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聚会推杯换盏,节日宴请把酒言欢,酒精似乎成了社交场上的“润滑剂”。但很少有人知道,看似普通的“喝高了”,可能是乙醇中毒的信号,稍有不慎就会酿成生命悲剧。
今天常德市第二人民医院专家就用通俗的语言,聊聊乙醇中毒的核心知识,帮你避开饮酒误区。
一、酒精是如何“搞垮”身体的?
酒精进入人体后,全靠肝脏“解毒”:先转化为乙醛,再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排出。
可肝脏的代谢能力有限,成年人每小时仅能处理10-15克酒精,一旦短时间内喝太多,乙醛就会在体内“堆着闹事”——不仅抑制中枢神经系统,让你从兴奋到昏睡,还会刺激胃黏膜、损伤肝脏,甚至影响心跳和呼吸。
一般来说,喝70-80克酒精就可能出现中毒症状,250-500克就可能致命,空腹喝、喝得快,风险会翻倍!
醉酒的三个阶段,警惕危险信号,乙醇中毒不是突然发生的,身体会发出明确信号,分为三个阶段:
1、兴奋期
脸通红或发白,话多、情绪忽好忽坏,可能还觉得自己没醉——这其实是酒精在抑制大脑控制功能,此时已经开始中毒了。
2、共济失调期
走路摇摇晃晃,说话含糊不清,看东西重影,还一个劲恶心呕吐。这时候千万别开车,反应速度比平时慢一半,极易出意外。
3、昏迷期
这是最危险的阶段!人会昏睡不醒,瞳孔散大,呼吸又浅又慢,甚至血压下降。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必须立刻送医,晚一步可能就救不回来了。
二、这些“解酒偏方”,全是坑!
喝醉后,很多人会用浓茶、咖啡、醋甚至催吐来“解酒”,其实都是错误操作:浓茶和咖啡会加重心脏负担,醋会刺激胃黏膜,催吐则可能导致食道灼伤,尤其昏迷者还会误吸呕吐物窒息。
正确做法是:轻症者多喝水、卧床休息,补充点维生素B族。
一旦出现意识模糊、呕吐带血、呼吸异常,立刻打120,别抱有侥幸心理。
三、这些人,一滴酒都不能碰!
1、酒精过敏者、孕妇、未成年人;
2、肝肾功能不全者,酒精会直接加重脏器损伤;
3、正在吃头孢类抗生素、镇静催眠药的人,喝酒可能引发“双硫仑样反应”,出现心慌、呼吸困难,甚至死亡。
温馨提醒
健康饮酒,别拿生命赌,社交场合不必硬撑,能不喝就不喝,实在推不掉就少喝,饮酒前先吃点主食或牛奶保护胃黏膜。
记住,“喝断片”不是酒量好,而是大脑记忆功能受损的表现;“喝到吐”也不是解酒,而是身体在发出求救信号。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常德市第二人民医院 急诊医学科 张雪晴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编辑ZS)
来源: 常德市第二人民医院
科普中国公众号
科普中国微博

帮助
湖南医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