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智海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主任医师

审核:刘伟军 武汉市第四医院(武汉市骨科医院) 主任医师

对于脊柱结核患者,药物治疗是核心手段,但部分患者仍需通过手术治疗。那么,患者在手术前需要做好哪些准备?手术后需要如何进行康复训练呢?下面就为大家详细说明。

一、脊柱结核术前准备

术前准备的关键是提升患者身体机能,为手术打下良好基础,同时控制结核病情,确保手术安全。具体要做好以下几方面:

1.加强营养,提升抵抗力

身体抵抗力是手术恢复的重要保障,术前要注重营养补充:

日常饮食中,每天至少吃2-3个鸡蛋,为身体补充优质蛋白。

若患者体质较弱,比如存在贫血、低蛋白等情况,不要顾虑麻烦,需在医生指导下补充营养,必要时通过输血、输注白蛋白,甚至使用脂肪乳氨基酸等方式,改善身体状态。

图1 原创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医生会通过检查血色素等指标,评估患者的身体机能,确保术前营养状况达标。曾经有河北的患者来就诊时,日常只吃馒头蘸酱油,营养严重不足,这类患者更需要重视术前营养补充,才能更好地应对手术。

2.规范抗结核治疗,控制病情

抗结核治疗是术前必不可少的环节,目的是控制结核活动,降低手术风险。

一般情况下,术前需要规范使用抗结核化疗药物2-3周。但也有特殊情况,比如部分患者在其他医院已经用药2周、3周,甚至1个月、2个月,只是医生对其之前的用药情况不放心;还有些患者为了尽快手术,可能会谎报用药情况,存在用药不规律的问题。针对这些情况,医生通常会要求患者至少再规范用药1周。

用药期间,医生会通过观察患者的结核症状是否减轻,以及检查血沉C反应蛋白等指标,判断结核病情的控制情况。需要注意的是,判断病情不能只看指标的具体数值,更要关注指标的动态变化趋势。

另外,如果患者之前接受过脓汁抽取治疗,抽取后血沉可能会快速下降,这并不一定代表抗结核药物起效,此时不能急于手术。医生会仔细观察病情,严格按照医疗规范判断手术时机,不会为了满足患者急于手术的心理而盲目安排,避免对患者造成伤害。

二、脊柱结核术后康复训练

术后康复训练需要循序渐进,不能急于求成,要在保护病变部位的前提下,逐步恢复身体功能,防止肌肉萎缩和神经粘连。具体训练步骤如下:

1.术后早期:先练四肢,防萎缩、防粘连

术后刚结束时,不建议立即对腰椎、胸椎等病变部位进行锻炼,一般在术后3-5天开始进行四肢训练。

图2 原创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主要进行四肢的等长、等张收缩训练,比如活动手脚、屈伸胳膊和腿等,目的是防止四肢肌肉萎缩。如果长期卧床不活动,患者下地时可能会浑身无力、站立不稳,容易摔倒,也无法支撑身体重量。

同时,适当活动四肢还能避免神经粘连。若长期不活动,神经根可能会发生粘连,导致腿部出现紧绷、不适的感觉,通过四肢训练可以“拉开”神经,减少粘连风险。

2.逐步过渡:从床上到户外,做好保护

在四肢训练有一定基础后,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步尝试下地活动,且全程需在腰围支具的保护下进行,具体步骤如下:

先在床上将床头抬高30度,适应一段时间;

适应后坐在床上,进一步适应身体状态;

之后在床边、床周活动,再慢慢扩展到室内、户外活动。

3.后期强化:修复病变部位肌肉

当患者四肢肌肉没有萎缩、功能恢复良好,且腰部等病变部位肌肉修复到一定程度后,再开始进行腰背肌训练,逐渐强化肌肉力量,让脊柱功能更好地恢复。


来源: 中华医学会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