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三号"母船搭载"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返回海南三亚,标志着我国首次北极载人深潜任务圆满完成。此次科考历时98天,航程15000余海里,实现了从"全海深"到"全海域"的历史性跨越。


突破极地作业瓶颈。与万米深潜主要对抗高压不同,北极科考面临独特挑战。"奋斗者"号每次上浮下潜都需精准规避漂移浮冰,防止被"冰疙瘩"撞击。在如此恶劣环境下,"奋斗者"号仍完成43个潜次作业,其中在海冰覆盖率大于80%的中央海盆,29天内完成32个潜次,平均海底作业时间超6小时。这一成就使我国成为能在北极密集海冰区连续载人深潜的国家。本航次验证了"奋斗者"号与我国自主建造的国际首艘具破冰能力的载人深潜作业母船"探索三号"在极地冰区的作业能力,实现了一系列船载/潜载国产技术突破,开创了密集冰区"船潜协同"的移动式冰潜新模式。

创新协同作业模式。本次科考实现了"奋斗者"号与"蛟龙"号在北极冰区的水下联合作业。"蛟龙"号完成了我国首次北极冰区下潜,两艘载人潜水器协同完成了定位搜索、标志物互换等作业任务。这种双潜器协同作业模式创新了我国载人深潜作业体系,为未来开展更复杂的海洋探测任务奠定了基础。

获取珍贵科研数据科考队利用"探索三号"和"奋斗者"号的高精度作业优势,采集了珍贵的北冰洋水体、沉积物、岩石和生物样品,获得了大量观测数据。这些样本和数据将为深入研究北极气候快速变化、加克洋中脊海底地质过程、极区生命演化和适应机制等重大科学问题提供重要支撑。

此次航次还锻炼培养了一支极区载人深潜科考队伍,为建设海洋强国积累了宝贵的人才资源。 从万米深海到冰封极地,“奋斗者”号的北极之行再次证明中国深潜技术的卓越实力,展现了我国在深海极地探测领域的国际领先地位。

作者:北京城市学院 国际文化与传播学部 张昀祺

审核:北京北京城市学院 国际文化与传播学部教授、硕士生导师 邓兴军

综合来源:央视新闻、新华网、光明日报


来源: 科普中国-科普话强国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