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月29日,天宫一号发射成功。它的发射标志着我国迈入航天“三步走”战略的第二步第二个阶段。

它的主要任务是,为实施航天器空间交会对接飞行试验、突破和掌握交会对接技术提供交会对接目标,初步建立长期无人在轨运行、短期有人照料的载人空间试验平台,为空间站研制积累经验,进行空间科学实验、航天医学实验和空间技术试验。

“天宫一号”在轨设计寿命2年,主体为短粗的圆柱型,全长10.4米,重约8吨,直径比神舟飞船更大,舱体最大直径3.35米,采用两舱构型,分别为实验舱和资源舱。其中实验舱由密封的前锥段、柱段和后锥段组成,可供2-3名航天员驻留,同时在前端安装被动式对接机构,用于支持与飞船实现交会对接。资源舱则可以为目标飞行器提供动力能源。

“天宫一号”携带有众多的材料,而且这些材料规格多样,形状各异,大的密封圈直径有一米多,最小的则有十几毫米。研制人员专门为“天宫一号”量身制作了一套模具,尺寸精度超差不超过0.01毫米,确保了产品的性能和精度。另外,科研人员专门研制了一种新型的包装箱,内部具有优良的减震系统,还有先进的温控系统,全部是为了保障“天宫一号”和所携带的产品在长途运输过程中的安全。

在“天宫一号”顺利升空并稳定运行之后,2011年11月,与神舟八号飞船成功对接;2012年6月,与神舟九号飞船实现自动交会对接,中国3位航天员首次进入在轨飞行器。2013年6月,与神舟十号飞船顺利完成了自动交会对接,顺利完成了预定交会对接任务。

另外,除了交会对接任务之外,当地球上发生地震、海啸或火山喷发等事件时,空间站上的航天员还可以在“天宫一号”中及时调整遥感器的各种参数,以获得最佳观测效果。更为重要的是,在“天宫一号”中还可以进行太空育种,培育出各种各样的蔬菜;制造出在地球上制造不出来的材料等等,为我国带来很大的经济价值。

2011年9月29日 天宫一号发射成功

图文简介

2011年9月29日,天宫一号发射成功。它的主要任务是,为实施航天器空间交会对接飞行试验、突破和掌握交会对接技术提供交会对接目标,初步建立长期无人在轨运行、短期有人照料的载人空间试验平台,为空间站研制积累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