: Google-Apple InterGalaxy Hyperserver
亲爱的杰姬:
嗨,是我,你心爱的乔治。因为工作意料之外地繁重,一直没有给你回信,我深感抱歉。
上次的信中你提到,亨廷登郡的天气最近很糟糕,当然咯,在这个季节,大半个英格兰都会笼罩在让人崩溃的粘腻的酷暑中。
幸好我接受了NASA的邀请,参与这次星际考古之旅。虽然几次虫洞跳跃让我的胃肠不太舒服,但至少我可以躲在距离剑桥四千二百光年,调节到摄氏22度的飞船客舱里喝清凉的皇家橡树淡啤酒,而不用每天忍受三一学院的自然桑拿——自从去年那位夏洛克式的校长先生就任以来,他们一直很谨慎地对待中央空调的电费开支。
但昨天结束的对类地行星ZS-71415-i的考察,严重破坏了我之前全部的好情绪。
ZS-71415-i,他们给它取了一个绰号:“死星”。和那些自然科学界的同事不同,我不太喜欢这个星球大战的典故,所以我按照这颗星球曾经的状态,称它为“绿星”——在它生命旺盛的年代,植被覆盖率一度高达百分之九十七。
但现在,它的的确确是一颗死星。全部高级生命体,已经从唯一的大陆上消失无踪,仅存的只是海洋中的浮游生物和藻类,以及荒瘠的土壤中少量的自养原核生物。
对于绿星的考察持续了大约四个半月。除去收集资料与样本,我们余下的所有时间几乎都在推测,究竟是何种形式的大灾变(Extinction Level Event, ELE),导致了这颗星球的生命的彻底灭绝——包括已经高度进化的智慧生命。这些消失的绿星人,并不是我们所发现的最先进的地外文明,但也已经进入了广泛使用大型蒸汽机设备的早期工业时代。
外来天体撞击与大规模疫病流行等可能性,在研究与讨论中相继被否决。
作为这个考古团队中唯一的语言学家,事实上,我在头一个月里完全无用武之地。尽管我们搜集到这个文明所遗留的大量文献——大灾变的时点,距离我们发现该行星只有不到一百年的时间,所以文献不仅是海量的,而且相当系统和完整——但是,由于不存在对照语言文本,我无法进行解读。
你知道的,我们不可能凭空破译一种灭亡的未知语言。如果罗塞塔石碑上没有相对照的古希腊语,商博良也绝不可能按图索骥地解读古埃及的象形文字。而同样由于缺少对照语,最伟大的语言学家也只能约略推测赫梯语的音位与某些文法特征。
我面临的,便是同样的困境。尽管我没有花多少力气就分析出,他们的语言属于存在若干屈折语特征的粘着语,近似泰米尔语和土耳其语,使用字母文字书写。但是,瞧,仅此而已。我无法推断任何一个词的意义。所以一切文献对我而言仍然如同天书!
但很快,着陆考察组发现了一份新文献。正是这份文献。像阿里巴巴的神奇口令一样,一瞬间消除了我面前的所有障碍,为我打开了宝库的大门。
说来难以置信又理所当然,这份文献不过是一种类似儿童识字词典的东西,但正是这种幼稚和愚拙,将我这个自诩聪明的学者解救出了困境。因为它拥有一种全宇宙智能生命共通的“文字”:图画!
没错,书中的每一个词条,除去一些简单的释义外,都附有若干生动形象的图片,有些甚至相当写实。全书总计收录了一千五百多个词条,但这已经足够了。我们可以通过图画来破解实义词汇,再进而推测抽象词汇。
当然,如果没有欧洲宇航中心的超级生物计算机和麻省理工大学那些伟大的普遍语法分析及自然语言语义与语用调测软件的帮助,……呃,我想我的老毛病又犯了,对不起,杰姬,请忘记这些奇怪的术语。总之,我们只用了不到三天时间就破译了全部收集到的文献。
啊,杰姬,你无法想象,可读的东西实在太多了!我几乎彻底忘记了自己的本职工作,终日沉浸在某些无关紧要,却又实在让人难以释卷的文档中。从诗歌,小说,戏剧,到报刊、百科全书、词典、普通人的函件和日记,甚至是会计的账本和写在墙上的低俗笑话,都让我如痴如醉。尽管生物计算机的翻译已经尽善尽美,我还是做好了自己亲手翻译一些优秀的诗歌的准备与计划。这也是我在三一学院培养的老爱好。——直到队长马哈茂德博士警告我,如果再不做正事,就要把我装进密封箱扔出飞船,让我漂流到绿星上和细菌作伴,我才和同事们一起开始整理目录,分类归档,并从中选择出有助于破解那个最大的谜团的一些最关键的文件。
这是一项看似简单,但也相当耗费时间的工作。但当它完成之后,其它同事——那些考古学、地质学、生物学、临床心理学、病理学、社会学的精英们——依据自己所收集的信息与分析结果,与破解的文献相互参照,绿星生命灭绝的谜团就立刻迎刃而解。
但是,杰姬,我发誓,我现在宁愿那些文献永远都没有被破解!我甚至诅咒那个铺满了可爱的图画的该死的儿童识字词典。
因为我们所面对的真相实在太可怕了。
我想,我可能是所有同事中表现最为平静的一位,因为在之前那些松散随意的阅读和整理过程中,我已经约略猜测到了一些恐怖的事实。但其他人在好几天的时间里都面色苍白,脾气暴躁。
一些同事甚至开始失眠和酗酒。
昨天傍晚,一个来自南京大学的中国生物学家和一个小个子澳大利亚机师之间发生了一场莫名其妙的斗殴。船长与马哈茂德博士进行了协商,他认为这种在十七世纪足以造成一场军舰哗变的局面必须被终止。于是他们宣布考古活动立即结束,向地球返航。
杰姬,虽然在三天之内我就可以当面向你讲述这些被破解的真相,但我还是忍不住写这封电子邮件给你。因为我已经独自无法忍受强烈的不安与恐惧,请原谅我的怯懦与自私,但此时此刻,你是我唯一可能的倾听者。
作为一名人文研究者,我的同事们所作出的结论中的技术细节,我大多不甚了了,因此我省略掉所有我自己也无法理解的名词和术语,尽量使用通俗的语言对你描述这颗绿星的悲剧。
绿星拥有一个非常特别、前所未见的生态系统。你当然知道,很多星球的千万亿生命,都起源于同一个“亚当与夏娃”式的原初生命体。绿星也是如此。但不可思议的是,这个孕育了一切绿星生命的原初生命体始终存活着。
它被绿星人称为“莫拉喀斯”(Mo-Laqaath)——“星之母”。
那是一株极其巨大的树——根据文献记载,其高度超过三百米,足以与伦敦的夏德塔相媲美。我们尚未完全确定它的生态构造,但据我们推测,它自身也从未停止过进化。随着它的进化,它不断孕育出新的物种。一部分脱离它独立的生命成为动物,并最终(在绿星生态系统毁灭前约六十四万年)进化出拥有智慧的人类,而植物——除去藻类和地衣的一切植物——实质上无论经过多少代的进化与演变,都从未脱离母体。
