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雁容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 主治医师
蒋丽君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 主治医师
审核:白文佩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 主任医师
盆腔淤血综合征的介入治疗是一种微创血管内技术,旨在通过栓塞功能不全的盆腔静脉,从根本上改善静脉回流障碍,缓解慢性盆腔疼痛等症状。
介入治疗相较于其他治疗方法的突出优势主要是微创、靶向栓塞,直接解决静脉反流;创伤小、恢复快、保留器官功能。对于有明确影像学证据、症状显著影响生活的盆腔淤血综合征患者,介入治疗是当前治疗盆腔淤血综合征的首选方法。

图1 原创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药物治疗如使用止痛药、激素类或静脉活性药物缓解症状,虽无创,但通常只能暂时缓解,难以根治,长期使用可能有副作用。传统手术包括卵巢静脉结扎甚至子宫切除术等,可能适用于极特殊情况,创伤大、恢复慢,且可能影响生育功能,现已较少应用。
盆腔淤血综合征的本质是卵巢静脉等盆腔静脉的瓣膜功能不全,导致血液逆流并淤积在盆腔血管丛中。介入治疗通过导管将栓塞材料精准送达并堵塞这些功能不全的静脉,从而阻断异常反流,使淤血得以消散,疼痛等症状随之缓解。
介入治疗主要适用于经超声、CT或MRI,特别是卵巢静脉造影(诊断金标准)明确诊断为盆腔淤血综合征的患者,并且存在慢性盆腔疼痛、低位腰痛、性交痛等典型症状,影响日常生活质量,保守治疗效果不佳。对含碘造影剂过敏者、存在活动性盆腔感染或严重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妊娠期的女性不适合介入治疗。
盆腔淤血综合征介入治疗前需完成血常规、凝血功能、心电图等常规检查,确保可耐受手术。医生会与患者充分沟通,签署知情同意书。手术通常在局部麻醉下进行,创伤极小,疼痛感类似输液。
介入治疗大致过程:医生会从股静脉(大腿根部)或颈静脉穿刺,引入一根极其纤细的导管(前端直径可小于0.5毫米)。在X光引导下,将导管送至目标卵巢静脉,注入造影剂显影,精确确认血液逆流的位置和范围,并通过导管注入栓塞材料。栓塞材料最常用的是金属弹簧圈和泡沫硬化剂,它们能永久性地堵塞病变静脉。
盆腔淤血综合征介入治疗总体风险很低,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低于1%。可能出现的轻微并发症,比如穿刺部位血肿,一般可自行吸收;一过性发热或盆腔不适,通常1-2天内缓解;栓塞物移位发生率极低,有经验的医生可有效避免。

图2 原创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正确的术后护理对巩固疗效、促进康复至关重要。术后24小时内避免剧烈运动,但可日常活动,2周内避免重体力劳动。建议术后3个月以上再恢复性生活。如有生育计划,建议在术后至少半年再考虑怀孕。饮食无特殊禁忌,但建议均衡营养。鼓励规律作息,避免久站久坐,可进行凯格尔运动增强盆底肌肉功能。
一般术后第1周评估疼痛缓解情况。术后3个月、6个月安排盆腔超声或MRI检查,评估栓塞静脉的闭塞情况。若症状复发,可能需要再次进行血管造影以查找其他可能存在的反流静脉。
总而言之,介入治疗为盆腔淤血综合征患者提供了一种高效、微创且能保留器官功能的理想治疗方案。如果您长期受慢性盆腔疼痛困扰,并且排除了其他妇科疾病,建议及时到正规医院的血管外科或介入科就诊,通过专业评估明确是否为盆腔淤血综合征,并判断是否适合进行介入治疗,及早治疗,提高生活质量。

来源: 中华医学会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
科普中国公众号
科普中国微博

帮助
中华医学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