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8年3月30日,意大利空军少校帕那提驾驶着“马奇 M-52 比斯”水上飞机,在威尼斯飞行时速首次突破500公里,达到了512公里。这是水上飞机第一次飞行时速能够达到500公里以上。

在早期水上飞机设置之时,为了满足水上飞机在水面滑行、起飞和降落的需要,因此在气动力、机体结构、动力装置以及上下水装置等方面具有许多不同于陆基飞机的设计特点。这导致飞机本身受到船体形状的限制比较大,而且机身结构重量也会相应增加,所以一般不适用于高速飞行。如1910年法国人法布尔研制的水上飞机,这是世界上第一架装有浮筒的水上飞机,虽然完成了从水面上起飞,但是其飞行速度却仅有55km/h。

随着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各个国家对于水上飞机的开发与研究,水上飞机的飞行速度也在不断上升。英国的一架水上飞机曾在1931年获得了“史奈德杯”竞速比赛的冠军,创造了最大飞行时速651.2公里的记录。

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水上飞机的发展和使用达到了顶峰,水上飞机的技术水平也日趋成熟,创造出了大量的水上飞机,垄断了世界上大部分的洲际及远程航线,并开辟了跨洋的客运航班,这一时期是水上飞机发展史上最辉煌的时期。

自20世纪50年代之后,虽然由于陆基飞机的不断发展,水上飞机受到了不少的冲击,但是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仍然在积极从事水上飞机的研制,并研发出了多种现代水上飞机产品投入到军用、民用领域。

与早期相比,这一时期的水上飞机亦是不断与时俱进。人们采用了大量包括先进气动力、水动布局设计技术、水动载荷减缓技术等在内的先进航空技术,为水上飞机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曙光。

本作品为“科普中国-科技创新里程碑”原创 转载时务请注明出处

 

 

1928年3月30日 水上飞机时速突破500公里

图文简介

1928年3月30日,意大利空军少校帕那提驾驶着“马奇 M-52 比斯”水上飞机,在威尼斯飞行时速首次突破500公里,达到了512公里。这是水上飞机第一次飞行时速能够达到500公里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