这意味着,绿星的植被,事实上是一个以某种微妙而精巧的形式,互相紧密连接的统一生命体。星之母不只是一棵大树,她是绿星的植被本身。绿星的每一颗树,每一株草,本质上都是它的一部分。简单来说,你可以这样理解:绿星上其实只有“星之母”一株植物,一株不同的部位拥有成千上万种经过单独进化的变体的、硕大无朋的植物。
另一方面,既然绿星的动物与智慧生命也源于星之母,它们自然拥有某些植物的特征。绝大多数动物和绿星人的体内都含有大量的叶绿素,这使得绿星人的皮肤呈现浅绿色——我并不认为这种肤色算得上好看,但其外观与地球人类非常接近,显然他们也是由类似始祖猿类的灵长类动物进化而来。
同时,他们的寿命相对我们而言非常漫长,根据我们的推测,绿星人要在一百二十岁左右才会进入青春期,而他们的平均寿命往往可以长达六百到七百个地球年。
但他们的繁殖能力很弱,在鼎盛时期,绿星人的总数也不会超过一千九百万,其活跃分布面积仅占绿星宜居地域(由于出奇的植被覆盖规模,几乎整个大陆都是宜居地域)的千分之十五,即大约一百四十二万平方公里。
尽管人数极少,绿星人也分为若干个族群,族群之间存在一定对抗,但在已知的历史中没有发生过于激烈的战争(这让我们颇为羡慕)。最大的族群称为“霍拉喀斯(Ho-Laqaath)”,在他们的母语,亦即绿星的通用语中,这个名字意为“星之子”。
正是这个占绿星人总数一半以上的种族,也就是率先进入蒸汽文明的种族,制造了那个毁灭全部绿星高级生命的大灾变。
发明了蒸汽机的霍拉喀斯人开始大量利用一种被他们称为“来自树木的原始晶体”的物质作为燃料——这里姑且用我自己设计的名词,将它简称为“原木晶”。
这种含碳含氢量极高、外观类似钻石的白色透明物质很有趣,你可以将它理解为一种“活着的煤”。它存在于绿星的所有树木中,从树木开始发芽的那一刻起,原木晶也开始孕育,并不断富集。树龄越长,原木晶的质量越高,数量越多。根据霍拉喀斯人的估算,一棵树龄五十地球年的普通树木,可以包含(地球重量)六十公斤以上的原木晶。
这类热值远远高于煤炭和石油的燃料,从前只有铁匠一类的职业会有少量的需要,也有些人用它们制作装饰品或光学镜片。但是当蒸汽时代降临时,它变成了驱动机器的最佳动力。
原木晶并非稀缺资源。考虑到霍拉喀斯人的数量与工业规模,大陆上的巨大植被几乎可以在他们的技术能够利用潮汐能、太阳能与核能之前,为他们提供无穷无尽的能源。
但他们并不满足于一棵一棵地砍伐和剖解树木来获得原木晶。这样效率太低了。与历史上每个波澜壮阔的革命时代的先驱一样,他们希望一切都可以快一点,再快一点。
他们立刻想到了以最高效率来汲取原木晶的途径——
星之母。
霍拉喀斯人唯一的宗教,是一种与我们的众多宗教一样蒙昧,但针对非信徒与背教者的态度却相当温和的一神教。这个宗教将“星之母”作为活着的现世神进行崇拜。有趣的是,他们对于星之母的某些臆想的解释,与科学的研究结论惊人地巧合。比如他们认为,包括自身在内的一切生命都源于星之母的孕育。
但无论信徒还是非信徒,对于一切植物都是“星之母”的一部分这一事实,都一无所知。
科学的降临,让霍拉喀斯人迅速感受到了自身生存环境的飞速进步,并由此认可了科学的权威。相应地,星之母的信仰者的数量随之迅速下降。一些文献认为,在大灾变降临之前,这个宗教的信徒数量,已经降为两位数,其祭司长也愤而成为最后的、也是唯一的殉教者(如我之前所说,这个宗教特别温和,对于信徒的约束比美国国会对自己的议员还低,所以,从来没有出现过殉教者)。
在祭司长死亡之后(也可能是在那之前),霍拉喀斯人得出了一个结论:既然这个宗教已经消失,那么我们可以开始像利用一颗普通的树木那样利用星之母了。因为这棵不知已经生长了几百几千万年的巨树所拥有的原木晶,可以让他们在未来的漫长岁月中一劳永逸。
我想,此刻你已经和我一样毛骨悚然了,对吗?我们都知道,星之母对于整个大陆的生态系统意味着什么,可是霍拉喀斯人不知道。
科学的最伟大之处,不在于它无所不能,也不在于它不会犯错,而在于它拥有自我修正的机制。但是,往往只有在我们意识到已经犯错之后,这个机制才会启动。也只有当我们意识到技术在应用中的危险性,并且建立相应的监督与自律体系,这个机制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保障。
但是那些刚刚迈入启蒙时代,只掌握到些许科学的皮毛,尚未形成成熟的科研分工体系、良性的科学观念与自律制度的霍拉喀斯人;那些既未能充分认识到技术应用的风险性,也未能认识到他们的世界与生态系统本质的霍拉喀斯人,草率地认定,科学无所不能,也绝无危险。为了人类的福祉,一切都理所应当地成为科学的臣仆、工具与材料。
星之母成为了星之子的一切最先进工具与技术的目标。
依据文献的记载,他们的方式是自树冠开始,逐渐向下砍伐,仿佛是在将巴比伦塔的工程完全倒转了过来。有一位当时的参与者抱着某种伤感的怀旧情绪,在他的日记中用诗意而客观的语言详细地记述了这个过程。是的,我阅读了他的全部日记。这次砍伐所引发的无可挽回的灾难性后果,使得这个一切悲剧的起源越发令人不忍卒睹。
有一段时间,我经常会在梦中或者惘然独坐的时刻,看到那个热烈、激昂、掺杂着些许疯狂的冲动,但又有条不紊的现场——那令人联想起北欧神话中的世界树尤克特拉希尔的庞然巨物,被中世纪刑具一般密集的脚手架包裹和缠绕着,树冠的大团枝条在利斧与大锯的噬咬下断裂,解体,坠落,漫天飞舞着半只手掌大小的苍蓝色的树叶,仿佛无数巨翅海伦娜蝴蝶的舞蹈,而喷吐着各色烟雾的机械在树下伴舞。树冠逐渐消失,树干逐渐暴露,他们重复着锯开,劈碎,劈碎,锯开的动作,像无数白蚁在蛀食。太古洪荒以来所积存的,闪烁着诱惑光芒的原木晶,集聚在树干的最中心,像取之不尽的钻石,召唤着星之子加快他们的工作。原木晶被凿开,取出,破碎,送下,运走。它们会为更多的机器提供动力,会让更多的人获得温暖与财富。这是天真无邪的盲目与自信,毫无私欲的贪婪。所有的参与者都相信自己是在完成一项伟大而正确的事业,同时也多少掺杂着一点打破偶像的快感。
整个过程用了将近一年半的时间。
在那个已经消亡的宗教的圣经中,星之母被描述为“高不可攀,坚不可摧,温柔,慈爱,宽容,冷酷,肃杀集于一体的神”。现在他们攀登了她,摧毁了她,消灭了她的温柔、慈爱和宽容。
天啊!接下来的大灾变,我已经不忍心具体描述了。
