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29日,是我国第7个胃癌关爱日,旨在提升全民胃癌防治意识,强化早筛早诊理念,并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以降低胃癌。
据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我国胃癌发病率占恶性肿瘤第五位,死亡率占第三位。由此可见,胃癌防治形势极为严峻。
该如何有效防治胃癌?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肿瘤二科邓天好主任介绍,胃癌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对它的忽视。胃癌可防可治,关键在于早期干预。
胃癌的“报警器”:警惕身体的六大信号
1.痛:上腹部持续不适或疼痛,规律改变。
2.胀:食欲不振、早饱、饭后异常饱胀。
3.瘦:不明原因的明显消瘦、乏力。
4.吐:恶心、呕吐,尤其呕吐隔夜宿食。
5.黑:大便变黑、呈柏油样(可能提示出血)。
6.贫:出现贫血,如头晕、脸色苍白。

(▲AI图)
胃癌偏爱这些人:六大高风险因素人群
1.幽门螺杆菌
幽门螺杆菌是明确的胃癌致癌因素,属于I类致癌原,是引发胃炎和癌变的“元凶”。
2.不良饮食
“三高”饮食:长期摄入高盐、腌制品(如咸鱼、咸菜)、烧烤煎炸食物。
“两少”习惯:新鲜蔬菜、水果摄入不足,膳食纤维缺乏。
其他:偏好烫食、三餐不规律、暴饮暴食。
3.饮酒与吸烟
烟草和酒精长期直接刺激、损伤胃黏膜。
4.癌前病变
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息肉、胃溃疡或曾接受胃部手术(残胃)。
5.遗传与家族史
一级亲属(父母、兄妹)有胃癌史,风险显著增加。
6.年龄与环境因素
胃癌发病风险随年龄增长而增加,中老年人(尤其是50岁以上人群)发病率较高,需格外警惕。长期接触某些工业污染、放射性物质等。

(▲AI图)
胃癌筛查:方法与频率
1.核心方法
胃镜+活检:诊断胃癌的“金标准”,直观准确。
辅助手段:幽门螺杆菌检测(碳13或碳14呼气试验)。
2.筛查频率
普通人群:建议40岁开始首次胃镜检查。若结果正常,可每3—5年复查。
高危人群(有家族史、癌前病变等):筛查需更早、更频繁,应每年1次或严格遵医嘱。
胃癌预防五大法则
1.根除幽门螺杆菌——“胃”来无“幽”;
2.健康饮食——少盐、少油、少腌制品、多蔬菜;

(▲AI图)
3.戒烟限酒——“烟”消“酒”散;
4.规律作息——告别熬夜;
5.定期筛查——胃镜检查。
专家提醒
肿瘤二科邓天好主任强调:健康的生活习惯和定期体检,是抵御胃癌的最佳武器。从日常做起,改善饮食习惯,减少高盐、高温及腌制食品的摄入,增加新鲜蔬菜水果的摄入;保持适量运动,戒烟限酒;主动管理生活习惯等可控风险,定期筛查家族史等不可控风险,这才是守护“胃”来健康最有效的方式。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 肿瘤二科 邓雪花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编辑92)
来源: 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邓雪花
科普中国公众号
科普中国微博

帮助
湖南医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