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务运动,又称自强运动、自救运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内外交困。统治集团内部一些较为开明的官员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强兵富国,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统治。清廷洋务派官员抱着“自强”、“求富”的口号和目的,在全国展开的工业运动。该运动自1861年底(清咸丰十年)开始,至1895年大致告终,持续了近35年。

按目标的不同,洋务运动可分为前期、后期两个阶段。清廷上层为应对内忧外患形成了“洋务派”与“守旧派”两种阵营,“洋务派”在朝廷里以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的大臣奕祈和文祥等人为代表,在地方上是握有实权的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大官僚。其中以曾国藩为首的湘系集团以李鸿章为首的淮系集团,以及后起的张之洞集团影响较大。

李鸿章在上海战场亲眼目睹了西洋火器的威力后,从一个传统的中国士人,转变为西方技术的终身信徒。他之所以能率领淮军在常熟、太仓之战中屡败太平军,主要得益于英籍军官戈登指挥的榴弹炮、科赫恩迫击炮,以及浅水铁甲舰“海生”号的火力。李鸿章在寄给老师曾国藩的信函中自信地写道:“炮力所穿,无孔不入……西洋炸炮,战守攻具,天下无敌”。

洋务运动的最根本的指导思想是“自强”、“求富”。 其分类思想就是“ 师夷制夷” 、“中体西用” 八个字。“师夷制夷”、“ 中体西用”,也是洋务运动中洋务派处理中西民族国家关系及中西文化交流的基本原则。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的声、光、电、化、轮船、火车、机器、枪炮、报刊、学校等,认为要富强,使中国“有备无患”,必须学习西方资产阶级的自然科学甚至社会政治学,因此提倡兴“西学”、提倡“洋务”、办军工厂,生产新式武器、迠立新式军队,达到“自强”目的。为了解决军用工业的原料、资金、运输问题,进而大力兴办民用工、矿业和运输业,达到求富,抵制外国资本主义侵略、扩张的目的。

1861年,曾国藩在安庆创设安庆内军械所,是制造近代武器的军事工业,也是洋务派创办的仿制西式武器的第一个军事工业。主要制造子弹、火药、炸炮等。同年奕奏请设立外语学校,培养外语人才和外交人才。1862年8月,同治帝正式批准成立“京师同文馆”。学员主要学习外文,学校聘有外籍教师英国人包尔腾,法国人司默灵、毕利干,俄人柏林,美国人丁韪良、傅兰雅、海灵敦等先后任教。之后学校陆续开设英文馆、俄文馆、德文馆和东文(日文)馆,开设天文、化学、测地、算学、万国公法、医学生理、物理、外国史地等学科,学生最多时达120人。

1865年,李鸿章在上海创办江南制造总局,经过不断扩充成为清政府最大的军事工业。该厂技术和机械设备主要依靠外国,除制造枪炮弹药外,也制造机器和修造轮船。李鸿章属下的江南制造总局在创办的第六年,开始量产先进的林明敦式后膛来福枪,但只造了不到五千支,明察秋毫的李大人就看出了问题:国产林明敦枪造价不但是进口林明敦枪售价近两倍,而且质量还远不如进口货。李鸿章本着对国防大计负责的态度,果断拒绝这种国产步枪在淮军列装,继续带头进口价廉物美的洋枪洋炮。1905年,江南制造总局造船部分独立,称“江南船坞”,兵工厂部分人称制造局,后分别改称“江南造船所”和“上海兵工厂”。它是洋务派开办的最大的近代工业,它用自炼钢材仿制的毛瑟枪,赶上19世纪后期德国新毛瑟枪的水平,它研制的无烟火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江南制造总局炮厂

1866年,左宗棠在福州马尾创办福州船政局,这是清政府经营的设备最齐全的新式造船厂。船厂聘用外国人担任技师。主要由铁场、船场和学堂三部分组成,令人惋惜的是,该厂在1884年马尾海战中遭到严重破坏。

1872年,李鸿章招商筹办轮船招商局,是中国最早设立的轮船航运企业。总局设上海,分局设烟台、汉口、天津、福州、广州、香港以及横滨、神户、吕宋、新加坡等地。

1893年,由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基本完工,共有六个大厂,四个小厂,炼铁炉两座。1894年投产,开始均为官办,从筹办起至1895年,共用经费五百八十余万两。中日甲午战争后,清政府因无力筹措经费,于1896年改为“官督商办”。辛亥革命前夕,汉阳铁厂工人约三千人,每年出钢七万吨。

    1906年的汉阳铁厂

为了解决“海防”问题,自然非有军舰不可。经过洋务派的苦心经营,中国当时已有江南制造局和福建船政局两家造船厂,但李鸿章拒绝在国内造船,因为在中国造船还不如去地球另一头的欧洲买船便宜,何况铁甲舰一类的新式战舰国内还造不了。于是他在中央支持下,从德国买来了“定远”和“镇远”,从英国买来了“致远”和“靖远”。从排水量上来讲,李鸿章组建的北洋海军位列“亚洲第一”。

然而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海军全军覆没,标志着清朝海军实力的完全丧失,也标志着35年的洋务运动宣告破产。

洋务运动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大规模模仿,实施西式工业化的运动,是一场维护封建皇权前提下由上到下的改良运动。洋务运动引进了大量西方18世纪以后的科学技术成果,引入译入了大量各类西方著作文献,培养了第一批留学童生,打开了西学之门;学习近现代公司体制兴建了一大批工业及化学企业。

洋务运动虽然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它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本作品为“科普中国-科技创新里程碑”原创 转载时务请注明出处

 

洋务运动:师夷长技,黯然收尾

图文简介

洋务运动,又称自强运动、自救运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内外交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