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洋暖流一旦“熄火”,我们真会进入《后天》般的冰河时代吗?

电影《后天》中,一场突如其其来的气候灾难,让北半球一夜之间进入冰河世纪,纽约被冰雪瞬间覆盖,人类为了生存南迁。这场视觉震撼的灾难,其核心设定便是大西洋经向翻转环流的崩溃——一个在现实世界中真实存在,并对全球气候至关重要的洋流系统。

这并非纯粹的科幻臆想。科学家们长期以来都在研究,如果这条“海洋传送带”真的停止了运转,会对地球气候产生怎样的影响?我们真的会面临电影中那种极端而迅速的冰河时代吗?

大西洋暖流:地球的“暖气片”

要理解大西洋经向翻转环流的重要性,我们得把它想象成地球气候系统的一个巨大“暖气片”和“调温器”。

这个洋流系统,通常简称为大西洋暖流,是全球海洋热盐环流的一部分。它的基本工作原理是:温暖、盐度高的海水从赤道地区流向北大西洋,在向北流动的过程中,它会向大气释放大量热量,使欧洲尤其是西欧地区享有比同纬度其他地区更温暖的气候。例如,英国和加拿大处于相似的纬度,但英国的气候却温和得多,很大程度上就是大西洋暖流的功劳。

当这股暖流抵达北大西洋高纬度地区后,由于热量散失,海水温度下降,密度变大。同时,高纬度冰川融化会释放大量淡水,降低海水盐度,影响其密度。在北极附近,海水会下沉,形成深层洋流,然后沿着海底向南流动,最终回到赤道,完成一个巨大的循环。这个“暖水北上,冷水南下”的翻转过程,正是大西洋经向翻转环流的核心机制。

“熄火”的可能:淡水入侵的威胁

如此重要的洋流系统,为什么会有“熄火”的风险呢?

核心原因在于全球变暖导致的大量淡水注入格陵兰冰盖北极海冰的加速融化,正在将大量的淡水倾泻入北大西洋。淡水的密度比咸水小。当大量淡水涌入北大西洋时,它会稀释表层海水的盐度,降低其密度。

这直接干扰了大西洋经向翻转环流的下沉机制。原本在北大西洋高纬度地区,海水冷却后会因密度增大而下沉。但如果表层海水被淡水稀释,其密度就不够大,难以完成下沉,从而阻碍了整个环流的动力。如果下沉停止,整个“传送带”就会减缓甚至停止运转。

近年来,科学家们已经监测到大西洋经向翻转环流正在显著减弱。有研究指出,它已经处于至少一千六百年来的最弱状态。这是一个令人担忧的“气候临界点”。

《后天》的冰河世纪:现实与电影的差距

那么一旦大西洋暖流真的停止,电影《后天》中那种骤然降临的冰河世纪会重演吗?

科学界的共识是,现实情况会非常严重,但不会像电影中那样在几天内发生

如果大西洋经向翻转环流完全停止,欧洲和北美部分地区,尤其是那些现在受益于暖流的地区,气温会急剧下降,可能会在几年或几十年内下降数摄氏度甚至十几摄氏度。这将导致冬季更加漫长和严酷,农作物生长季缩短,海洋生态系统受到严重影响。

然而这并非意味着全球立即进入冰河时代。电影中的场景过于夸张,它忽略了地球气候系统的巨大惯性和复杂性。真正的冰河时代通常需要数千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形成,是地球轨道变化等长期天文因素和地质过程共同作用的结果。

尽管如此大西洋暖流的崩溃仍将是一场全球性的气候灾难。它不仅会导致欧洲和北美寒冷化,还会通过改变全球热量分布,引发其他地区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加,例如南半球的升温、热带雨带的偏移,甚至可能加剧一些地区的干旱或洪涝。


大西洋暖流,这个默默运转的海洋巨型发动机,维系着地球气候的微妙平衡。它的减弱乃至停止,是全球变暖带来的一个严峻的“气候临界点”威胁。

虽然我们不太可能在几天内看到《后天》式的末日景象,但一个失去大西洋暖流的世界,无疑将是一个气候模式剧变、极端天气频发,对人类社会和生态系统构成巨大挑战的未来。了解和应对这一潜在危机,刻不容缓。

来源: 原创,封面由AI技术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