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冬季助长,讲究的不是“冲冲冲”,而是“藏藏藏”!湖南妇女儿童医院中医儿科李雪冰医生今天说的这“三藏”,可不是《西游记》里那位骑着白马的唐僧,而是要给孩子的身体办好三件大事——藏身,藏神,藏食。做好了这三件“藏宝”任务,就相当于给孩子的生长引擎加满了油,等到春风吹来,想不“蹿个儿”都难!

冬季“养藏”三部曲:从身、心、食全面入手
1.藏身:温养避寒,固护阳气
身体的温暖是阳气得以潜藏的基础。冬季养护,首先要避免寒气入侵,损耗宝贵的阳气。
重点部位保暖:尤其要保护好孩子的头部(诸阳之会)颈背部(督脉、膀胱经所行)、腹部(脾胃所在)和足部(足三阴经之始)。这些部位受凉,最易伤阳。
“无扰乎阳”:运动要适度,以身体微热、不出大汗为原则。因为“汗出则阳气泄”,大汗淋漓会导致阳气过度外散,与冬季“藏”的本意相悖。
2.藏神:安宁内守,休养生息
心神安宁,阳气才能更好地收敛。
保证充足睡眠:应遵循“早卧晚起,必待日光”的原则。让孩子早点上床睡觉,有条件的话可以稍晚起床。优质的睡眠是人体封藏阳气最有效的方式。
避免情志过激:冬季宜静养。让孩子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于兴奋、惊恐或思虑过度。一个平和的心态,有助于能量的内收和固藏。
3.藏食:厚味填精,健脾益肾
饮食是“藏精”的物质来源。冬季可适当温补,但关键在于“清补”和“巧补”,不可一味“蛮补”。
温润益肾:可适量食用一些性质平和、能入肾经的食物,如核桃、黑芝麻、黑豆、山药、板栗、牛肉等。
顾护脾胃:任何进补的前提,都是孩子拥有良好的脾胃运化功能。避免油腻、生冷及过于滋补的食物,以免加重脾胃负担。可常给孩子喝一些山药粥、小米红枣粥,温和健脾,为“藏精”打下基础。
避免“蛮补”:这点尤为重要!许多家长爱子心切,容易陷入“蛮补”的误区,恨不得顿顿大鱼大肉,或滥用补品。这就像给小树苗施浓肥,非但无法助长,反而会“烧根”——直接损伤孩子娇嫩的脾胃,导致消化不良、积食内热。真正的“补”,是温和的“滋养”,是让脾胃能轻松运化的“清补”。
李雪冰医生小结:
冬季助长的“养藏之道”,是一场关于能量的战略储备。我们通过藏身以防阳气外泄,通过藏神以安内在根本,通过藏食以充物质基础。
这个过程看似平淡,却直接决定了孩子来年春季生长的“后劲”与“高度”。今日静心“深藏”,正是为了明日更好地“薄发”。顺应天时,科学养护,方能让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行稳致远。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湖南妇女儿童医院 李雪冰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编辑92)
来源: 湖南妇女儿童医院 李雪冰
科普中国公众号
科普中国微博

帮助
湖南医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