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崔婧一 北京大学口腔医院

审核:秦满 北京大学口腔医院 主任医师

活泼爱动是孩子的天性,但跑跑跳跳时若防护不当,很容易遭遇牙外伤。在常见的牙外伤类型里,牙齿震荡是相对轻微却容易被忽视的一种,家长提前了解相关知识,能更好地保护孩子牙齿。

要理解牙齿震荡,先得简单认识牙齿结构:我们看到的牙齿外层是白色的“釉质层”,里面稍黄的硬组织叫“牙本质层”,而牙齿内部的“牙髓”,类似牙齿的“神经血管中心”,会通过根尖与牙槽骨的血管相连,为牙齿提供营养。很多人觉得牙齿是“硬骨头”,稍微磕碰一下没关系,但其实牙髓里的血管和神经很敏感,一旦受到震荡牵拉,就可能引发问题。

图1 原创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临床上的牙齿震荡是牙齿并没有折断、也没有异常松动或移位,但孩子做咬牙、叩齿动作、或医生检查轻敲牙齿时,孩子会感到这颗牙疼痛或不舒服,这就是牙齿震荡的典型表现。别以为这样的“轻微”外伤就不用在意。哪怕是牙齿震荡,也可能牵拉根尖处的血管甚至使血管断裂,可能导致牙髓血运异常,进而引发牙髓坏死。有时外伤后短期内只觉得牙齿叩着不舒服、有点松,可三五个月后牙齿慢慢变灰,这就是牙髓坏死的结果。不过家长也不用过度焦虑,牙齿震荡出现这种不良后遗症的概率并不高,一般只有4%-5%,大部分情况下牙齿预后都很好。

发生牙齿震荡后,是否需要就医干预,要分情况判断:

先做全面检查:

首先要进行检查,确认是否只是单纯的牙齿震荡,一般需要拍X线片,排除根折等看不见的“隐性问题”,因为有时根折的临床症状与牙齿震荡相似,不拍摄X线片根本无法发现。

根据症状处理:

只是医生轻敲牙齿时孩子才觉得疼,没有其他明显症状,一般建议2周内不让孩子用前牙咬硬东西,给牙齿自我修复的时间,多数情况下能自愈。若检查发现孩子咬牙、叩齿时疼痛严重,医生会用“𬌗垫”等装置临时把牙齿保护起来,给牙齿2周左右的休息恢复时间,之后复查观察恢复情况。一旦发现牙髓坏死,应及时处置。

警惕后续问题:

牙齿震荡最常见的并发症是牙髓炎症,甚至牙髓坏死,一旦发生应及时治疗。而且要注意的是,牙外伤后牙髓问题常不是立刻显现,可能外伤初期牙齿看起来没问题,反而容易在3-6个月后出现状况。所以无论震荡轻重,一定要带孩子去医院复查,排除后遗症。对于牙髓的状态,至少需要持续监测一年,对刚萌出不久的恒牙,应观察至牙根发育完成。

图2 原创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其实对孩子的牙齿保护,“预防”比“处理”更重要。比如剧烈运动时(如跆拳道、滑板、篮球等)可以给孩子佩戴防护牙托,避免孩子啃咬过硬的玩具或零食,同时提醒他们跑跳时注意周围环境,降低意外受伤的风险。一旦发生牙外伤,家长别慌,先观察孩子牙齿状态,及时就医检查,再按照医生建议做好护理和复查。大家一起守护孩子的牙齿健康,让他们能放心享受奔跑玩耍的快乐。


来源: 中华医学会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