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艳霞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首都儿童医学中心 主治医师

审核:马立霜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首都儿童医学中心 主任医师

先天性膈疝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先天性疾病,很多家长都想知道这种病该如何治疗。

其实,先天性膈疝只能通过手术治疗,吃药、打针等方式是无效的。这就好比天花板漏了个洞,不把它切实补上,是不可能自己好的,手术就是要把膈肌上的缺损修补好。

以前治疗先天性膈疝主要采用开放手术,需要开刀,刀口长,缝合多,手术打击大,术后恢复慢,还会留下明显的刀疤。这不仅会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还可能降低生活质量,比如有的人会一辈子觉得自己是个有病的人,心里留下阴影。

现在,很多病情不是那么严重的膈疝患儿可以通过微创腔镜手术进行治疗。微创手术对于患儿来说是个福音,它相比开放手术有很多优点。

图1 原创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膈肌是胸和腹之间横着的肌肉,膈疝的缺损通常在靠后的后外侧。以前开放手术经腹部切口,创伤大,手术时周围正常脏器也会受到骚扰,而且肠管接触空气后容易粘连,可能引发肠梗阻,严重时还需要二次手术。

而微创手术一般采用胸腔镜,在患儿的后肩胛下、腋下和后背靠后的地方打三个直径3毫米的洞,一个洞用于放入显示镜观察,另外两个洞分别放入长钳子进行操作。手术时,通过注入二氧化碳气,将肠管等腹腔脏器顺着膈肌缺损推回腹腔,并用较低的二氧化碳压力顶住,使其不再返回胸腔,然后在胸腔内进行缝合修补。这种方法手术创伤小,对周围脏器骚扰少,术后肠管也不容易粘连,即使极个别孩子复发,仍然可以用腔镜再次手术。此外,微创手术几乎不会留下明显疤痕,不会影响孩子日后的生活质量,他们长大后可以像正常孩子一样穿着泳衣等,不用担心留下手术印记。

先天性膈疝宝宝做完手术后,不管是微创还是开放手术,都会留下伤口,家长做好伤口护理特别关键。

微创手术的伤口一般就3个小洞,缝合用的是“可吸收线”,这种线不用拆,会自己慢慢吸收。

开放手术的伤口,现在用的是“皮内缝合”,也就是大家常说的“美容缝合”,缝好后看起来就是一条线,没有以前传统手术那种一个个的针眼,恢复后痕迹特别浅。

新生儿特别容易出汗,伤口周围可能会有分泌物,而且宝宝皮肤又嫩,哪怕用的是刺激小的可吸收线,伤口有点红、有点分泌物也很正常,家长别慌,重点是每天用碘伏或者酒精给伤口擦一擦、消消毒。

很多家长不敢碰,怕“弄疼宝宝”,其实完全不用怕。不消毒反而容易出问题,按时消毒才是对宝宝负责。而且在每天消毒擦拭的过程中,可吸收线可能会慢慢掉下来,线掉了就说明伤口恢复得更顺利了,这是好事。

图2 原创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跟大孩子、大人不一样,新生儿的伤口愈合能力特别强。微创手术的小洞口,恢复后基本看不出痕迹;开放手术的缝合线,长好后大多只有一条浅浅的白印,甚至有时候家长带宝宝去复查,医生都得仔细找才能看到伤口,不少家长还因为伤口恢复得好专门感谢医生呢。

除了宝宝自身愈合能力强,手术时医生也会特别注意细节:会尽量保护伤口周围的组织,少去夹、少损伤;用电刀也很谨慎,电刀主要是用来止血的,不是所有地方都用,只有可能出血的地方才针对性止血或预防性止血,这样能减少对组织的伤害,也就不容易留疤了。

总的来说,家长只要记住每天给伤口消毒,别害怕、别偷懒,宝宝的伤口就能顺利恢复,不用太担心留疤的问题。

来源: 中华医学会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