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公转轨道呈椭圆,其近地点恰逢满月时形成“超级月亮”。有人认为它的引力或引发大地震,但实际引力变化有限,仅影响潮汐,对地球板块及地震影响微乎其微。
北京科协
2025-09-09
地震预测是地球科学的重大挑战,因地壳复杂、缺乏可靠前兆、数据有限,难以精准预测其时间、地点和强度。科学家正通过统计地震学、预警系统、机器学习、多学科研究等探索改进,同时防灾减灾宣传准备是减损关键。
北京科协
2025-09-05
大陆板块碰撞带上的地震与火山,从来不是地球对人类的 “惩罚”,而是地球内部动力系统运行的直观 “外在表现”—— 其根源在于地幔与地核的相对运动,受正交碰撞理论调控,最终集中发生在板块边界的地质脆弱地带
钱维宏
2025-09-03
北京时间7月30日7时24分(当地时间7月30日10时24分),俄罗斯堪察加东岸远海发生里氏8.7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堪察加半岛地震发生后,我国自然资源部海啸预警中心也随机发布海啸黄色警报。
科普中国
2025-08-03
谷歌巧妙地将全球逾20亿部安卓手机连接成一张巨大的地震监测网络,成功在全球部分地区探测地震,并向98个国家的安卓手机用户发送了早期预警。
返朴
2025-07-31
由于地震发生的机理复杂,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能够全面描述地震的经验模型,其预测和预警一直是个世界性难题。为了突破传统地基监测的局限,我国研发了张衡一号卫星。
中国航天报
2025-07-10
这套方法的评估结果和传统CLHS方法几乎“对得上”——关键参数(如地震动中位数Samed和离散度β)的预测误差不超过4%。
Engineering前沿
2025-07-07
传统的抗震性能评估依赖“增量动力分析(IDA)”,即通过反复调整地震波强度,模拟建筑从弹性变形到倒塌的全过程。
Engineering前沿
2025-07-07
软土地基(土壤松软)比硬土地基更“危险”:软土会放大地震波的低频能量,导致阻尼器需要更大的屈服力,桥墩剪力也更高。
Engineering前沿
2025-06-26
万家灯火映元宵,防灾警钟鸣心间。在象征团圆的元宵佳节,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以一场特殊的“云端生命教育课”叩击人心。通过直播镜头,1.7万名网友跟随全国“防灾减灾科普大使”羊芳的脚步,“走”进北川
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
2025-06-20
为普及防震减灾知识,提升公众应急避险能力,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组织开展2025年四川省科普活动月主题活动,先后举办了《科学避险•生命教育课堂——防震减灾自救互救云科普》线上直播活动和《防震减灾•
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
2025-06-20
4月1日上午10时,地震预警警报声在绵阳高新区火炬一小(未来学院)上空拉响,由绵阳市应急管理局、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绵阳高新区消防救援大队、绵阳高新区火炬第一小学(未来学院)联合主办的2025
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
2025-06-20
为弘扬伟大抗震救灾精神,普及防灾减灾知识,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025年5月31日,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在端午传统节日来临之际,精心策划开展了“粽宝科普小课堂”端午特别活动。活动趣味生动,吸引
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
2025-06-20
2025年5月12日,在第17个全国防灾减灾日到来之际,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以“弘扬抗震救灾精神 筑牢全民防灾防线”为主题,创新开展多层次、立体化的防灾减灾宣传教育系列活动,通过“云端科普+馆校
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
2025-06-20
地震,自古以来便对我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早在东汉时期,张衡就发明制造了地动仪进行地震观测,以实现地震预报、开展地震科学研究。
重庆自然博物馆
2025-06-04
技术突破藏在REDR的制造工艺中。团队采用不锈钢3D打印技术,制造出蜂窝状耗能单元,其屈服承载力达399.5千牛,能量吸收能力1.2×10⁸牛·毫米,相当于单块单元可吸收40辆小轿车撞击的能量。
Engineering前沿
2025-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