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贞冲 副主任中医师

广州市南沙区大岗镇潭洲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古人认为,冬至是阴阳二气自然转化的节点时间,阴气到达极限,阳气开始滋生,正所谓“冬至一阳生,养藏正当时”,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所以,中医认为冬至是养生的大好时机。冬至养生关键:重点在“藏”。

      冬至一阳生。在十二消息卦中,冬至对应复卦,很形象的一阳来复,微阳方生而阴犹盛之象。

      阴盛而阳微,则宜保此微弱之阳,宜摄身静养,藏精潜阳,即《内经》所谓“无扰乎阳”之意。同理,夏至也要静养,因为夏至对应的是天风姤卦,阳盛而阴微。冬至、夏至都是天地阴阳交接之大时,《易》云:“先王以至日闭关”。至日静养,则阴阳交接顺利。

    冬至要藏阳气!冬天阳气藏得好,春阳才能焕发出勃勃生机。而冬至是阴阳转化的关键节气,也是人体阳气最弱的时节,要学会“藏”才能养护好体内微弱的阳气。

冬至养生重起居

01 早睡晚起    

   《黄帝内经》有云:“早卧晚起,以待日光”的说法,就是冬天要早睡、晚起,起床最好在太阳出来后,尤其是老人。         冬天最好十点之前能上床睡觉,早上等太阳出来了再起床。人类虽不冬眠,但冬天的睡眠时间也应是四季中最长的。      

      从中医的角度,早睡可以保存阳气,保持温热的身体,晚起可以补阳气。而阳气好比人体的卫兵,它们分布在肌肤表层,负责抵制一切外邪,保卫人体的安全。

02 衣着保暖

 

    不冷就是保暖

    宜寒极方加棉衣,以渐加厚,不得一顿便多,惟无寒即已。不得频用大火烘炙,尤甚损人。手足应心,不可以火炙手,引火入心,使人烦躁。——《摄生消息论

      冬天衣服也是觉得冷了再加厚加多,不宜一下子就穿得太暖。在冬天,不觉得冷,就是保暖了。无论是古人用火盆取暖,还是近人待在暖气室里,都不宜过频过久。

       夏天我们讲过用扇子扇手心有很好的降温作用,手心应心,心恶热,所以有清心除烦的功效。

      同理,冬天双手近火取暖,则会引火入心,使人心烦。手冷的话,双手互搓,同时呵气最宜,或者浸温水中取暖,唯不宜近火。

    过于温暖,身体处于出汗状态,则不利于阳气闭藏,反而更易生病。

03 适度运动         

 运动养生同样要顺应自然规律,冬至时节不宜做过于剧烈的活动,而应在“藏”字上下一下功夫。     从运动强度上来说,大家应尽量避免跑步、打球等剧烈运动,以免消耗肾精。         从时间上来说,冬天运动时间最好在太阳出来之后,下午三四点钟最为适宜,以免阳气过度消耗。          运动结束后,要注意补水,防止身体水分消耗过多,导致血液浓稠度升高,引发心脑血管疾病。          另外,有慢性病的人运动时出现不适,要赶紧停止,并去医院就医。

 04 酌情进补     

冬至过后是大补的最佳时机,但也要因人而异。

     

         冬天适合多吃根茎、豆类和坚果。这些食物与冬气相合。山药所食部分为它的根茎,属于薯类,薯类得土气最厚,故能补益脾胃

        又山药色白,津足而黏稠,故能润肺、补肾、填精。

      但是,山药对于脾湿重、脾阳虚的人又不太合适,它本身又比较腻而滞气,不容易消化。      

宜服酒浸补药,或山药酒一二杯,以迎阳气。

      早起服醇酒一杯以御寒,晚服消痰凉膈之药,以平和心气,不令热气上涌。——《摄生消息论》

      老年人阳气弱的,不妨早起稍微饮点山药酒以升阳御寒。然而,冬天饮食又偏温补,老人更容易生痰生热,所以到了下午或晚上,最好吃点消痰凉膈的食或药,食如白萝卜、荸荠煮水,药如五子养亲汤

      少食干硬滋腻 · 饭后散步摩腹

      冬夜漏长,不可多食硬物并湿软果饼。食讫,须行百步摩腹法,摇动令消,方睡。——《云笈七签

      冬天昼短夜长,到晚上人的新陈代谢就会比较缓慢,由此消化食物也会变慢,而入睡之后更慢。若吃多了干硬滋腻的食物,不易消化而积食,就容易生湿生热。这也是前面说晚上可以吃点消痰凉膈的食药的原因。

      如此则帮助消化便成了头等大事。饭晚饭慢走百余步,同时用手(双手搓热更佳)轻揉腹部,不仅助消食,久亦有健脾之效,甚至还能改善便秘、腹胀、腹痛等问题。

      食毕当散步,数里来回行。摩腹数百遍,可以无百病。——《千金要方

      对于女性,揉腹本身还具有调经活血的功效。故需要注意的是,在怀孕早期要禁止揉腹,防止流产。月经期间揉至小腹时用力要轻,或保守一点,不揉腹,只散步。

      还有一个要注意的地方是,有的人消化功能不好,吃完饭,还挺饱的时候就很困,想睡觉。这时最好忍住不要睡,必须待饱或胀的状态过去,再睡。《老老恒言》中明确说过:“胃方纳食,脾未及化,或即倦而欲卧,须强耐之。”

当归生姜羊肉汤

      若论冬至进补第一方,当属当归生姜羊肉汤。

      当归生姜羊肉汤出自《金匮要略》,用于治疗血虚寒疝(症见胁下及腹部有牵引性疼痛,得按或温熨则痛减)及产后腹绞痛。

      原方的剂量比例为当归:生姜:羊肉=3:5:16。但作为药膳,当归的量嫌多了,多则苦。一般来说,每500g羊肉用当归20g、生姜40g是比较适当的。

       其中当归养血止痛,羊肉补虚温中,生姜温中散寒。除此之外,一切血虚寒症都能用当归生姜羊肉汤。

      罗大伦先生建议此汤作为药膳的话,可以再加10g熟地,平衡一下整个汤的燥性。

05.冬至 · 导引

最佳练习时间:

       每天晚上11点至凌晨3点(今人用于保健,可不必拘于练习时间)。

功法:

1. 伸直两腿而坐,两手握拳,拄按在两个膝盖上,拳心朝向外侧,吸气,两拳在膝盖靠上部位,向下、向前方用力。

2. 同时,两腿伸直,两腿膝盖收紧,保持这种张力约四五秒,然后放松呼气,一共练习15次。

3. 再用叩齿、吐纳、咽津液保健法。

功效:

      本式主要调理四肢经络上的寒湿积滞,脊柱两侧疼痛,腿脚无力,嗜睡,脚底热或痛,肚脐、左胁下背部、肩部、大腿肌肉关节疼痛,胸中满闷,腹痛,便秘,腹部肿大,颈部肿大,咳嗽,腰部寒湿导致的发冷及肿等,另外对肚脐以下的气上逆行,小腹急性疼痛腹泻,下肢冰冷及发肿、冻疮、痢疾、情绪悲观、四肢关节活动无力等都有调理效果。此式依然以调理足少阴肾经的相关病症,以除经络脏腑寒湿为主。

     ⊙版权声明:图文/文字部分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来源: 广州市南沙区大岗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