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进步为患者点亮希望之灯
在医院外科的日常中,我们每天都在见证生命与疾病的抗争。今天,桃源县中医医院想和大家分享一个特别的病例——一位70多岁的女性患者,被诊断出距离肛门仅3厘米的直肠早期腺癌。
这个位置在医学上被称为“超低位”,在过去,这样的病例通常意味着患者将永久失去肛门,终身携带造口袋生活。这不仅影响身体健康,更对患者的心理和生活质量造成巨大影响。
但医学的进步,正是为了在治愈疾病的同时,守护患者的尊严与生活质量。
面对这一挑战,我们普外科团队迎难而上,为患者选择经经腹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联合经括约肌间切除术(ISR)这一高难度术式。

更令人欣喜的是,通常情况下,这类超低位直肠癌手术为了保证吻合口愈合,需要做保护性回肠造口(即临时性人工肛门),待3-6个月后再行二次手术还纳。但考虑到患者肿瘤尚属早期,未接受术前新辅助放化疗,没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加上我们术中评估吻合口血运良好、张力适中,使用吻合器行结肠肛管吻合后,还额外加固缝合了一圈。
基于这些有利因素和我们团队日益娴熟的技术经验,我们做出了一个大胆而负责任的决定:不做保护性造口!
这一决策对患者意味着什么?
1. 避免了暂时性生活质量下降:无需经历数月携带造口袋的不便;
2. 免除了一次额外手术:避免了造口还纳二次手术的痛苦和风险;
3. 加速了康复进程:减少了住院时间和医疗费用;
4. 保护了心理健康:避免了造口带来的心理负担和社交恐惧。

术后患者恢复顺利,吻合口愈合良好,现已康复出院。这次成功标志着该科在低位直肠癌极限保肛技术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技术操作越发娴熟。
【科普时间】什么是极限保肛手术?
对于低位直肠癌,经括约肌间切除术(ISR) 可谓是“极限保肛”的经典术式。它通过精确切除肛门内括约肌(或不切除),同时保留肛门外括约肌,从而实现既根治肿瘤又保留肛门功能的目标。
而TaTME手术则是一种“自下而上”的新型微创手术方式,特别适用于男性、前列腺肥大、肥胖、骨盆狭窄等“困难骨盆”的超低位直肠癌患者。
这两种高难度术式的联合应用,实现了在狭小骨盆内精准切除肿瘤并保留肛门,代表了当前直肠癌外科手术的最高技术水平。
那么,什么情况下可以考虑不做保护性造口呢?
这需要综合评估多个因素:
比如吻合口漏高危因素:男性,新辅助同步放化疗,未保留左结肠动脉,未行预防性造口,PISR,肿瘤距齿状线的距离,吻合口加固。
还有需要外科医生经验丰富,技术娴熟。
每一例成功的手术背后,都是医学技术进步与医者仁心的完美结合。我们坚信,在不断推动技术突破的同时,始终不忘从患者的角度出发,才能真正实现“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的医学人文精神。
桃源县中医医院外科将继续深耕低位直肠癌保肛技术,让更多患者能够在根治肿瘤的同时,保留正常生理功能,守护生命尊严。真正践行“微创、保器官、保功能、保疗效”的现代肿瘤外科新理念!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桃源县中医医院 外一科 张瑛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编辑YT)
来源: 桃源县中医医院 外一科 张瑛
科普中国公众号
科普中国微博

帮助
湖南医聊