我们至今尚不清楚,星之母之外的其它植物,究竟是以怎样的方式与母体连接,也不清楚为何它们在自身吸取土壤养分、水分与必要的气体之外,还必须以“母体生存”为前提才能生存。一种目前被大多数人认可的假说是,子体与母体间的连接,并非是物理性,而是化学性的。也就是说,树木与花草的根系并不是真的与星之母连通,而是星之母源源不断地向绿星大陆的土壤中释放某些信号性的激素。一旦土壤失去这种化学信号,生长于其中的植物就会自动终止生命机能。
总之,我们可以确定的是,星之母死亡之后,几乎一切植物都在大约五年零三个月的时间内随之灭绝殆尽。无论自然生长的森林,还是人工培育的花草与禾稼。
整片绿星大陆都化为寸草不生的荒原。生物链如多米诺骨牌般倒塌。食草动物灭绝,食肉动物灭绝,食腐动物灭绝。更糟糕的是,由于绿星的生物进化次序,与地球和绝大多数类地行星截然相反,所以几乎没有进化出鱼类和可供食用的水生动物。于是,当所有陆生动物死亡后,就轮到了绿星人自身。
无论是先进的霍拉喀斯人,还是落后的其它种族,谁也没有熬过两个月。
一个生命孕育出了一切生命,也孕育出了最终将毁灭这一切生命的生命。这是一场无法控制和预知的双重自杀。
一些星之子在无可避免的灭亡面前,仍然坚持详细记录下很多有关灾变的见闻。我很敬畏,同时也极其厌恶他们这种忠实于文明的最后抗争。正是他们精细入微的记录让我和我的同事陷入了恐怖与癫狂的状态。这种形式的灭绝,恐怕远远比核冬天更为绝望和凄惨。
几乎所有这些绿星最后的记录者们,都悔恨地将灭绝的命运归咎于对神明的背叛与亵渎。但显然,大灾变既与神明的谴责无关,也不纯然是星之子的过错。要知道,在类似的问题上,我们的先祖曾经犯下过一系列更严重,更无知的过错,但幸运的是,地球复杂而坚实的生态系统,给了我们足够的时间认识和改正这些错误。
如果绿星的生态系统不是那样近乎自私地脆弱,我们可以想象,总有一天,星之子也会像我们一样,成为科学理性的驾驭者。总有一天,一切曾经的失误都会被改正,一切过度的索取都会获得补偿。而当我们与他们相逢时,我们会看到一个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更完美的绿星世界。
可这只是想像。
过分无情的自然法则,没有给星之子任何改悔的机会。
啊,杰姬!我和你一样,从未信仰过上帝,现在我更不可能去信仰他。如果当真有一个公正的上帝存在,为什么他对我们那样宽容,而偏偏对星之子那样残忍?在科学的殿堂里,他们只是懵懂的孩童,他们根本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
我很抱歉让你看到这样可怕的故事,杰姬。但如前所言,你是我唯一的倾听者,唯一的爱人。
永远爱你的
乔治
第三章
听见菲洛向她走近,潘转过了身,把巨大的星之母和世界万物拋在了背后。
现在,只有菲洛充斥着她的眸子。俊美,可爱,健壮,温柔,俏皮,热情,勇敢,坚韧集于一体的菲洛。他是她的的基石,她的支柱,她的守护。他站在她的面前,嘴角的微笑像散发着柔光的新月。他没有说话,略微急促的呼吸,轻轻敲打着她抬起的额头,她狡黠地咬住嘴唇,忽然伸出手,去挠他的痒,而他猛地抱住她,将她高高举起,举向群星璀璨的夜空,举向和暖的晚风,举向一切未知的秘密与希望。
“放我下来,菲洛!”她大笑着挣扎,“我会摔下去的!”
“不会,潘!不会!”他毫不妥协,“我要让你飞起来。”
他真的让她飞了起来。
潘被他用力地高高扔上天空。有那么一瞬,她似乎在空中停留了一下,然后她无可挽回地坠落了下来,像一颗流星,跌在他的身上。他顺势倒下,抱住她在草地上打了几个滚。她蹒跚地站起身,故作嗔怒地责备着菲洛,推打着他,而他只是笑个不停。
“我早晚会被你害死的,菲洛。”她大声说。
“今天可不许你说这种不祥的话。”他伸手去掩住她倔强的嘴唇,而她灵巧地躲开了。
“今天有什么特别?”她问。
他知道她是故意的。“嗯,我只是随口一说,今天也没有什么特别。”
“你不会忘记了吧!”她扯了扯他的头发。啊,菲洛,他多好看,锐利的双眉下,浅蓝色的瞳子像春日里解冻的湖水,栗色的卷发披散在肩头,额角上微微闪烁着汗水的光亮。放下手的时候,她不小心触碰到了他的面颊。他淡绿色的皮肤是那样的温润光洁。
这是她第一次触碰到他的皮肤,她无法控制自己指尖的战栗与灵魂深处的喜悦。
“怎么会!我当然记得,潘,今天是你的生日,一百岁生日。生日快乐!”
他夸张地伸出手想再去抱她,但是她再次躲开了。
“只有祝福吗?礼物呢?”
菲洛向她伸出手,空空的手掌。她疑惑地看着,只是空空的手掌。然后,他只是轻轻一翻,掌心就凭空出现了一个很可爱的小玩意儿。一支纤细小巧的黄铜管子,两端都安装着亮闪闪的原木晶片。
“这是什么?”潘问。
“放到眼睛前面,这么看一看。”他捏起小管子做了个示范,然后把它交到潘的手上。
潘半信半疑地照做了,对着星之母的方向——忽然她倒吸一口冷气,小管子失手跌在了地上。
“怎么啦?”菲洛一边弯腰捡起小管子一边焦急地问。
“我……我吓了一跳……”她有些局促地说,“……星之母……离我们有一里路远呢,可是透过这个管子……我……刚才它好像就在我眼前一样!”
他又开始笑。“这样才对啊,潘!”
“这是什么奇怪的东西?星之母会生气的。”她撅起嘴巴。
“星之母不会生气的。”他说,“以后,我还会做一支更大的,这样你就能看见月亮和星星也近在你眼前了呢。”
“原来,原木晶……不止可以做眼镜片吗?”
“它还可以燃烧呢。”菲洛说。
“我知道,可是除了染匠和铁匠师傅们,谁会去烧它呀?它燃烧起来,太炽热了,我们煮饭和烧水,有木柴和苇草不就够了吗?”
菲洛这次没有笑,而是在沉思着。
“有一天我们会需要的,人人都会需要的。”过了好一会儿,他说。
“你又在动你那些奇怪的歪脑筋了吧,菲洛!”她戳了戳他,“星之母一定会不喜欢你的。”
“潘,你怎么和我老妈一样。”他不耐烦地说,“嘴边总是不离‘星之母不高兴啦’,‘星之母不喜欢你啦’。星之母哪里会有那么心胸狭隘?”
“既然我满一百岁了,”潘说,“以后你要叫我的大名啦,潘缇涅。”
“我二十年前就满一百岁了,”菲洛抗议道,“可你从来没叫过我菲洛戴安忒。”
她咯咯地笑。“我偏要叫你菲洛。我一辈子都会叫你菲洛。”
“你的生日愿望是什么?”他问,“这次会不会是……嫁给我?”
