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科学家成功构建出具有105个量子比特的“祖冲之三号”超导量子计算原型机,并通过随机线路采样(RCS)实验再次刷新量子计算优越性纪录。这次进展究竟意味着什么?我们离用上量子计算机还有多远?
科普中国
2025-03-07
科学家们为什么要选择囚禁离子呢?离子阱量子计算系统又拥有哪些独特的优势,使其能够与超导量子计算系统并列,成为实现量子计算的两大主流技术之一呢?
中国科普博览
2025-01-09
2024年12月9日,谷歌发布了他们在量子计算领域的一个新的里程碑—Willow。芯片包含105个物理量子比特。利用这款芯片,他们实现了长寿命的逻辑量子比特。(出品:科普中国-创作培育计划)
科普中国创作培育计划
2025-01-08
谷歌 Willow 芯片的诞生,无疑是量子计算发展史上的一座丰碑,它为未来量子计算机的实用化和广泛应用开辟了一条康庄大道。
桂林科普小达人
2024-12-30
我国的超导量子计算团队在奋力追赶的同时,也应沉得住气,今年不行待明年。不必半年一小发布,一年一大发布,没东西硬发布。毕竟谷歌此次发布距离上一次已过去五年。
返朴
2024-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