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
据英国《独立报》近日报道,美国科学家研制出一种能让脂肪细胞再生的新技术,这一疗法可使伤口愈合而不留下疤痕,同时有望让人的皮肤恢复年轻时的饱满和光滑。脂肪细胞让皮肤看起来光滑年轻,但随着时间的流逝,脂肪细胞会慢慢丢失,导致皮肤出现永久性皱纹。实验室研究表明,头发毛囊会释放出一种至关重要的信号分子——骨形态生成蛋白(BMP),它能“命令”疤痕形成细胞——肌成纤维细胞转变成脂肪细胞,从而让正在愈合的皮肤无疤痕而且光滑。最新研究负责人、宾夕法尼亚大学的乔治·柯沙莱利斯教授称:“人们普遍认为,肌成纤维细胞不能变成另外的细胞,但我们的研究表明,我们有能力影响这些细胞,而且这些细胞能被有效且稳定地变成脂肪细胞。
科学家 伤口 再生
来源:科普中国 2017-12-27 16:37:00
据《新科学家》杂志网站近日报道,斯坦福大学崔屹团队在最新锂电池设计中,将人们熟悉的阻燃剂PPT(即磷酸三苯酯)用超薄聚合物材料密封成胶囊,这种分离装置放在正负极之间但与电解液隔离,只有受热到一定温度时,聚合物胶囊外壳融化,阻燃剂才会释放到电解液中。而崔屹团队发表在《科学进展》杂志上的最新设计,电池正常工作时阻燃剂“宅”在塑料纤维胶囊内,当温度升到150℃后,胶囊外壳融化,阻燃剂紧急“灭火”。将胶囊植入商用锂电池后检测发现,电池的电化学性能没有丝毫降低。崔屹表示,如果这种胶囊的实验室表现能在实际应用中得到验证,锂电池甚至能可靠地用到电动汽车和电动飞机中。
科学家 崔屹 手机
月球被广泛认为是由一颗火星大小的天体与早期地球相撞而形成的。由于使用的分析方法不同,得出的答案有较大差异:有些科学家认为月球比太阳系晚1亿年形成,也有的认为月球更年轻一些,差不多比太阳系晚1.5亿至2亿年形成。而此前另一项研究曾利用不同方法分析这些锆石微粒,得出月球比太阳系晚6800万年诞生的结论。此次研究人员在论文中写道,他们得出的月球年龄“高度精确”、“可靠”,将有助于认识包括地球在内的整个太阳系的演化。科学家们对此都很兴奋,因为这很可能是揭示地球和太阳系演变的又一把重要钥匙。他们认为,这能解释月球为什么看起来主要由类似地球的物质组成,而不是地球和其他行星物质的混合体。
科学家 凯文·麦... 分析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卡西尼”号完成20年太空之旅,最后像绚烂的烟火,在土星大气层光荣谢幕。实际上,信号从地面指挥中心的大屏幕上消失之前83分钟,土星“烟火”就已落幕,最后一拨信号,用时83分钟,才从土星传回地球。我们应该向“卡西尼”号致敬,它是唯一绕土星探测的航天器,它向我们展示了前所未见的土星系统,特别是著名的土星环。所以在今年4月,“卡西尼”号被引导到以前没有探索过的土星云顶与土星环之间,进行了22个周期的“深潜”。17世纪的意大利天文学家乔万尼·多梅尼克·卡西尼发现了土星的四颗卫星和土星环,荷兰的克里斯亚·惠更斯发现了土星最大的卫星土卫六。
科学家 卫星 土星环
来源:科普中国 2017-12-27 16:36:00
罗德隆说,目前主流可控核聚变方式主要有磁约束核聚变、激光约束(惯性约束)核聚变、超声波核聚变。其中,磁约束是利用强磁场约束带电粒子,构造反应腔,建成聚变反应堆,将聚变材料加热至数亿摄氏度高温,实现聚变反应。罗德隆说,几十年来科学家一直在研究和改进磁场的形态和性质,从而能够实现长时间的等离子体的稳定约束,并解决等离子体的加热方法和手段,达到聚变所要求的温度。包括中国、美国、法国等国家在内的科学家尽管都在聚变研究上取得了一些突破,但越来越多的研究者们意识到,仅靠一国之力,很难完成受控聚变实验堆的任务, ITER计划由此而生。据悉,中国已先后建成并升级改造了中国环流器二号A和“东方超环”(EAST),用于研究等离子体的稳态和先进运行,探索实现聚变能源的工程、物理问题。
科学家 ITER... 加热
来源:科普中国 2017-12-26 10:35:00
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官网近日报道称,该实验室和田纳西大学(UT)的科学家联合开发出一种研究水黏度的新方法,能进一步揭示水分子的行为,也为实现基于液体的电子器件开辟了新路径。”以往的研究提供了水的原子结构快照,但科学家对于水分子如何移动仍然了解不多。为了获取更清晰的照片, ORNL-UT联合团队使用高分辨率无弹性X光散射,来测量水分子的运动。江上武解释称:“我们发现,水分子改变‘相邻’分子所花的时间,决定了水的黏度,新发现有助我们进一步研究如何更好地控制其他液体的黏度。该研究也可用于描述离子、盐水、液体以及其他液体物质的分子行为和黏度,同时也将帮助研制具有液体电解质绝缘层的新型半导体设备、更高性能的电池以及润滑剂等。
科学家 实验室 散射
英国《自然·通讯》杂志24日发表两项独立癌症学研究称,美国和德国科学家鉴定出了幼年型粒—单核细胞白血病(JMML)的三种新亚组,可以预测病情的“结局”,包括最有可能发生疾病自行消退情况的病人。幼年型粒—单核细胞白血病是一种恶性儿童癌症,属于克隆性造血干细胞增生异常性疾病,多发在幼年。医学研究人员认为, DNA甲基化在该疾病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而近期两项独立研究表明,这一表观遗传标记,或有助于解释不同的幼年型粒—单核细胞白血病病人的结果差异。此次,德国癌症研究中心科学家克里斯托弗·帕拉斯、丹尼尔·里普卡及同事,分析了167例幼年型粒—单核细胞白血病样本的DNA甲基化模式和突变情况。
科学家 DNA甲... 单核细胞...
来源:科普中国 2017-12-26 09:35:00
英国《自然·人类行为》杂志近日在线发表的一篇论文报道显示, 6岁是人类情感和认知发展的重要阶段。实验中的黑猩猩和6岁儿童都希望看到“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即使他们必须为此付出代价。该发现为通过同伴惩罚来巩固社会规范和确保协作的行为演化过程,提供了新见解。此次,德国马克斯·普朗克人类认知和脑科学研究所的科学家们设计了一项新实验,测试人类是在哪个年龄阶段形成的希望看到他人受惩罚的动机,以及同样的动机是否也存在于我们的近亲——黑猩猩中。这些发现证明, 6岁正是人类情感和认知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阶段,这时候,儿童开始愿意为伸张正义而牺牲自己的资源。黑猩猩身上同样存在看到公正的惩罚得到实施的个体动机,这一点或表明这种维持公平协作的策略有深远的进化根源。
科学家 人类情感 付出
来源:科普中国 2017-12-26 09: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