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农村的老李65岁,患糖尿病快十年了。他总觉得“年纪大了血糖高点正常”,药想起来才吃,红烧肉、甜点心也没忌口。3年前,他开始觉得脚底板发麻,像有无数只小虫子在爬,夜里更明显,有时候麻得睡不着觉。后来他双手也开始发麻,拿筷子都有点不稳。
村里小诊所的医生说他是颈椎病、腰间盘突出,贴了不少膏药,试了好几种“偏方”,钱花了不少,毛病却越来越重。直到有一次走路差点摔着,儿女硬把他拉到温 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才查出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好在治得不算太晚,现在血糖稳住了,手脚发麻的感觉也轻多了。
像老李这样的糖友真不少。很多人觉得“血糖高点没什么,反正一直吃着药,也坏不到哪去”,要是手脚发麻、皮肤发痒、偶尔有刺痛感,都当成“老毛病”忍忍就过了。可这些不起眼的“小难受”,很可能是糖尿病在“偷偷伤神经”——这病叫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也是导致糖尿病足的重要原因。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神经病变的一种,它一般表现为对称性多发性感觉神经病变,最开始影响下肢远端,随着疾病的进展,逐渐向近端发展,手脚像套了层袜子、手套似的,摸东西没知觉。有的人会觉得脚像被火烧、被针扎;有的人感觉异常如麻木,会觉得有小蚂蚁在身上爬;还有人皮肤痛觉过敏,穿袜子、盖被子轻轻一碰就疼得厉害。

别小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它可不“温柔”。有一半人刚开始压根没症状,要是不管不顾,脚碰破了都没感觉,很容易发生溃疡、坏疽,严重的还得截肢。

为什么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容易被漏诊呢?很多老人觉得“人老了手脚发麻正常”,看病时也忘了跟医生说。加上这病早期没有明显症状,要是不特意检查,很容易错过最好的治疗时机。
不过大家也别慌,这病能防能治。关键是早发现、早治疗:
2型糖友确诊那天就要查神经,1型糖友确诊五年后开始查,之后每年都要查一次,建议到医院神经内科进行专科检查。哪怕没有感觉,也要做检查,因为神经伤了可能自己还不知道。
控好血糖是根本:这是唯一能阻止病情加重的办法。定期检测“糖化血红蛋白”,它就像过去2个月-3个月的血糖“成绩单”,建议控制在7%以内。
改善生活方式:积极控制高血压和高脂血症,控制体重,戒烟限酒。
临床治疗: 药物治疗如营养神经、抗氧化应激、抑制醛糖还原酶活性、改善微循环等;一些中药也可以用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关于神经痛也有相应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主要包括针灸治疗和电刺激治疗。

来源: 温州市护理学会
科普中国公众号
科普中国微博

帮助
温州市护理学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