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马渝燕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 副主任医师
审核:焦安夏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 主任医师
许多家长一听说孩子需要做支气管镜,难免会紧张。充分了解检查、治疗前后的全过程,是消除恐惧、积极配合治疗的第一步。
充分的术前准备是确保手术顺利和安全的前提。医生会为孩子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并完成必要的辅助检查,如血常规、凝血功能、心电图、胸部CT或X光片等,以评估孩子能否耐受检查或治疗。还会进行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等传染病筛查,这是有创操作的常规要求。
支气管镜虽安全,但也有禁忌证,如严重心肺功能不全,无法耐受检查、治疗者;难以纠正的出血倾向(如严重凝血功能障碍);活动性大咯血未控制者(术中易加重出血);严重营养不良、全身状况极度衰弱者。对于某些相对禁忌证(如轻度肺功能差、肺动脉高压等),医生会权衡利弊,在充分准备和监护下仍可考虑实施。
为防止麻醉或检查过程中胃内容物反流吸入气道引发窒息或肺炎,支气管镜术前需严格禁食禁水。通常要求禁食固体食物(如牛奶、配方奶、淀粉类)6-8小时,禁饮(清饮料)2-4小时。具体时间需严格遵循医嘱。医生会向家长详细说明检查、治疗的目的、过程、潜在风险及替代方案,家长需签署知情同意书。家长应如实告知医生孩子的过敏史、既往病史及当前用药情况。

图1 原创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现代儿童支气管镜检查、治疗普遍采用“无痛”技术,力求在安全、舒适的前提下完成。一般在静脉镇静或麻醉下进行。对于静脉麻醉的儿童,麻醉医生会使用起效快、作用时间短、安全性高的药物,让孩子迅速进入“睡眠状态”。整个检查过程孩子无痛苦、无记忆,能有效消除恐惧和创伤感。对于静脉镇静的儿童,多采用局部麻醉与咪达唑仑等镇静剂联合使用,孩子处于半睡眠状态,痛苦小,对手术过程记忆模糊,心理影响相对较小。一些简单的检查项目或配合度好的大龄儿童,也可在局部麻醉(喉部喷雾麻醉)下进行支气管镜检查、治疗,但舒适度较差。
孩子“睡着”后,医生会经孩子的鼻腔或口腔,将支气管镜轻柔地插入气道。通过显示屏实时观察气管、支气管的情况,根据需要实施灌洗、刷检、活检或取异物等操作。整个过程中,麻醉医生、内镜医生、护士会组成团队,严密监测孩子的生命体征,确保万无一失。单纯的诊断性检查通常10-20分钟即可完成。如需进行灌洗、取异物等治疗,则可能需要30分钟至1小时或更久。
检查、治疗结束并不意味着万事大吉,术后的观察与护理同样重要。孩子会被送至复苏室吸氧并观察,直至完全清醒。医护人员会密切监测孩子的呼吸、心率、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观察有无出血、呼吸困难等并发症。术后需继续禁食禁水2-3小时,以防因咽喉部麻醉效果未完全消退而导致呛咳或误吸。之后可先试饮少量温水,无呛咳后可进食温凉的流质或软食(如粥、烂面条),次日可恢复正常饮食。
孩子可能会出现咽喉不适、声音嘶哑、少量痰中带血等情况,这通常是正常反应,一般会自行缓解。应让孩子少说话,避免用力咳嗽。若出现剧烈咳嗽、咯鲜血、呼吸困难、胸痛或发热等,需立即告知医生。术后建议适当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对于门诊完成检查的孩子,需在院观察数小时无恙后方可离院,并在家继续休息。

图2 原创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儿童可弯曲支气管镜是一项成熟、安全的微创技术。家长对此有科学的认知,就能更好地配合医护人员,帮助孩子平稳、安全地完成检查与治疗,最终战胜疾病。

来源: 中华医学会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
科普中国公众号
科普中国微博

帮助
中华医学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