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怎么会得糖尿病呢?”毛毛(化名)父母一脸疑惑,他们从未想过,这种常与成年人挂钩的慢性疾病,会降临在自己孩子身上。

“儿童糖尿病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4—6岁以及青春期。Ⅰ型糖尿病和Ⅱ型糖尿病都可出现。其中,以Ⅰ型糖尿病为主。大众对儿童糖尿病的认识不足,加上该病在儿童中的发病十分隐匿,常被忽略。”面对毛毛父母的不解,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宁夏妇女儿童医院儿一科主任陈诚解释道。

在新版的《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中,在Ⅱ型糖尿病的基础上,首次增加“Ⅰ型糖尿病”及“儿童和青少年糖尿病”章节。我国糖尿病患者人数位列全球第一,约每10人中就有1名糖尿病患者。我国Ⅰ型糖尿病高发于10至14岁的儿童和青少年,过去20年间15岁以下人群的发病率增长了近4倍,患病人数居全球第四。

近年来,儿童糖尿病患者明显增多,有糖尿病家族史的孩子成为高危人群。

如何判断出儿童是否患上了糖尿病?

“半年前开始变瘦,但每餐饭量又在增加,喝水也在增加,开始还挺高兴,觉得吃饭喝水都不用提醒了,哪知道……”毛毛妈妈回忆道。

直到最近,毛毛频频出现剧烈呕吐、胸闷气短等症状,送到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宁夏妇女儿童医院才发现孩子竟然得了糖尿病。

陈诚表示,儿童糖尿病主要分为Ⅰ型、Ⅱ型以及单基因糖尿病。其中,儿童糖尿病中Ⅰ型糖尿病约占90%,Ⅱ型约占7%。儿童Ⅰ型糖尿病最为常见,这可不是家长平常说的孩子糖吃太多了,这是在遗传易感性基础上,受外界环境因素影响,机体自身免疫功能紊乱,最终胰岛素分泌不足,必须终身使用胰岛素替代治疗。儿童Ⅱ型糖尿病起因隐匿、症状不明显,绝大部分是体重增加、肥胖、生活习惯不良、高糖高脂饮食摄入过多、缺乏运动而引起的。

结合多年临床经验,陈诚列出了让家长们必须注意的“预警信号”:

首先是“三多一少”,即饭量食欲增多、饮水量突然增多、排尿次数增多,但体重却持续减少,这些早期信号易被发现。

同时,部分孩子还会出现突然变得乏力、做什么事缺少精神头、嗜睡,学习,写作业时候总是注意力难以集中,其实可能是血糖异常导致的能量代谢紊乱。

如突然出现呕吐、剧烈腹痛,同时伴随呼吸加快,或者呼气时带着淡淡的“烂苹果味”(这是酮症酸中毒的危险信号),一定要立即送医接受规范治疗,这是糖尿病急性发作,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延误会危及生命。

儿童糖尿病防治,陈诚建议家长注意这几点:

1.注意控制体重

儿童肥胖大多是产生Ⅱ型糖尿病的源头。在日常饮食家长不妨“狠下心”减少脂肪和热卡摄入,避免高糖饮食,控制体重。

2.饮食均衡

日常饮食,主食需粗细粮搭配,副食蔬菜种类多样,逐步养成健康饮食方式。特别注意的是,孩子大多爱喝可乐、雪碧等碳酸饮料或含糖饮料,家长应引导孩子尽量用白开水来代替饮料。

3.规律运动

要增加运动减少体内脂肪堆积,建议中等强度运动(跑步、爬山、打球等)每次30~45分钟,每周3~5次;接下来最好达到每天中等强度运动≥30分钟。

4.保持良好心态

建议家长要多与孩子互动和沟通,让孩子能在生活中保持良好的心态。

来源: 宁夏日报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