“才不是!”她扭过头,去掩饰脸颊上忽然漾起的红晕。“我啊,宁可去做修女,也不会嫁给你的。”
“我就算远走高飞再也不回来,也不会娶你。”菲洛也故意假装赌气。
他们又说了很多话,后来,就在草地上坐下来,一起仰望着星空。
“你相信这个世界会变得更美好吗?”他问她。
“有星之母的护佑,我想……”潘轻声说。
“不,只是依靠我们自己的力量。”菲洛打断她。
“无论是依靠什么,我相信。我相信你。”她伸出手去,握住了他的手。“只要有你在,这个世界一定会和星之母一起,变得越来越美好的。”
-FIN-
故事简介:
一颗不知名的绿色星球上,人类开始摆脱宗教的愚昧,进入科学启蒙的时代。
新科学的先驱,即将与旧宗教的守护者,开始最后的决战
为了获取燃料“原木晶”,他们将要砍伐那棵曾经被奉为现世神的巨木——星之母
这是蒸汽机与权杖的对抗,是观念与利益的双重冲突
谁会是最终的胜利者?
[attach]926[/attach]
第一章
看见菲洛戴安忒向她走来,潘缇涅转过了身,把他和这世界上的万物拋在背后。
现在,只有星之母充斥着她的眸子。高不可攀,坚不可摧,温柔,慈爱,宽容,冷酷,肃杀集于一体的星之母,大地的基石,天空的支柱,人类的守护。苍绿的树冠向深远的青空无限伸展,伸向投射出霞光的千万层乱云,伸向熔金的朝阳与暗蓝的落月,伸向一切未知的秘密与希望。
菲洛戴安忒略微粗哑的嗓音穿透了群鸟凄清而和谐的鸣叫。“时间到了,祭司长,”他说。“是你离开的时候了。”
她没有回答他,也没有转身。她只是凝神仰望着星之母,仿佛它是自己的起源与归宿。
“和我走吧。”他向她又靠近了一点。
而她仍然保持沉默。
在大河沉静的水流低响与丛草间小獾与野兔的追逐声中,他们的沉默持续了一段时间。不知是多久,也许跨越了几个纪元,也许只是一次转瞬。然后她听见他微微地叹气。她听得出,他的叹气中包裹着的不是失望,不是烦躁,也不是怜悯,而是无法解脱的疑惑。
“为什么?”潘缇涅在他再次开口之前先向他发问。她知道菲洛戴安忒也会问她同样的问题。
“为了每个人。”他对着她的背影耐心而简单地回答。其实她早已知道他的回答,她已经追问过他无数次,而他的答案从未改变过:“为了每个人。”
“我是想问,”她犹豫了一下,慢慢向他转过身。“为什么你会背离神?”
“因为我希望你的神向我揭示万物的真理,可她没有。而且,她也做不到。”菲洛戴安忒冰冷地注视着她:“现在我在另一个国度找到了真理。”
她紧握住权杖,平静而讽刺地对他微笑。至少在外表上,他永远是那么可爱,锐利的双眉下,浅蓝色的瞳子像春日里解冻的湖水,栗色的卷发披散在肩头,额角上微微闪烁着汗水的光亮。而他淡绿的皮肤依旧是那样的温润光洁。潘缇涅仿佛重新感受到了她第一次触碰到那皮肤时自己指尖的战栗与灵魂深处的喜悦。
那是太过遥远的事情了,似乎是远在星之母尚是一茎幼苗的时代。
“你在另一个国度找到了真理。”她慢慢地重复他的话,一边试图遗忘那些不该出现的记忆。“那么,睿智的人呵,请你告诉我,为什么你的真理会让你妄图杀死我的神?”
“星之母不是什么神。也许你是这个世界上最后一个相信她是神的人。”他轻声说,“她只是一棵树。”
“可正是这棵树孕育了我们,孕育了这个世界的一切,给予了我们所需的一切。”她觉得自己有点可笑。一切已经无可挽回,除去她自己,所有人都背弃了神,她却仍然想无谓地和他争辩。但只要一息尚存,她就仍然是祭司长。星之母是世界的守护者,而她是星之母的守护者。
“星之母给予了我们所需的一切?”他的声调骤然变得悲伤而愤怒,“你告诉我,当我的母亲奄奄一息时,星之母给了她重生的机会吗?”
她想辩驳,却失去了勇气和智慧。她重新记起了他的母亲,记起了那个勤苦、虔诚而温柔的妇人临终前的双眼。她已经不能发出声音,但是那双眼睛中充斥着控诉和恐惧,生命从她的躯体中飞速地逝去,可眼眶中充盈的泪水仍然闪耀着不甘的光芒。
那之后的第三天夜晚,潘缇涅自己的母亲也带着同样的不甘离开了她。
潘缇涅必须承认,那一刻连她自己也产生了动摇,她质疑星之母的残忍与冷漠,她质疑神典中“死者将归入泥土,然后在绿色的生命中复活”的教诲,质疑自己和万物存在的意义,质疑这个世界的规律与命运。
但是她终究回到了神的身边。葬礼结束,她和他的母亲都归入了泥土。而她重新开始相信,她们,以及死去的每个人,都已经复活。他们活在大河两岸的芦苇中,活在奥尔喀山的梨树与铁松中,活在铃兰与蔷薇、苜蓿与昙花中。活在星之母中。
而菲洛戴安忒选择了离开。离开了她,离开了神,离开了她与他曾经共同坚信的一切。
她知道他不会回来,于是她成为了修女。反正她不会再爱上其他人。或者,她只是想防止自己再爱上其他人。
在漫长的岁月里,她默默见证着这个世界的变化。背离星之母的人与日俱增,而背离神典的异端研究,也随之日益壮大。最终的结果是,异端的所谓“科学”取代了她的宗教,她成了世界上唯一残存的固执的信徒,但她并不介意,也从未忧愁。星之母是宽容的神,慈爱的神,她允许自己的孩子们忘记她,背叛她,以自由的意志选择他们渴求的道路,而她仍然会慷慨地赐予他们她所能给的一切。
但是她没有想到的是,他回来了,而且,他要杀死星之母。
“我的母亲,还有你的母亲,”见她长久地沉默不语,他主动打破了僵局。“她们感染的瘟疫,其实非常容易治愈,如果我们的科学再早一点诞生,如果是让医药,而不是愚蠢的祭司去治疗……”
他停顿了一下,似乎意识到自己不该使用这过分侮辱的言辞,虽然他已经不再相信神,但她毕竟是和他口中“愚蠢的祭司”同样身份的神职者。他爱过她,他应该尊重她。
她看着他,让他从自己的眼神中知道她并没有在意。无论睽隔怎样漫长的岁月,她和他仍然能默契地用言语之外的方式交流。于是他继续讲下去。
“祭司长……潘缇涅,”他用她的名字称呼她,“为什么你就是不明白?除去欺骗与蒙蔽,你的神什么也给不了你。科学,只有科学才能帮助和拯救每个人,让这个世界变得更美好。这么多年来,是科学给予了我们治愈疾病的良药,给予了我们更容易丰收的小麦与稻谷,给予了我们更健康的牲畜,给予了我们保卫家园的火枪,给予了我们重新认识这个世界和自己的机会……”
“也给予了你们无穷的贪婪。”她忽然冰冷地打断他。
“如果你认为这是贪婪,那么,这就是贪婪。”他并没有丝毫地退缩,“潘缇涅,每个人都有权利去得到更好的东西。我们诞生在这个世界上有多久了?神典告诉你,从星之母创造第一个人类至今,一共有一万一千年,是吗?不,科学让我们看到,远在数十万年前,大地上就出现了我们的先祖。星之母没有给予我们任何东西,我们所获得的一切,都是依靠我们自己,从这个险恶的世界获取,无论一只羚羊,还是一粒野麦。我们一直是贪婪的,贪婪地渴望活下去,渴望活得更好。我们渴望了数十万年,终于寻找到了我们所渴求的真理,现在,没有任何人可以阻挡我们成为更完美的人,这个世界成为更完美的世界。”
菲洛戴安忒的声音逐渐由最初的粗哑,变得豪放而充满热情,有一瞬间,她觉得他就像星之母一样,高不可攀,坚不可摧。她看得出,他对自己的新信仰是怎样的热爱与坚定,她也看得出,他真的坚信自己的信仰可以让每个人获得幸福。
她不认识这样的他,却并不厌恶这样的他。
“所以,只要有了足够的原木晶,这个世界就会更完美,是吗?”
