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女士(化名)三天前因左脚踝严重扭伤,疼痛评分高达6分,同时左手大拇指也因腱鞘炎而疼痛。
经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中医非药物治疗中心主任乔寅飞一次温针灸治疗后,她惊喜地发现不仅脚踝肿痛基本消失,连左手大拇指的腱鞘炎疼痛也一并缓解。由衷赞叹:“乔医生,太好了,左手大拇指和左脚崴伤处几乎都不痛了!”
中医辨证:气滞血瘀,筋脉受损
通过相关检查,王女士被确诊为“急性踝关节扭伤”,证型归属“气滞血瘀,筋脉受损型”。
乔寅飞主任解释,踝关节是人体承重的重要枢纽,扭伤会导致局部经络受损,气血运行骤然受阻,形成瘀滞。“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瘀血阻滞在局部,故而出现肿胀、疼痛、活动受限。王女士的左手大拇指疼痛,也与此处曾有的旧伤或经气不通有关,通过整体调理可一并缓解。

(▲AI图)
治疗方案:温针灸,一箭双雕
乔寅飞主任采用了针对性的温针灸治疗。
温针灸是一种将艾灸的温热效应与针刺的经络调节作用相结合的特色疗法。针刺特定穴位,如远端取穴,遵循“上病下取,下病上取”“左病治右,右病治左”的原则,能迅速疏通经络气血,调节失衡状态;同时,针尾燃烧的艾绒将热力源源不断地导入深层组织,能温散瘀血、祛寒除湿、促进局部气血循环,从而快速消肿止痛。
这种整体调节的方式,不仅能处理新发的踝关节扭伤,也常常能连带改善身体其他部位因同类病机(气滞血瘀)引发的旧疾或不适,实现“一举多得”的效果。
中医治疗急性扭伤的独特优势
相比单纯的休息和冷敷,中医温针灸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优势独特:
1. 快速消肿止痛:温热的艾灸能显著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和淋巴回流,加速代谢产物吸收,从而快速缓解肿胀和疼痛。
2. 整体调节:通过刺激远端穴位,调节全身气血状态,不仅针对局部损伤,还能改善身体整体的修复能力。
3. 促进组织修复:改善损伤部位的血液供应,为受损的韧带、肌肉等软组织修复提供更多营养,缩短恢复时间。
4. 绿色安全:避免了长期口服止痛药可能带来的胃肠道不适等副作用。

(▲AI图)
温针灸治疗机制
温针灸融合艾热与针刺,通过针体将热力直达病灶,驱散寒湿瘀滞,疏通经络,促进气血运行;同时改善局部循环,加速瘀血吸收与组织修复,缓解肌肉痉挛,恢复关节功能。基于经络理论,治疗还可调节远端气血,兼顾其他部位问题。
急性扭伤错误处理
扭伤后常见误区包括:急性期揉搓或热敷,可能加重出血肿胀;继续活动易导致韧带撕裂;忽视专业治疗易遗留慢性疼痛;仅依赖休息或外用药可能延误恢复。应避免上述行为,及时寻求规范诊疗。
急性扭伤后的正确处理与日常调护
1. 科学应急处理(POLICE原则):
保护(Protect):立即停止活动,保护受伤部位,避免二次损伤。
适当负荷(Optimal Loading):在无痛或微痛范围内,尽早进行适度的康复活动,促进恢复。
冰敷(Ice):急性期内(24~48小时)用毛巾包裹冰袋冷敷,每次15~20分钟,可重复多次。
加压(Compression):使用弹性绷带适当包扎,帮助限制肿胀。
抬高(Elevation):将患肢抬高,最好高于心脏水平,利用重力促进液体回流,减轻肿胀。
2. 及时专业诊疗:尽快寻求专业医生帮助,明确损伤程度,并获得如温针灸等针对性治疗。
3. 循序渐进恢复:在医生指导下,逐步进行关节活动度和肌肉力量的训练,恢复功能。
4. 注意保暖:损伤部位忌受风寒,以免寒湿入侵,加重气血瘀滞。
5. 必要时需要结合影像学检查,排除更严重的情况,比如骨折等。

(▲AI图)
专家提醒
中医非药物治疗中心乔寅飞主任提醒:温针灸等中医外治法对于急性扭伤、软组织损伤有明显改善效果,其原理在于通过激发人体自身的调节与修复潜能,快速疏通经络、消散瘀滞、促进愈合。
但需注意,治疗效果会因损伤程度、个人体质及后续休养等因素存在差异。一旦发生急性扭伤,建议在科学应急处理后,及时寻求专业医师的帮助,通过辨证论治制定最佳方案,方能快速康复,避免留下后患。切勿进行不当的揉搓或过早的剧烈运动。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中医非药物治疗中心 张慧霞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编辑YT)
来源: 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科普中国公众号
科普中国微博

帮助
湖南医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