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恒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 主治医师

审核:秦世炳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 主任医师

结核病是一种古老的疾病,而骨结核作为肺外结核的常见类型,其防治与我们的骨骼健康息息相关。了解骨结核的治疗手段与预防方法,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守护自身健康。

目前,骨结核的治疗以综合手段为主,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制定个性化方案,核心目标是杀灭结核杆菌、控制病情发展、修复受损骨骼。

药物治疗是骨结核治疗的基础,也是所有患者的首选方案,医学上称为“督导化疗”,即从确诊开始就需在专业指导下规律用药,确保治疗效果。

图1 原创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对于初次患病、无耐药性的患者,一般需要持续用药1-1.5年。如果出现药物耐药或病情复发,治疗时间会相应延长,疗程也会增加。

初治患者通常采用“四联用药”,即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吡嗪酰胺这四种经典抗结核药物的组合。对于复治患者(如复发或耐药者),则会根据情况选用其他二线药物,比如贝达喹啉左氧氟沙星(或莫西沙星)、利奈唑胺德拉马尼环丝氨酸氯法齐明等。目前部分专科医院已配备29种专用抗结核药物,但临床中最常用的仍是上述四种初治药物。

很多骨结核患者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是营养不良、免疫力低下,因此营养支持是治疗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医生会特别强调通过饮食或专业营养配给来提升患者的营养水平,比如部分医院的病房会为患者提供定制的营养套餐,帮助患者增强体质,为对抗病菌打下基础。

当患者因结核杆菌感染导致免疫细胞活性下降、抵抗力减弱时,医生可能会采用免疫治疗。例如使用“微卡”等免疫制剂,通过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提高患者对结核杆菌的抵抗力,辅助药物更好地发挥作用。

另外,约70%的住院骨结核患者需要接受手术干预,通常在出现以下情况时采用:局部形成脓肿、骨骼出现坏死(死骨)、关节稳定性变差、疼痛明显加重,或出现截瘫、神经压迫等严重症状。

手术的规模和方式根据病情而定,从简单的穿刺引流脓液,到清除病灶内的坏死组织,再到针对骨骼不稳定或神经压迫进行的固定、减压手术等,目的都是清除病灶、缓解症状、恢复骨骼功能。

图2 原创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相比于患病后的治疗,骨结核的预防同样关键,通过日常防护和科学措施,能有效降低发病风险。

对于有肺结核患者的地域或环境,无需歧视,但要做好适当防护(如保持通风、戴口罩等),避免密切接触病菌。

抵抗力较低的人群(如家族性免疫力偏弱者),应坚持适度的功能锻炼,比如跑步、散步等,增强体质;同时尽量减少去人群密集的场所,降低感染风险。

另外,很多年轻骨结核患者(十几岁至二十岁左右)都有不良作息习惯,比如频繁熬夜泡夜店、长时间玩电脑手机不休息等。长期作息不规律会严重削弱免疫力,增加感染结核杆菌的可能。因此,保持正常的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睡眠,是预防骨结核的重要基础。

还需要我们了解的是,接种卡介苗是预防结核杆菌感染的有效手段,中国是世界上普及卡介苗接种的国家之一,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显示,中国儿童的结核发病率远低于其他未普及接种的国家。

①接种时间:儿童一般在出生20多天后接种卡介苗。

②保护期限:卡介苗的保护期约为3-5年,因此孩子入学后,建议进行PPD(结核菌素试验)皮试,检测体内是否有抵抗结核杆菌的能力。如果在结核高发地区,或皮试结果显示无抵抗力,可考虑重新补种。

③重点人群:从农村、小城市等结核低发区到大城市等高发区工作、生活的人,也建议做PPD皮试。例如,北京中华民族园刚开业时,部分前来工作的少数民族人群皮试结果为阴性(说明未接触过结核杆菌,无抵抗力),这类人群若感染结核杆菌可能引发爆发性发病,因此建议皮试阴性者及时接种卡介苗,获得保护。

需要注意的是,卡介苗主要作用是预防结核杆菌感染发作,并非直接针对骨结核。但只要结核杆菌不发作,就不会进一步侵犯骨骼,从而间接起到预防骨结核的作用。


来源: 中华医学会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