她一边发问,一边侧过头,看着星之母。他之前对她说过,这种称作原木晶的物质,比任何草木都更容易燃烧,也能释放出比任何草木都多的光与热。它存在于一切古老树木的体内,星之母也不例外。越是古老,孕育的原木晶也越丰富纯粹。他说,星之母体内的原木晶,粗略估算,足以满足这个世界未来百年的需求。当他这样对她描述时,也和现在一样热烈而激动。在她的耳中,原木晶与炼金术士的点金石或者邪教巫师的万灵药听起来同样荒诞,但她知道,他并非那种以谎言诈取钱财的骗子。她相信他的每一句话,但她不能容忍他的渎神的罪念,不能容忍他像拔下一株野铃兰那样杀死星之母。
“原木晶并不是让世界完美的唯一条件。”他似乎有些抱歉地耸耸肩,“有朝一日我们会发现更好的燃料,科学会给予我们无穷无尽的智慧。但,原木晶是现在我们最需要的,有了它,我们就能够开动那些力大无穷的机器——”
潘缇涅轻轻地摇摇头。这意味着她已经不想再听下去了。他已经很多次对她说起过那些机器,它们可以像永不疲倦的耕牛一样开垦荒土,可以像抓起一只毛线球那样提起千斤的巨石,可以让装载着成百上千水手与乘客的巨舰飞速地在大河和海洋上行驶,而不需要一个船员划桨,也不需要半寸大的风帆。而驱动这些机器的,不过是一件每个人每天都会见到的东西——烧滚的水所释放的蒸汽。
这神奇的描述让她也几乎同样兴奋起来,即使它们是如此异端的存在。
“这些我都知道。”她向他走近,“我也知道,我终究无法阻止你。”
她就这样毫无征兆地放弃了抵抗。他因此反而显得不知所措。
“那么……”他拘谨地抬起手抚摸着胸前的银徽——王室首席科学顾问的徽章——仿佛那个徽章能告诉他下一步的对策。
“那么,你能不能答应我一个要求?”她温和地问他。
“什么要求?”
“和我一起登上星之母的树巅。”
“怎么可能?我没有资格。”他下意识地向后退了一步。在星之母的树巅俯瞰大地,那是祭司的专利。
她狡黠地笑了。你看,虽然他背弃了神,却仍然无法忘记神所设立的仪轨,仍然无法抛弃心底对神最后的敬畏。
“作为祭司长,我赋予你这个资格。”她把权杖的顶端轻轻压在他的肩头。
“为什么?”他似乎有些不安。
“我想让你看一看你的完美世界。”
沿着星之母树干上螺旋的明梯向树巅攀登时他们再没有交谈过。潘缇涅无数次登上过树巅,但每一次她都会感到这段旅途令她难以忍受地漫长而疲劳,仿佛永远无法到达终点,或者,永远无法知道终点在哪里,就像她可能永远无法知道,我是谁,我的起点在何处,我的归宿在何方。神典的最后一章庄重地宣布,这三个问题,才是最终的真理与奥秘,但神典并没有启示这真理与奥秘。让所有人背负着这个巨大的问号不断前行,才是星之母真正的目的,就像站在星之母的树巅所见的景致,本质上其实平淡无奇,毫无神圣感可言,重要的是在攀爬过程中所产生的强烈的好奇与纷繁的幻想。
但是这一次潘缇涅可以确定,菲洛戴安忒即将见到的景致,一点也不平淡无奇。
当他们一起到达树巅的祭坛时,他瞬间褪去了绿色,几乎变得完全惨白的面孔,还有那剧烈抖动而无法发出半个字的嘴唇,可以证明潘缇涅的设想一点也没有偏差。
纵横交错的枝桠与半透明的苍绿色树叶环拥着他们,在清晨的微风中摇摆,摩擦着他们的头发与面颊,但在他们的面前是经过修剪的空阔的缺口。他们站在这仿佛世界之巅的树冠顶端,俯瞰着大地。
浓绿如海的大地不知何时已经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片令人作呕的灰黄。深褐色的城镇与村落如散落在沙漠中的乱石,高耸的烟突喷吐着或浓或淡,黄色,灰色,黑色,惨紫,乳白的烟雾,在风中四处扩散,又与其它的烟雾汇集,形成一片无处不在的,无法描述其色彩的奇异雾霭,波浪般翻腾地反射着已经升起的太阳的烈光。笼罩雾霭的大地一直延伸,伸向地平线上锯齿般的群山。那些山原本也是常年苍翠的,铁松,黄松,雾杉,冬青与大叶樟是它们的外衣,但现在只有黑曜石色的裸露身躯,与头顶的一抹惨白。横穿平原的灰蓝色大河上,喷吐烟雾的船只往来不息,密如游鱼。而在他们的脚下,环绕星之母的若干里内,残存着最后的一抹绿色,而这最后的禁区也即将消失,潘缇涅仿佛能听得到,在绿色与灰黄的交界上,无数有如蠢动的蠕虫般的机械与人群,正在熙熙攘攘地进行着吞噬的准备。他们所缺少的,只是一个人的一道最后的指令。
而这个人此刻正站在她的身边,眼中写满惊恐与痛苦。
“那是什么?”他不知是在自言自语还是向她发问。
“你创造的新世界。”她带着一点快意答道。
他转向她,面目有点扭曲。“无论如何,潘缇涅,你知道,我不会放弃的。这是必需的代价。”
“我并不是要说服你放弃。我甚至在某种程度上相信,你和你的科学,确实会让这个世界变得更美好。”她以祭司长的庄严语气说道,“菲洛,我只是想给你最后的忠告。”
他没有作声。
“你可以不相信神,但,请不要过度信任和放纵你的科学。此时此刻,我正在看着你无所顾忌地驾驭着科学走向一个不可知的未来,如果科学是美好和理性的,那么你需要在科学中发现另一种更高的科学,来约束你的所作所为。我希望和期待着,有一天你会用你新的科学,把绿色还给这片大地。”
潘缇涅停下来,将她的祭司长权杖高高地举向碧蓝的天空,仿佛它是一切真理的指南针。
“再见,菲洛。”她回头对他惨淡地一笑。
他没能来得及阻止她。他甚至没能来得及喊出她的名字,她已经轻盈地越出了祭坛的边界,洁白的缀满宝石的祭司服在阳光下璀璨夺目。有那么一瞬,她似乎在空中停留了一下,然后她无可挽回地坠落了下去,像一颗流星,消失在最后的碧绿的树海中。
第二章
From: 乔治·R·凯廷顿
To: 杰奎琳·S· T·米利班德
Date: 2478年8月25日上午4时27分
Subject: 一个令人不安的故事
Mailed by: Google-Apple InterGalaxy Hyperserver
亲爱的杰姬:
嗨,是我,你心爱的乔治。因为工作意料之外地繁重,一直没有给你回信,我深感抱歉。
上次的信中你提到,亨廷登郡的天气最近很糟糕,当然咯,在这个季节,大半个英格兰都会笼罩在让人崩溃的粘腻的酷暑中。
幸好我接受了NASA的邀请,参与这次星际考古之旅。虽然几次虫洞跳跃让我的胃肠不太舒服,但至少我可以躲在距离剑桥四千二百光年,调节到摄氏22度的飞船客舱里喝清凉的皇家橡树淡啤酒,而不用每天忍受三一学院的自然桑拿——自从去年那位夏洛克式的校长先生就任以来,他们一直很谨慎地对待中央空调的电费开支。
