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高彩艳 太原市中心医院
刘 芳 太原市中心医院
审核:毕志霞 太原市中心医院 副主任医师
一、认识敏感肌:肌肤世界的特殊族群
在肌肤的奇幻世界里,有一群特殊的居民——敏感肌肤族。他们的日常生活充满了挑战和冒险,因其皮肤对外界环境的细微变化格外敏感。数据显示,全球有越来越多的人正加入这场“肌肤保卫战”,尤其是在面部。这片区域的皮肤格外敏感娇嫩,稍受刺激就容易泛红、刺痛、干痒,让每日的护肤都变成一场需要小心翼翼的冒险。

图1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二、族群特征:谁更容易成为敏感肌?
敏感肌肤族成员的皮肤就像一张精细的网,对环境的每一次微妙变化都异常敏感。无论是温度波动、空气中悬浮颗粒,抑或是情绪起伏,都可能在其皮肤表面留下痕迹。红斑、潮红、丘疹、瘙痒、紧绷、脱屑、刺痛等症状,时作时止,或持续存在,让他们的生活充满了不确定性。
这个族群并不孤单,而且有一部分人确实更容易被敏感问题“选中”。那么,哪些人更常中招呢?在皮肤科门诊中,主诉敏感的人群以年轻人比例显著更高;而干性肤质由于皮脂膜较薄、锁水能力弱,也更容易受到外界刺激。此外,女性尤其需要留意:数据显示,女性不仅敏感肌患病率高于男性,其症状往往也更加明显。
那么,是什么启动了皮肤的“警报系统”?敏感肌并非凭空出现,长期疲劳、熬夜、饮食不规律,都会削弱皮肤屏障功能;精神压力更是隐形的“皮肤杀手”。不良生活习惯(如吸烟)也会加剧皮肤的炎症反应。如果家族中有特应性皮炎等遗传过敏体质,那么个体的皮肤可能天生就更为脆弱,像有一颗“玻璃心”。此外,妊娠、痛经或口服避孕药等,也可能成为皮肤敏感度的“调节开关”。

图2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三、自我识别:如何判断自己是否属于敏感肌?
敏感肌肤人群可通过系统性自我评估来确认是否属于这一特殊族群。建议从以下几个维度进行考量:面部/颈部皮肤是否难以耐受寒冷或炎热环境;是否曾对化妆品或个人护理用品产生不良反应;是否因风吹或使用化妆品出现瘙痒、灼热或刺痛感;症状是否与污染、压力或月经周期变化存在关联?是否已主动停用可能引发皮肤刺激的化妆品;本人及直系亲属(父母、兄弟姐妹)是否有过敏性疾病史(如哮喘、过敏性鼻炎、湿疹、荨麻疹等)。
对镜自观时,他们能细致审视面部状况:有人未见明显红血丝,有人呈现轻微的红血丝,也有人面部红血丝较为显著。这些毛细血管扩张现象,犹如记录皮肤与外界环境交互的独特图谱。
不过呢,是否为敏感肌,不应止于自我评估,还应由专业医师做最终判断。
四、潜在诱因:哪些因素会触发敏感?
敏感肌肤族的诱发因素无处不在。化妆品(包括洁面产品、保湿霜、美白霜、防晒霜、彩妆、洗发或护发产品等)、月经周期变化、剃须后的刺激、佩戴金属饰品(如项链、耳环、戒指、眼镜、皮带、手表等),以及家族过敏性疾病史,都可能成为引发皮肤不适的诱因。
在皮肤疾病谱系中,多种炎症性皮肤病症常伴发皮肤敏感状态,许多患者因频繁更换化妆品或过度清洁而导致皮肤敏感。此外,外用药物(特别是长期局部使用糖皮质激素)、某些激光及化学剥脱治疗后未及时修复皮肤屏障等情况,也可能诱发或加重皮肤敏感。
需要注意的是,敏感肌肤有时会被误诊为其他炎症性皮肤病。究其本质,该状况实为皮肤屏障功能异常、神经血管反应性和固有免疫炎症反应共同作用的综合征。

图3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五、核心机制:敏感肌的背后发生了什么?
方寸皮肤,自成生态!敏感肌肤族成员往往存在皮肤微生态紊乱的情况,这可能是导致皮肤敏感的重要原因之一。
当皮肤屏障受损时,外界化学物质、抗原物质及微生物更容易侵入,引发炎症反应。该人群通常具有更高的血管密度和更表浅的微血管分布,这使得其在面对外界刺激时更容易出现血管过度反应,释放炎症介质。
六、科学护肤:敏感肌肤族的生存法则
面对诸多挑战,敏感肌肤族并非无计可施。他们懂得规避常见诱发因素,如日晒、辛辣食物、饮酒、情绪波动、密闭的热环境等,同时掌握科学护肤原则:适度清洁、舒缓保湿、严格防晒。
1.温柔洗脸:给皮肤减负
早晨,让皮肤自然苏醒——用温水轻柔冲洗。夜晚,选择舒缓型洁面乳,如对待丝绸般轻柔按摩。请远离那些让皮肤感到紧绷、刺痛的产品,敏感肌肤值得最温柔的呵护。

图4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2.急救修护:给皮肤降温
清洁后若见明显泛红,立即启动急救模式:连续5~7天使用舒缓保湿面膜,为发烫的肌肤降温。待潮红退去后,切换至日常修护模式——选择含屏障修复成分的保湿水和面膜,帮助重建肌肤防御系统。
3.全天守护:筑起保护墙
每天2~3次涂抹舒缓保湿霜,就像为皮肤穿上一层防护服。待肌肤状态稳定后,可以搭配使用祛红精华,有效安抚躁动的毛细血管,既缓解当前不适,也预防未来泛红。
4.智慧防晒:打造金钟罩
敏感肌的防晒要讲究策略:首选物理遮挡——UPF>25、UVA透过率<5%的防晒衣和遮阳伞,应成为日常标配。如需要涂抹防晒霜时,应选择无乙醇、无香精的温和配方,并务必先在耳后试用,确认无不适后再全脸使用。

图5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除日常护理外,敏感肌肤族还可借助物理治疗改善症状。冷喷、冷膜及冷敷治疗等低温物理疗法,有助于收缩扩张的毛细血管,减轻炎症反应。
七、结语:与敏感肌和平共处
敏感肌肤族的奇幻冒险,是一场与外界环境的持久战。他们需要的不仅是治疗,更是深入理解和悉心呵护。虽然敏感性皮肤娇嫩,但只要坚持科学护理,合理规避诱因,就能有效改善皮肤状态,让肌肤在健康基础上绽放美丽。
参考文献
[1]何黎.中国敏感性皮肤临床诊疗指南(2024版)[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24,38(5):473-481.

来源: 中华医学会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
科普中国公众号
科普中国微博

帮助
中华医学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