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一下,站在甲板上,海风拂面,脚下并非普通船舱,而是一座满载着百年沉船秘辛的珍宝库。这不是幻想——我国海上流动博物馆的升级版“深蓝宝藏”号,正将这一梦幻场景变为现实。它让博物馆挣脱了地理的束缚,载着那艘神秘沉船的千年故事与无尽财富,航行于碧波之上。在这里,每一次海浪的摇曳,都仿佛在复刻它沉睡时的韵律;每一件斑驳的文物,都在无声地讲述着关于远航、贸易与梦想的古老篇章。

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与三沙南海梦之旅邮轮有限公司共同打造的海上流动博物馆升级版焕新启幕。作为全国首家海上流动博物馆,该馆设立于“南海之梦”邮轮之上,以沉浸式观展体验与文旅融合的创新模式,为公众带来更加多元、立体的海洋文化盛宴。自2019年12月启航以来,海上流动博物馆持续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三沙南海梦之旅邮轮有限公司总经理宋立群说,五年来,这一独特的文化窗口伴随西沙航线,让近十万游客近距离领略南海深厚的历史底蕴,极大丰富了海上旅游的文化内涵。此次升级后,核心展区推出“深蓝宝藏——南海西北陆坡一二号沉船考古成果特展”。
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遗址成功入选“202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024年9月,“深蓝宝藏——南海西北陆坡一、二号沉船考古成果特展”在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正式对公众开放,408件(套)从海底1500多米深处打捞而出、沉睡已逾五百年的沉船文物首次呈现在世人面前。在升级改造后的海上流动博物馆中,展出了多件源自该沉船遗址的珐华彩瓷器复仿制品,供观众近距离欣赏。此外,海上流动博物馆在保留原有“美丽富饶的南海”图文展览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内容,新增标本展示区与文创空间等多个功能板块。通过提质扩容,将“南海之梦”号邮轮打造为一座“移动的海洋文化客厅”,更好地满足游客多元化、互动化的观展体验需求。而本次升级探索出可复制的“三化”发展模式:空间场景化打破传统展陈局限,将海洋文化有机融入交通载体;内容故事化围绕“南海文化”“深蓝宝藏”等IP构建完整叙事体系,强化文化感染力与认同感;体验社交化依托多媒体技术和文创互动,有效提升观众的参与度与传播力。该模式不仅推动博物馆实现从“静态收藏”向“动态传播”的转型,也为海洋强国建设注入了持续的文化动能。

“深蓝宝藏”特展的成功亮相,标志着我国水下考古与海洋文化普及迈出了创新而坚实的一步。它不仅是陈列文物的空间,更是一个移动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海洋意识宣讲台。在这里,每一件出水器物都是中国海洋历史的“活化石”,无声却有力地佐证着我们建设海洋强国的历史根基与文明自信。从三亚出发,这艘文化方舟将驶向更多沿海城市,让深埋于碧波之下的“国家记忆”唤醒全民的海洋情怀,凝聚起新时代向海图强的磅礴力量,在建设海洋强国的伟大航程中,破浪前行。
作者:北京城市学院 国际与文化传播学部 彭嘉琪
审核:北京城市学院 国际文化与传播学部教授、硕士生导师 邓兴军
综合来源:中国新闻网、北京青年报、海南日报、新华社

来源: 科普中国-科普话强国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
科普中国公众号
科普中国微博

帮助
科普中国-科普话强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