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二炮兵”更名火箭军,由此,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成为继陆军、海军和空军之后的第四军种。

在授予军旗的仪式上,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强调,火箭军是我国战略威慑的核心力量,是我国大国地位的战略支撑,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火箭军全体官兵要把握火箭军的职能定位和使命任务,按照核常兼备、全域慑战的战略要求,增强可信可靠的核威慑和核反击能力,加强中远程精确打击力量建设,增强战略制衡能力,努力建设一支强大的现代化火箭军。由此可见,火箭军之于中国的意义之大。

据媒体报道,建立“火箭军”是钱学森于1956年最先提出。按照钱学森给出的定义,“火箭军”就是导弹部队,是一支不同于现有的陆、海、空三军的新型的部队,是一支能够远距离、高准确度命中目标的部队,是现代化战争中极其重要的后起之秀。可见,导弹是这只部队的核心所在,能够装备高精度、高威慑力的导弹武器更是重中之重。

然而,钱学森的贡献不仅仅在于最先提出建立“火箭军”,更重要的是,钱学森对于我国制定导弹决策和火箭导弹技术攻关贡献了巨大力量,为火箭军达到核常兼备、全域慑战的战略要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目前,火箭军部队已形成核常兼备、固液并存、射程衔接、战斗部种类配套的武器装备体系,装备了各种型号的核导弹和常规导弹,钱学森可谓居功至伟。

第二炮兵组建于1966年7月1日,是中国战略威慑的核心力量,主要担负遏制他国对中国使用核武器、遂行核反击和常规导弹精确打击任务,由核导弹部队、常规导弹部队、作战保障部队等组成。下辖导弹基地、训练基地、专业保障部队、院校和科研机构等,目前装备东风系列弹道导弹和长剑巡航导弹。

对于第二炮兵更名为火箭军的几点考虑,杜文龙做了介绍,首先二炮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一种命名方式,长期以来,二炮实际上担负的是一个军种的职能任务,这次更名为火箭军可以做到实至名归;第二,更名为火箭军,显示出中国军队更加开放,更加自信,更加透明,改名更加清晰完整地展示它的形象,显示了中国军队的自信、开放、透明。火箭军是我国战略威慑的核心力量,是我国大国地位的战略支撑,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中国始终奉行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原则,坚持自卫防御的核战略,核力量始终维持在维护国家安全需要的最低水平,中国的核政策和核战略是一贯的,没有任何变化。

作为“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为我国导弹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1964年7月,我国连续发射了3枚自行设计制造的中程导弹,全部获得成功。由此,钱学森提出,以自行设计的中程导弹为基础,研制能运载核弹头的改进型运载火箭,使导弹的射程、精度、使用性能等指标,符合导弹核武器的实战要求。1966年10月27日,导弹核武器发射试验成功,从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到第一枚导弹核武器诞生,美国用了13年,而我们只用了2年。

我们采访了“口述钱学森工程”项目办公室主任、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副院长兼科技委主任薛惠锋,看看钱学森为我国的导弹事业做出了怎样的贡献?

 

钱学森为“火箭军”和中国导弹事业做了什么?

图文简介

据媒体报道,建立“火箭军”是钱学森于1956年最先提出。按照钱学森给出的定义,“火箭军”就是导弹部队,是一支不同于现有的陆、海、空三军的新型的部队,是一支能够远距离、高准确度命中目标的部队,是现代化战争中极其重要的后起之秀。可见,导弹是这只部队的核心所在,能够装备高精度、高威慑力的导弹武器更是重中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