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雁容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 主治医师

蒋丽君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 主治医师

审核:白文佩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 主任医师

盆腔淤血综合征(PCS)是一种由于盆腔静脉功能不全导致血液回流受阻、静脉淤血扩张,从而引发以慢性盆腔疼痛为核心症状的常见妇科疾病。

盆腔淤血综合征可理解为盆腔内的“静脉曲张”。其本质是卵巢静脉或盆腔内其他静脉的瓣膜功能不全,导致血液逆流、淤积在盆腔血管丛中,引起一系列症状。约40%的女性一生中可能经历慢性盆腔疼痛,其中约30%的慢性盆腔痛是由盆腔淤血综合征引起的。推算下来,大约12%的女性一生中可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此病困扰。尤其好发于20-45岁、有过妊娠分娩经历的女性。

图1 原创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盆腔淤血综合征核心发病机制是静脉瓣膜“阀门”作用失效。部分女性先天静脉壁薄弱、弹性差、静脉数量多且缺乏瓣膜,易发生血液淤积。多次妊娠是重要因素,孕期增大的子宫压迫静脉,同时在高水平激素作用下静脉扩张,产后可能无法完全恢复,导致“阀门”关闭不严。增加腹压的因素,包括长期站立或久坐、习惯性便秘、慢性咳嗽等,会持续增加盆腔静脉压力,促进淤血。其他因素如子宫后位、输卵管结扎术、精神因素和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也可能参与发病。

盆腔淤血综合征引起的盆腔疼痛有其鲜明特点,这有助于与其他原因引起的盆腔痛相区分。疼痛通常在长时间站立、行走、劳累后或傍晚时分加重,而在平卧休息后,尤其是早晨起床时会显著减轻或消失。这是因为活动增加盆腔静脉压力,而休息有助于静脉回流。月经来潮前、性交后以及增加腹压的动作(如用力排便)都可能导致疼痛加剧。另外还会存在性交痛、宫颈触痛。比如做妇科检查时,医生触碰到宫颈就会疼痛,有的患者按压到卵巢的部位就会出现疼痛。也有的患者在盆腔淤血的基础上,合并下肢静脉曲张,这也是一种常见的情况。

确诊盆腔淤血综合征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通常从无创的筛查开始,逐步深入到更精确的检查,最终通过“金标准”来确认诊断。其核心是证实盆腔静脉是否存在扩张、血液淤滞或逆流。

超声是首选的无创筛查方法,操作简便,如果结果典型,结合症状,可以初步支持诊断。经阴道超声能更清晰地显示子宫旁的静脉丛,而经腹超声有助于观察卵巢静脉的全程。

如果患有盆腔瘀血综合征,在超声下可以看到盆腔中有迂曲扩张的血管,盆腔静脉中有血液滞留,卵巢静脉增粗。判断卵巢静脉增粗一般以6毫米作为标准,单侧卵巢静脉增粗到6毫米就能够诊断。

卵巢静脉中的血液,正常应该是从下往上流,然后汇到下腔静脉或肾静脉中。如果在超声下发现,卵巢静脉中的血液不往上流,而是逆行流到盆腔血管中,这也是一个诊断的标准。尤其是腹压增高时,比如让患者屏住气,增加腹压,如果发现逆流,是一个很明确的诊断标准。

当超声检查无法确诊,或需要更全面地评估盆腔结构和排除其他疾病时,会用到CT或磁共振静脉成像(MRI)扫描。CT静脉成像需要注射造影剂,能清晰显示扩张、迂曲的盆腔静脉网,并能追踪其范围。MRI对软组织显示更佳,同样能精确显示静脉曲张的情况,并且有助于鉴别如子宫内膜异位症等其他引起盆腔痛的疾病。CT和MRI能提供比超声更详细、更三维的血管图像,用于进一步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和范围,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卵巢静脉造影是诊断盆腔淤血综合征最权威的方法,但属于有创操作,通常在其他检查高度怀疑但仍需确诊,或计划同时进行介入治疗时采用。

图2 原创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医生会从股静脉(腹股沟区)或颈静脉穿刺,将一根非常细的导管超选择性地插入卵巢静脉,然后直接注入造影剂,在X光下实时观察血管的形态和血流动态,能清晰显示静脉血液逆流和盆腔内大量迂曲扩张的侧支静脉,是诊断盆腔瘀血综合征的金标准检查。


来源: 中华医学会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