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辛苦您帮忙看下我家宝宝,他屁股上面长了好多疹子,涂护臀霜也没有效果。”在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省脑科医院)儿科门诊,杨慧医生接诊了一个长皮疹的幼儿,经过详细询问病史、仔细检查后诊断为手足口病

杨慧医生向宝妈介绍,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5岁以下儿童多发;主要由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肠道病毒71型等感染所致,其中以柯萨奇病毒16型和肠道病毒71型最为常见;肠道病毒可通过感染者的粪便、咽喉分泌物、唾液和疱疹液等广泛传播。

密切接触是手足口病重要的传播方式,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感染;还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饮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和食物亦可感染。

手足口病主要表现为发热,手、足、口、臀等部位出疹,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个别病例可无皮疹;典型皮疹表现为斑丘疹、丘疹、疱疹。皮疹周围有炎性红晕,疱疹内液体较少,不疼不痒,皮疹恢复时不结痂、 不留疤。不典型皮疹通常小、厚、硬、少,有时可见瘀点、瘀斑。某些型别肠道病毒如柯萨奇病毒6型和10型所致皮损严重, 皮疹可表现为大疱样改变,伴有疼痛和痒感,且不限于手、足、口部位。

少数病例可出现中枢神经系统损害,表现为精神差、嗜睡、吸吮无力、易惊、头痛、呕吐、烦躁、肢体抖动、肌无力、颈项强直、抽搐、严重意识障碍等;可能出现心肺功能衰竭,表现为心动过速、呼吸急促、口唇紫绀、咳粉红色泡沫痰或血性液体、血压降低或休克。

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省脑科医院)儿科徐琳主任告诉大家,感染手足口病,要注意隔离,避免交叉感染;清淡饮食;做好口腔和皮肤护理;积极控制高热,体温超过38.5℃者,可应用退热药物治疗,常用药物有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可以口服清热解毒的中成药物,局部使用抗病毒喷剂。

年龄3岁以下、病程3天以内和肠道病毒71型感染为重症高危因素,如果出现下列情况提示患儿可能发展为重症病例,需要及时就医:持续高热;精神萎靡、头痛、眼球震颤或上翻、呕吐、易惊、肢体抖动、吸吮无力、站立或坐立不稳等;呼吸增快、减慢或节律不整;心率增快、出冷汗、四肢末梢发凉、皮肤发花、血压升高、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延长;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升高、血糖升高、血乳酸升高。

如何预防手足口病?

一、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是预防手足口病的关键。勤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儿童玩具和常接触到的物品应当定期进行清洁消毒;居处宜多通风,勤晒衣被;注意饮食起居,合理供给营养;保持充足睡眠,防止过度疲劳,降低机体抵抗力;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避免儿童与患手足口病儿童密切接触,在手足口病流行期间,不带孩子到人群聚集公共场所。

二、接种疫苗:肠道病毒71型灭活疫苗可用于6月龄~5岁儿童预防肠道病毒71型感染所致的手足口病,基础免疫程序为2剂次,间隔1个月,鼓励在12月龄前完成接种。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省脑科医院)儿科 刘霞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编辑YT)


来源: 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省脑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