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孔双艳 航空总医院 副主任医师

审核:邢岩 北京大学国际医院 主任医师

正常压力脑积水的临床识别中,三联征是核心判断依据,但需注意其并非在所有患者身上同时出现,这也是该疾病容易被误诊的重要原因之一。

首先是步态障碍,这是许多患者早期最突出的症状,且与帕金森病、脑血管病等引发的步态异常存在明显区别。患病的老年人在行走时,尤其在启动阶段,常会表现出明显的恐惧心理,担心摔倒,在转弯或处于狭窄空间时,这种不适感会进一步加剧。从步态特征来看,患者行走时仿佛脚下被胶水粘住一般,医学上称之为“胶着步态”,具体表现为抬脚困难、走路时脚擦地而行。同时,为维持身体平衡,患者的双脚会不自觉地向外展开,导致步距增宽,躯干也会伴随摇摆以调整平衡,整体行走姿态如同在小船上保持稳定般艰难。若病情未得到及时干预,随着步态障碍的加重,患者极易出现失衡、摔倒的情况。在临床门诊中,经常能遇到这样一种老年患者,他们最初并未重视行走异常,反复因摔倒导致骨折后才前来就诊,经过检查后才发现,这些问题的根源竟是正常压力脑积水。不少患者在此之前都误将症状归咎于年龄增长导致的腿脚不便,或当作颈椎病、腰椎病、膝关节病变等骨科问题进行治疗,从而延误了最佳干预时机。

图1 原创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其次是认知障碍,主要影响患者的记忆功能与日常执行能力。患者可能会出现记忆力减退,尤其在处理家务、管理财务等日常事务时,能力会明显下降。需要注意的是,正常压力脑积水引发的认知障碍与阿尔茨海默症存在鉴别要点,阿尔茨海默症患者即使经过提示,也难以回忆起相关信息,而正常压力脑积水患者在得到适当提示后,通常能够恢复记忆。此外,部分患者除认知功能受损外,还会出现情绪淡漠的表现,原本性格活泼的老人可能变得郁郁寡欢、精神萎靡,这些情感层面的变化也属于认知障碍的伴随症状,同样需要引起关注。

图2 原创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第三个典型症状是小便障碍,其发展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疾病早期,患者主要表现为尿频,频繁想要去厕所,同时伴随尿急症状,一旦有尿意便难以忍耐,必须立刻寻找厕所。随着病情进展,到了疾病后期,患者会逐渐出现尿失禁,无法自主控制排尿,许多前来就诊的患者此时已需要佩戴尿不湿,却往往不清楚症状背后的真正病因。

图3 原创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关于三联征的出现规律,临床数据显示,并非所有正常压力脑积水患者都会同时具备这三种症状。在疾病早期,仅约50%-60%的患者会表现出完整的三联征,大部分患者最初仅以步态障碍为主要表现,随后才逐渐出现认知障碍,或合并小便失禁症状。这种“非同步出现”的特点,再加上该病多发生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使得很多人容易将症状误认为是自然衰老的表现,比如认为腿脚不灵便是年龄增长的正常现象,进而导致疾病被误诊或漏诊。因此,必须纠正“三联征需同时出现才考虑正常压力脑积水”的错误认知,即使老年患者仅出现单一症状,也应引起高度重视,及时就医排查。

此外,目前正常压力脑积水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这使得针对性的预防措施相对有限。但现有研究表明,该疾病属于老年性疾病,发病率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升高。同时,临床观察发现,大部分患者都存在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脑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因此,从预防角度出发,建议老年人,甚至从中年时期开始,就积极控制“三高”,通过合理饮食、规律运动、定期体检等方式,降低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这对于减少正常压力脑积水的发病概率可能具有积极意义。


来源: 中华医学会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