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
天文专家表示,这颗亮星就是金星。随着时间的推移, 2月 17日金星将达到全年最亮,是公众观测金星难得的有利时机。据了解,金星是整个天空中除了太阳和月亮之外最亮的自然天体。天文教育专家、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赵之珩介绍说,从2016年 9月开始,金星就开始作为昏星出现在日落后的西南方低空中,完美诠释了“长庚”这个称号。东大距之后,金星会越来越亮,犹如一颗璀璨的宝石镶嵌在天边,又好似一盏明灯高挂在天宇。天文专家提醒说,最近一段时间,有兴趣的公众可选择西南方没有高大建筑遮挡的空旷之所,只要稍稍仰头就可以看到璀璨的金星了。如果使用放大20倍的天文望远镜观看金星,还可看到金星如弯弯的小月亮一般,娇小玲珑,可爱非常。
观测 亮星 全年最
来源:科普中国 2017-12-27 16:37:00
英国《自然·地球科学》杂志16日在线发表的一项研究称,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JAXA)的“拂晓”号(Akatsuki)探测器,在金星高速移动的大气层中发现了一个巨型静态结构。这一意外发现表明,金星的大气动力学情况比人们之前预想的更为复杂。不过,金星大气也有匪夷所思之处,其比地球大气层更为厚重浓密,上层大气中的云能以每秒100米的速度移动,几乎是金星缓慢自转速度的60倍。研究团队认为,这个温度比周围大气层高的明亮区域是由较低层大气流过山地上方时产生的重力波导致的,与地球上空气流经山地上方的现象类似。团队尚不清楚山地地形诱导的重力波是否能够向上传至金星云端,他们正在考虑这一新发现是否应与金星厚密的上层大气联系在一起。
观测 上层大气 地球科学
作为寻找第九颗行星强有力的竞争团队,谢帕德和特鲁吉罗团队利用位于智利和美国夏威夷的超大型望远镜,已经搜索了大约全天10%的区域,但仍未找到第九颗行星的蛛丝马迹,因为目前的数据只能给出这颗可能存在行星的大致轨道,如果正好位于近日点。他们认为第九颗行星很可能是在距离太阳较近的区域形成,但由于受到木星和土星的引力作用,慢慢被甩到太阳系边缘,而且如果未来能够观测证实行星存在,通过分析行星的成分可以反推其形成历史,但这一切都有赖于观测。自1781年赫歇尔发现天王星后,天文学家就注意到这颗行星的轨道观测值与理论计算值之间有偏差,于是有人预言在天王星轨道外还有一颗行星,正是这颗行星的引力导致天王星轨道的偏差。
观测 天体 太阳系
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局长库热西·买合苏提表示, 2018年做好高分七号发射准备,推进资源三号03星立项、04星论证,建设国产卫星海外接收站及处理系统,促进无人飞机等新型平台和机载激光雷达等新型传感器的应用。逐步形成多分辨率、多类型、多传感器、全天候综合高效的航空航天遥感测绘能力。库热西·买合苏提说,航空航天遥感测绘是保障事业发展数据源的重要支撑,必须依靠科技进步打造独具特色的业务体系,要加快提升能力,注重数据统筹,着力拓展应用。
观测 传感器 分辨率
来源:科普中国 2017-12-27 09:40:00
在12月 25日召开的“透明海洋”科技创新工程新闻发布会上,山东省科技厅有关负责人宣布:实施4年的“透明海洋”科技创新工程已取得阶段性成绩,以上述深海探测突破为代表,该工程斩获了三项世界首创性技术,研制出两项填补国内空白的技术,并有两项技术打破国外垄断。以马里亚纳海沟潜标观测体系的成功布放与回收为代表,“透明海洋”工程完成了对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区域海洋潜标观测网——南海潜标观测网的维护及扩充,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对蕴含丰富多尺度动力过程的南海深海盆的全面覆盖及完整监测。据了解,该工程成功研制出4000米深海Argo观测浮标,使我国具备了对全球海洋4000米深海持续观测能力,填补了国内剖面循环探测技术方面的空白。
观测 南海 变化
来源:科普中国 2017-12-26 09:35:00
新华社东京12月23日电(记者华义)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和三菱重工23日利用一枚H2A运载火箭成功将两颗卫星分别送入高度不同的预定轨道。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23日宣布,当天10时26分(北京时间11时26分),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和三菱重工从位于鹿儿岛县的种子岛宇宙中心发射了37号H2A火箭,分别将“色彩”号气候变化观测卫星和“燕”号超低高度技术试验卫星送入预定轨道。“色彩”号在发射约16分钟后在800千米高度与火箭分离,之后H2A火箭掉头向下启动逆喷射引擎,“燕”号在发射约1小时48分钟后在约480千米高度与火箭完成分离,两颗卫星已分别进入预定轨道。
观测 三菱重工 人造卫星
来源:科普中国 2017-12-25 20:00:00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是我国从事高能物理研究、先进加速器物理与技术研究及开发利用、先进射线技术与应用的综合性研究基地,也是具有国际影响的大型科研基地。随着科研的顺利进展, 1984年,在HAPI-0的基础上,李、顾院士带领团队自行设计研制出较大面积(125平方厘米)球载硬X射线闪烁探测器HAPI-1,并在33公里高空对蟹状星云跟踪观测成功,获得蟹状星云辐谢周期和清晰脉冲相位分布。1985年, HAPI-1的设计得到了改进和提升,发展为球载硬X射线闪烁探测器HAPI-2,在河北香河原大气所气球发放站,利用10万立气球,在38公里高空,成功对天鹅座X-1观测,获得天鹅座X-1高能X射线能谱。1993年,球载复合晶体硬X射线探测器HAPI-4研制成功,并获得了黑洞候选体Cyg X-1高质量的硬X射线图像,从而验证了直接解调方法的正确性。
观测 中国科学... 卫星
来源:科普中国 2017-12-25 19:56:00
张双南说,引力波天文学下一步的发展就是要变成多信使天文学,大家非常期望再看到引力波,听到引力波或者探测到引力波的时候,能够有天文望远镜看到来自于引力波爆发的电磁波的信号。因此,目前的研究和引力波有关系的并不是探测引力波,而是探测引力波产生的时候要产生的伽马射线的信号。但是,通过项目组对望远镜的辅助探测器的创新性使用,获得了额外的探测伽玛暴以及引力波电磁对应体的能力。“慧眼”望远镜作为国际上正在运行的最重要的伽马射线暴监测设备之一,在前不久的轰动科学界的双中子星并合引力波事件中,对此次事件的发生进行了成功监测,为全面理解这次引力波事件的物理机制做出了重要贡献。
观测 中子星 伽马射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