但昨天结束的对类地行星ZS-71415-i的考察,严重破坏了我之前全部的好情绪。
ZS-71415-i,他们给它取了一个绰号:“死星”。和那些自然科学界的同事不同,我不太喜欢这个星球大战的典故,所以我按照这颗星球曾经的状态,称它为“绿星”——在它生命旺盛的年代,植被覆盖率一度高达百分之九十七。
但现在,它的的确确是一颗死星。全部高级生命体,已经从唯一的大陆上消失无踪,仅存的只是海洋中的浮游生物和藻类,以及荒瘠的土壤中少量的自养原核生物。
对于绿星的考察持续了大约四个半月。除去收集资料与样本,我们余下的所有时间几乎都在推测,究竟是何种形式的大灾变(Extinction Level Event, ELE),导致了这颗星球的生命的彻底灭绝——包括已经高度进化的智慧生命。这些消失的绿星人,并不是我们所发现的最先进的地外文明,但也已经进入了广泛使用大型蒸汽机设备的早期工业时代。
外来天体撞击与大规模疫病流行等可能性,在研究与讨论中相继被否决。
作为这个考古团队中唯一的语言学家,事实上,我在头一个月里完全无用武之地。尽管我们搜集到这个文明所遗留的大量文献——大灾变的时点,距离我们发现该行星只有不到一百年的时间,所以文献不仅是海量的,而且相当系统和完整——但是,由于不存在对照语言文本,我无法进行解读。
你知道的,我们不可能凭空破译一种灭亡的未知语言。如果罗塞塔石碑上没有相对照的古希腊语,商博良也绝不可能按图索骥地解读古埃及的象形文字。而同样由于缺少对照语,最伟大的语言学家也只能约略推测赫梯语的音位与某些文法特征。
我面临的,便是同样的困境。尽管我没有花多少力气就分析出,他们的语言属于存在若干屈折语特征的粘着语,近似泰米尔语和土耳其语,使用字母文字书写。但是,瞧,仅此而已。我无法推断任何一个词的意义。所以一切文献对我而言仍然如同天书!
但很快,着陆考察组发现了一份新文献。正是这份文献。像阿里巴巴的神奇口令一样,一瞬间消除了我面前的所有障碍,为我打开了宝库的大门。
说来难以置信又理所当然,这份文献不过是一种类似儿童识字词典的东西,但正是这种幼稚和愚拙,将我这个自诩聪明的学者解救出了困境。因为它拥有一种全宇宙智能生命共通的“文字”:图画!
没错,书中的每一个词条,除去一些简单的释义外,都附有若干生动形象的图片,有些甚至相当写实。全书总计收录了一千五百多个词条,但这已经足够了。我们可以通过图画来破解实义词汇,再进而推测抽象词汇。
当然,如果没有欧洲宇航中心的超级生物计算机和麻省理工大学那些伟大的普遍语法分析及自然语言语义与语用调测软件的帮助,……呃,我想我的老毛病又犯了,对不起,杰姬,请忘记这些奇怪的术语。总之,我们只用了不到三天时间就破译了全部收集到的文献。
啊,杰姬,你无法想象,可读的东西实在太多了!我几乎彻底忘记了自己的本职工作,终日沉浸在某些无关紧要,却又实在让人难以释卷的文档中。从诗歌,小说,戏剧,到报刊、百科全书、词典、普通人的函件和日记,甚至是会计的账本和写在墙上的低俗笑话,都让我如痴如醉。尽管生物计算机的翻译已经尽善尽美,我还是做好了自己亲手翻译一些优秀的诗歌的准备与计划。这也是我在三一学院培养的老爱好。——直到队长马哈茂德博士警告我,如果再不做正事,就要把我装进密封箱扔出飞船,让我漂流到绿星上和细菌作伴,我才和同事们一起开始整理目录,分类归档,并从中选择出有助于破解那个最大的谜团的一些最关键的文件。
这是一项看似简单,但也相当耗费时间的工作。但当它完成之后,其它同事——那些考古学、地质学、生物学、临床心理学、病理学、社会学的精英们——依据自己所收集的信息与分析结果,与破解的文献相互参照,绿星生命灭绝的谜团就立刻迎刃而解。
但是,杰姬,我发誓,我现在宁愿那些文献永远都没有被破解!我甚至诅咒那个铺满了可爱的图画的该死的儿童识字词典。
因为我们所面对的真相实在太可怕了。
我想,我可能是所有同事中表现最为平静的一位,因为在之前那些松散随意的阅读和整理过程中,我已经约略猜测到了一些恐怖的事实。但其他人在好几天的时间里都面色苍白,脾气暴躁。
一些同事甚至开始失眠和酗酒。
昨天傍晚,一个来自南京大学的中国生物学家和一个小个子澳大利亚机师之间发生了一场莫名其妙的斗殴。船长与马哈茂德博士进行了协商,他认为这种在十七世纪足以造成一场军舰哗变的局面必须被终止。于是他们宣布考古活动立即结束,向地球返航。
杰姬,虽然在三天之内我就可以当面向你讲述这些被破解的真相,但我还是忍不住写这封电子邮件给你。因为我已经独自无法忍受强烈的不安与恐惧,请原谅我的怯懦与自私,但此时此刻,你是我唯一可能的倾听者。
作为一名人文研究者,我的同事们所作出的结论中的技术细节,我大多不甚了了,因此我省略掉所有我自己也无法理解的名词和术语,尽量使用通俗的语言对你描述这颗绿星的悲剧。
绿星拥有一个非常特别、前所未见的生态系统。你当然知道,很多星球的千万亿生命,都起源于同一个“亚当与夏娃”式的原初生命体。绿星也是如此。但不可思议的是,这个孕育了一切绿星生命的原初生命体始终存活着。
它被绿星人称为“莫拉喀斯”(Mo-Laqaath)——“星之母”。
那是一株极其巨大的树——根据文献记载,其高度超过三百米,足以与伦敦的夏德塔相媲美。我们尚未完全确定它的生态构造,但据我们推测,它自身也从未停止过进化。随着它的进化,它不断孕育出新的物种。一部分脱离它独立的生命成为动物,并最终(在绿星生态系统毁灭前约六十四万年)进化出拥有智慧的人类,而植物——除去藻类和地衣的一切植物——实质上无论经过多少代的进化与演变,都从未脱离母体。
这意味着,绿星的植被,事实上是一个以某种微妙而精巧的形式,互相紧密连接的统一生命体。星之母不只是一棵大树,她是绿星的植被本身。绿星的每一颗树,每一株草,本质上都是它的一部分。简单来说,你可以这样理解:绿星上其实只有“星之母”一株植物,一株不同的部位拥有成千上万种经过单独进化的变体的、硕大无朋的植物。
另一方面,既然绿星的动物与智慧生命也源于星之母,它们自然拥有某些植物的特征。绝大多数动物和绿星人的体内都含有大量的叶绿素,这使得绿星人的皮肤呈现浅绿色——我并不认为这种肤色算得上好看,但其外观与地球人类非常接近,显然他们也是由类似始祖猿类的灵长类动物进化而来。
