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实事求是、热爱真理的真实的科学家,应该本着客观的态度和求是的精神,放弃或改变自己的想法,做更深入、更系统的实验和研究,把事实真相弄得水落石出。——贝时璋
人物百科:
贝时璋(1903.10.10-2009.10.29)浙江镇海人,生物学家,中国细胞学、胚胎学的创始人之一,中国生物物理学的奠基人。
1921年(民国十年)毕业于上海同济医工专门学校医预科,1928年(民国十七年)获德国土滨根大学自然科学博士学位,1948年(民国三十七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1955年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78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2003年国际永久编号36015的小行星命名为贝时璋星。
贝时璋主要研究包括动物个体发育、细胞常数、再生、中间生、性转变、染色体结构、细胞重建、昆虫内分泌腺、甲壳类动物眼柄激素等方面,其中尤以关于细胞重建的研究最为突出。鉴于他长期从事实验细胞学研究取得的卓越成就,德国土滨根大学又于1978年、1988年和2003年三次授予博士学位。他以“学科交叉”理念创建了浙江大学生物系、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和中国科技大学生物物理系,他组织开展了“核试验放射性本底自然监测”、“核爆试验对动物本身及其远后期辐射效应监测”、“生物探空火箭”等研究工作,为中国生命科学和“载人航天”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
一个实事求是、热爱真理的真实的科学家,应该本着客观的态度和求是的精神
图文简介
一个实事求是、热爱真理的真实的科学家,应该本着客观的态度和求是的精神,放弃或改变自己的想法,做更深入、更系统的实验和研究,把事实真相弄得水落石出。1921年(民国十年)毕业于上海同济医工专门学校医预科,1928年(民国十七年)获德国土滨根大学自然科学博士学位,1948年(民国三十七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1955年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78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2003年国际永久编号36015的小行星命名为贝时璋星。
- 来源: 科普信息化建设2
- 上传时间:2017-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