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室内水分包括土壤水分和空气水分。土壤水分灌溉的管理不仅影响到从土壤中吸收养分和水分,同时还影响到土壤空气含量、根的呼吸、土壤微生物活动和溶液浓度等。水分不足时,易引起生长迟缓、植株萎蔫等现象。水分过多时又会导致根系缺氧、坏死,所以,根据不同作物的不同的生长习性应合理供应水分是取得高产的一项重要因素。

大多数作物的浇水一般遵循“一大、二小、三晚”的原则。“一大”,也就是定植时的第一水必须是大水浇透。浇透后的土壤松软,减轻了根系生长的阻力,从而促进作物快速扎根。“二小”,是定植后的第二水,又称缓苗水,这一水则不能大水漫灌,要浇小水。因为这个时候土壤已经有了相当湿度,并且作物根系也开始扩繁,如果浇水量过大,则可能导致根系缺氧而沤根。“三晚”,就是浇第三水的时候要和第二水的时间拉长,适当晚浇。因为浇过第二水后,作物开始迅猛生长,如果这个时候水肥充足,会导致根系上浮,没有深根,并且容易营养生长过于旺盛,使作物徒长,所以,在此期间,适当控水蹲苗,促使根系下扎,又可减少旺长的发生。

浇水的时机般遵循“三看”原则:看天、看地、看长势。“看天”,就是根据天气情况决定浇水时机。温室的浇水要在晴天进行,并且要保证浇水后至少要有2~3天的晴好天气。尤其是在冬季低温时期,这一点非常重要,浇水后如果遇到阴雨雪天气,土壤一直持续低温,会对根系造成不良影响。“看地”,就是根据土壤的干湿情况决定浇水时机。有不少菜农经常会问一个问题,多少天浇一水合适。实际上浇水是不主张按天数来决定的,因为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土壤性质以及不同的管理都会影响土壤水分散失的快慢,所以按照温室内土壤的实际干湿程度来决定是否浇水,才是比较科学的。“看长势”,需要浇水与否,还要取决于作物的生长情况。例如,浇过缓苗水,就要让土壤适度干旱,进行控水蹲苗,有的在生长过程中营养生长旺盛,甚至出现徒长等生长失调的现象时要控制浇水。相反,当植株生长较弱,或在盛果期,就需要水肥充足。

另外,在冬季低温时期浇水还要注意,尽可能浇小水,进行膜下灌溉,避免大水漫灌,且浇水次数不可过频。总之,综合上述因素,统筹考量,合理浇水,才能减少病害发生,达到丰产目的,最好采用滴灌或三通管道设施。



作者:王景华

编辑:李敏

审核专家:山西省农科院蔬菜研究所研究员 程季珍

[原创]日光温室水分管理至关重要

图文简介

温室内水分包括土壤水分和空气水分。合理供应水分是取得高产的一项重要因素,所以,大多数作物的浇水一般遵循“一大、二小、三晚”的原则,浇水的时机般遵循“三看”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