同时,他们的寿命相对我们而言非常漫长,根据我们的推测,绿星人要在一百二十岁左右才会进入青春期,而他们的平均寿命往往可以长达六百到七百个地球年。
但他们的繁殖能力很弱,在鼎盛时期,绿星人的总数也不会超过一千九百万,其活跃分布面积仅占绿星宜居地域(由于出奇的植被覆盖规模,几乎整个大陆都是宜居地域)的千分之十五,即大约一百四十二万平方公里。
尽管人数极少,绿星人也分为若干个族群,族群之间存在一定对抗,但在已知的历史中没有发生过于激烈的战争(这让我们颇为羡慕)。最大的族群称为“霍拉喀斯(Ho-Laqaath)”,在他们的母语,亦即绿星的通用语中,这个名字意为“星之子”。
正是这个占绿星人总数一半以上的种族,也就是率先进入蒸汽文明的种族,制造了那个毁灭全部绿星高级生命的大灾变。
发明了蒸汽机的霍拉喀斯人开始大量利用一种被他们称为“来自树木的原始晶体”的物质作为燃料——这里姑且用我自己设计的名词,将它简称为“原木晶”。
这种含碳含氢量极高、外观类似钻石的白色透明物质很有趣,你可以将它理解为一种“活着的煤”。它存在于绿星的所有树木中,从树木开始发芽的那一刻起,原木晶也开始孕育,并不断富集。树龄越长,原木晶的质量越高,数量越多。根据霍拉喀斯人的估算,一棵树龄五十地球年的普通树木,可以包含(地球重量)六十公斤以上的原木晶。
这类热值远远高于煤炭和石油的燃料,从前只有铁匠一类的职业会有少量的需要,也有些人用它们制作装饰品或光学镜片。但是当蒸汽时代降临时,它变成了驱动机器的最佳动力。
原木晶并非稀缺资源。考虑到霍拉喀斯人的数量与工业规模,大陆上的巨大植被几乎可以在他们的技术能够利用潮汐能、太阳能与核能之前,为他们提供无穷无尽的能源。
但他们并不满足于一棵一棵地砍伐和剖解树木来获得原木晶。这样效率太低了。与历史上每个波澜壮阔的革命时代的先驱一样,他们希望一切都可以快一点,再快一点。
他们立刻想到了以最高效率来汲取原木晶的途径——
星之母。
霍拉喀斯人唯一的宗教,是一种与我们的众多宗教一样蒙昧,但针对非信徒与背教者的态度却相当温和的一神教。这个宗教将“星之母”作为活着的现世神进行崇拜。有趣的是,他们对于星之母的某些臆想的解释,与科学的研究结论惊人地巧合。比如他们认为,包括自身在内的一切生命都源于星之母的孕育。
但无论信徒还是非信徒,对于一切植物都是“星之母”的一部分这一事实,都一无所知。
科学的降临,让霍拉喀斯人迅速感受到了自身生存环境的飞速进步,并由此认可了科学的权威。相应地,星之母的信仰者的数量随之迅速下降。一些文献认为,在大灾变降临之前,这个宗教的信徒数量,已经降为两位数,其祭司长也愤而成为最后的、也是唯一的殉教者(如我之前所说,这个宗教特别温和,对于信徒的约束比美国国会对自己的议员还低,所以,从来没有出现过殉教者)。
在祭司长死亡之后(也可能是在那之前),霍拉喀斯人得出了一个结论:既然这个宗教已经消失,那么我们可以开始像利用一颗普通的树木那样利用星之母了。因为这棵不知已经生长了几百几千万年的巨树所拥有的原木晶,可以让他们在未来的漫长岁月中一劳永逸。
我想,此刻你已经和我一样毛骨悚然了,对吗?我们都知道,星之母对于整个大陆的生态系统意味着什么,可是霍拉喀斯人不知道。
科学的最伟大之处,不在于它无所不能,也不在于它不会犯错,而在于它拥有自我修正的机制。但是,往往只有在我们意识到已经犯错之后,这个机制才会启动。也只有当我们意识到技术在应用中的危险性,并且建立相应的监督与自律体系,这个机制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保障。
但是那些刚刚迈入启蒙时代,只掌握到些许科学的皮毛,尚未形成成熟的科研分工体系、良性的科学观念与自律制度的霍拉喀斯人;那些既未能充分认识到技术应用的风险性,也未能认识到他们的世界与生态系统本质的霍拉喀斯人,草率地认定,科学无所不能,也绝无危险。为了人类的福祉,一切都理所应当地成为科学的臣仆、工具与材料。
星之母成为了星之子的一切最先进工具与技术的目标。
依据文献的记载,他们的方式是自树冠开始,逐渐向下砍伐,仿佛是在将巴比伦塔的工程完全倒转了过来。有一位当时的参与者抱着某种伤感的怀旧情绪,在他的日记中用诗意而客观的语言详细地记述了这个过程。是的,我阅读了他的全部日记。这次砍伐所引发的无可挽回的灾难性后果,使得这个一切悲剧的起源越发令人不忍卒睹。
有一段时间,我经常会在梦中或者惘然独坐的时刻,看到那个热烈、激昂、掺杂着些许疯狂的冲动,但又有条不紊的现场——那令人联想起北欧神话中的世界树尤克特拉希尔的庞然巨物,被中世纪刑具一般密集的脚手架包裹和缠绕着,树冠的大团枝条在利斧与大锯的噬咬下断裂,解体,坠落,漫天飞舞着半只手掌大小的苍蓝色的树叶,仿佛无数巨翅海伦娜蝴蝶的舞蹈,而喷吐着各色烟雾的机械在树下伴舞。树冠逐渐消失,树干逐渐暴露,他们重复着锯开,劈碎,劈碎,锯开的动作,像无数白蚁在蛀食。太古洪荒以来所积存的,闪烁着诱惑光芒的原木晶,集聚在树干的最中心,像取之不尽的钻石,召唤着星之子加快他们的工作。原木晶被凿开,取出,破碎,送下,运走。它们会为更多的机器提供动力,会让更多的人获得温暖与财富。这是天真无邪的盲目与自信,毫无私欲的贪婪。所有的参与者都相信自己是在完成一项伟大而正确的事业,同时也多少掺杂着一点打破偶像的快感。
整个过程用了将近一年半的时间。
在那个已经消亡的宗教的圣经中,星之母被描述为“高不可攀,坚不可摧,温柔,慈爱,宽容,冷酷,肃杀集于一体的神”。现在他们攀登了她,摧毁了她,消灭了她的温柔、慈爱和宽容。
天啊!接下来的大灾变,我已经不忍心具体描述了。
我们至今尚不清楚,星之母之外的其它植物,究竟是以怎样的方式与母体连接,也不清楚为何它们在自身吸取土壤养分、水分与必要的气体之外,还必须以“母体生存”为前提才能生存。一种目前被大多数人认可的假说是,子体与母体间的连接,并非是物理性,而是化学性的。也就是说,树木与花草的根系并不是真的与星之母连通,而是星之母源源不断地向绿星大陆的土壤中释放某些信号性的激素。一旦土壤失去这种化学信号,生长于其中的植物就会自动终止生命机能。
总之,我们可以确定的是,星之母死亡之后,几乎一切植物都在大约五年零三个月的时间内随之灭绝殆尽。无论自然生长的森林,还是人工培育的花草与禾稼。
