划重点

★ 体感温度,其实还会受湿度和风速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 南方的建筑设计很少考虑保暖,而在南方湿度又高,体感温度自然很低。

★ 要想保暖,空调和加热器是两大利器,除此之外还可以密封门缝窗缝,防止热量散失。

就在这几天,寒潮一路南下,袭击了广东!猝不及防的南方网友纷纷吐槽:“寒冷使人年轻,楼下60多岁的保安大爷都冻的跟孙子一样。”

不得不说这一波的寒流确实厉害。它们从北到南横扫整个中国版图,将0度等温线推进到了广东北部,位于亚热带的广州和深圳市最高气温也降到了个位数。刚刚还号称“今天下午还是拖鞋配短袖”的广州小伙伴,现在都转而号召“一起把秋裤穿起来”。

图片

降温加降雨,可不是一般的冷。| 图虫创意

气象部门称,26到27日当地气温骤降,并伴有大风降雨,体感非常寒冷,请注意添衣加被。直到29号,气温仍然会维持在低位,直到30号以后才会明显回升。

气象部门的预警中,提到了“体感寒冷”,也就是说,我们感觉到的温度和实际的气温其实大有不同。那么,是什么造成了这种差异呢?

01

体感寒冷,不只是因为天气冷

体感温度本身虽然并不高深,但由于其所受的影响因素太多,不同的地点、季节、场所大小、形状、通风条件、墙壁厚度、外界日照条件等,再加上个人的身体素质不一样,体感的温度都会有明显的差别。

不过,学术界仍然发明了一系列半定量方法来描述体感温度。在较高温度范围(>10℃)内时,我们可以结合风速和湿度对气温进行修正,从而求出体感温度。计算体感温度的公式如图所示:

图片

看不懂?别担心,马上解答你的疑问。| 编者制图

风速越高,风就能从体表带走越多的热量,体感温度就有明显降低。而湿度升高时,皮肤表面的水分蒸发受到抑制,体感温度也就随之升高。因此,即便气温相同,高湿度的南方夏日,明显也比北方更让人感觉炎热。所谓的“桑拿天”,就可以用湿度对体感温度的影响来解释。

图片

“桑拿天”也正是荷叶碧绿的时候。| 图虫创意

不过,细心的读者可能会意识到一个问题,南方的冬天湿度也不小,为什么人体没有感觉到更热,反而更冷了?实际上,湿度对体感温度的影响非常复杂,上面的结论仅限于较高温度下(>10℃)。

在冬天气温较低时,人体温度高出环境温度,人体会向外散热。由于水比空气更能传热,人体身上的热量就通过衣服上夹杂的“水”,源源不断地把热传出去了,所以冬季相对湿度越大(水汽越多)就散热越多,感觉越冷,称为湿冷。

说白了,湿度大,在夏天时更容易让人感觉更热,在冬天时则更寒冷。

02

惨了,南方房子可不怎么考虑保暖

除了湿度,室内的体感温度还与墙壁发出的辐射热相关。夏天时室外温度高,墙壁受热温度上升,通过辐射方式向房间内传热,体感温度相对实际气温可能升高。而冬天时室外温度低,墙壁受到冷却温度降低,体感温度相对实际气温就可能下降。

不过,房屋的隔热性难以精确定量。根据经验,在封闭的室内,气温、湿度和墙壁辐射热对体感温度的影响约为40%、20%和40%,可见辐射热的作用不容忽视。

但是在冬季,影响体感温度的主角,其实是气密性。一旦室内外产生大量空气自由流动的间隙,不仅会形成让人感到寒冷的风,也会促进室内外空气的热对流,从而加速热量的散失。在这样四处透风的房间中,体感温度显然会低于实际气温。

图片

广州的建筑设计,很少考虑冬天保暖。| 图虫创意

我国南方的建筑,特别是在广东这样的亚热带地区,在修建过程中,较少考虑到冬季的保暖效果,所以在寒潮面前暴露出隔热能力不足,气密性差等特点。再加上南方地区普遍采用单层玻璃,一旦外界温度急剧降低,玻璃就率先被冷却,使屋间内热量以辐射形式向屋外散逸。更别提南方冬季室内动辄80、90%的相对湿度,体感温度就很容易明显低于实际气温了。

03

南方寒潮,如何应对?

身处广东,要像在北方一样,集中供暖、加厚墙壁、使用双层玻璃、铺设隔热瓦,显然不是三言两语间就能办到的事情。那么在南方的小伙伴们,有什么办法来渡过眼下难捱的寒流呢?

首先,空调当然是南方对抗寒冷的终极武器之一。空调能通过热对流的方式升高气温,同时还兼具的除湿效果。待在空调房里,身体自然会感觉暖和。

图片

空调没有制热功能?试试加热器吧。| 图虫创意

不过,广东很多空调可能压根儿没有制热功能。这种情况下,准备一个小型的加热器就非常有必要了。目前的各种“小太阳”通过加装反射罩等方式,都有了很高的电能利用效率和定向效果,用起来都杠杠滴。不过别忘了,在使用电加热器时也要注意安全哟。

其次,如有必要,可以在门缝等处贴上密封条,夏季可以防止空调冷气外溢,冬季可以阻挡外面冷空气进入。不要小看连通屋内和屋外的孔隙,窗户是热量散失最严重的环节。夜间,人在屋内,应及时拉好窗帘。窗帘不光可以阻挡窗缝内进入的冷空气,还可以防止空调吹出的热风被玻璃冷却。

总而言之,我们既可以采用增添衣物的方法来防御,也可以灵活运用空调和加热器这些现代玩意儿。躲在层层保暖措施后面,寒潮也就不足为惧了。

作者 | 李 瑞 大阪大学物理学博士

审核 | 艾婉秀 国家气候中心气候服务室首席专家 研究员

编辑 | 江 帆

责编 | 丁 崝

本文由“科学辟谣平台”(ID:Science_Facts)出品,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来自版权图库的图片,不授权转载。

科学辟谣

来源: 科学辟谣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