整片绿星大陆都化为寸草不生的荒原。生物链如多米诺骨牌般倒塌。食草动物灭绝,食肉动物灭绝,食腐动物灭绝。更糟糕的是,由于绿星的生物进化次序,与地球和绝大多数类地行星截然相反,所以几乎没有进化出鱼类和可供食用的水生动物。于是,当所有陆生动物死亡后,就轮到了绿星人自身。
无论是先进的霍拉喀斯人,还是落后的其它种族,谁也没有熬过两个月。
一个生命孕育出了一切生命,也孕育出了最终将毁灭这一切生命的生命。这是一场无法控制和预知的双重自杀。
一些星之子在无可避免的灭亡面前,仍然坚持详细记录下很多有关灾变的见闻。我很敬畏,同时也极其厌恶他们这种忠实于文明的最后抗争。正是他们精细入微的记录让我和我的同事陷入了恐怖与癫狂的状态。这种形式的灭绝,恐怕远远比核冬天更为绝望和凄惨。
几乎所有这些绿星最后的记录者们,都悔恨地将灭绝的命运归咎于对神明的背叛与亵渎。但显然,大灾变既与神明的谴责无关,也不纯然是星之子的过错。要知道,在类似的问题上,我们的先祖曾经犯下过一系列更严重,更无知的过错,但幸运的是,地球复杂而坚实的生态系统,给了我们足够的时间认识和改正这些错误。
如果绿星的生态系统不是那样近乎自私地脆弱,我们可以想象,总有一天,星之子也会像我们一样,成为科学理性的驾驭者。总有一天,一切曾经的失误都会被改正,一切过度的索取都会获得补偿。而当我们与他们相逢时,我们会看到一个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更完美的绿星世界。
可这只是想像。
过分无情的自然法则,没有给星之子任何改悔的机会。
啊,杰姬!我和你一样,从未信仰过上帝,现在我更不可能去信仰他。如果当真有一个公正的上帝存在,为什么他对我们那样宽容,而偏偏对星之子那样残忍?在科学的殿堂里,他们只是懵懂的孩童,他们根本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
我很抱歉让你看到这样可怕的故事,杰姬。但如前所言,你是我唯一的倾听者,唯一的爱人。
永远爱你的
乔治
第三章
听见菲洛向她走近,潘转过了身,把巨大的星之母和世界万物拋在了背后。
现在,只有菲洛充斥着她的眸子。俊美,可爱,健壮,温柔,俏皮,热情,勇敢,坚韧集于一体的菲洛。他是她的的基石,她的支柱,她的守护。他站在她的面前,嘴角的微笑像散发着柔光的新月。他没有说话,略微急促的呼吸,轻轻敲打着她抬起的额头,她狡黠地咬住嘴唇,忽然伸出手,去挠他的痒,而他猛地抱住她,将她高高举起,举向群星璀璨的夜空,举向和暖的晚风,举向一切未知的秘密与希望。
“放我下来,菲洛!”她大笑着挣扎,“我会摔下去的!”
“不会,潘!不会!”他毫不妥协,“我要让你飞起来。”
他真的让她飞了起来。
潘被他用力地高高扔上天空。有那么一瞬,她似乎在空中停留了一下,然后她无可挽回地坠落了下来,像一颗流星,跌在他的身上。他顺势倒下,抱住她在草地上打了几个滚。她蹒跚地站起身,故作嗔怒地责备着菲洛,推打着他,而他只是笑个不停。
“我早晚会被你害死的,菲洛。”她大声说。
“今天可不许你说这种不祥的话。”他伸手去掩住她倔强的嘴唇,而她灵巧地躲开了。
“今天有什么特别?”她问。
他知道她是故意的。“嗯,我只是随口一说,今天也没有什么特别。”
“你不会忘记了吧!”她扯了扯他的头发。啊,菲洛,他多好看,锐利的双眉下,浅蓝色的瞳子像春日里解冻的湖水,栗色的卷发披散在肩头,额角上微微闪烁着汗水的光亮。放下手的时候,她不小心触碰到了他的面颊。他淡绿色的皮肤是那样的温润光洁。
这是她第一次触碰到他的皮肤,她无法控制自己指尖的战栗与灵魂深处的喜悦。
“怎么会!我当然记得,潘,今天是你的生日,一百岁生日。生日快乐!”
他夸张地伸出手想再去抱她,但是她再次躲开了。
“只有祝福吗?礼物呢?”
菲洛向她伸出手,空空的手掌。她疑惑地看着,只是空空的手掌。然后,他只是轻轻一翻,掌心就凭空出现了一个很可爱的小玩意儿。一支纤细小巧的黄铜管子,两端都安装着亮闪闪的原木晶片。
“这是什么?”潘问。
“放到眼睛前面,这么看一看。”他捏起小管子做了个示范,然后把它交到潘的手上。
潘半信半疑地照做了,对着星之母的方向——忽然她倒吸一口冷气,小管子失手跌在了地上。
“怎么啦?”菲洛一边弯腰捡起小管子一边焦急地问。
“我……我吓了一跳……”她有些局促地说,“……星之母……离我们有一里路远呢,可是透过这个管子……我……刚才它好像就在我眼前一样!”
他又开始笑。“这样才对啊,潘!”
“这是什么奇怪的东西?星之母会生气的。”她撅起嘴巴。
“星之母不会生气的。”他说,“以后,我还会做一支更大的,这样你就能看见月亮和星星也近在你眼前了呢。”
“原来,原木晶……不止可以做眼镜片吗?”
“它还可以燃烧呢。”菲洛说。
“我知道,可是除了染匠和铁匠师傅们,谁会去烧它呀?它燃烧起来,太炽热了,我们煮饭和烧水,有木柴和苇草不就够了吗?”
菲洛这次没有笑,而是在沉思着。
“有一天我们会需要的,人人都会需要的。”过了好一会儿,他说。
“你又在动你那些奇怪的歪脑筋了吧,菲洛!”她戳了戳他,“星之母一定会不喜欢你的。”
“潘,你怎么和我老妈一样。”他不耐烦地说,“嘴边总是不离‘星之母不高兴啦’,‘星之母不喜欢你啦’。星之母哪里会有那么心胸狭隘?”
“既然我满一百岁了,”潘说,“以后你要叫我的大名啦,潘缇涅。”
“我二十年前就满一百岁了,”菲洛抗议道,“可你从来没叫过我菲洛戴安忒。”
她咯咯地笑。“我偏要叫你菲洛。我一辈子都会叫你菲洛。”
“你的生日愿望是什么?”他问,“这次会不会是……嫁给我?”
“才不是!”她扭过头,去掩饰脸颊上忽然漾起的红晕。“我啊,宁可去做修女,也不会嫁给你的。”
“我就算远走高飞再也不回来,也不会娶你。”菲洛也故意假装赌气。
他们又说了很多话,后来,就在草地上坐下来,一起仰望着星空。
“你相信这个世界会变得更美好吗?”他问她。
“有星之母的护佑,我想……”潘轻声说。
“不,只是依靠我们自己的力量。”菲洛打断她。
“无论是依靠什么,我相信。我相信你。”她伸出手去,握住了他的手。“只要有你在,这个世界一定会和星之母一起,变得越来越美好的。”
-F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